第四章精神疾病危急状态的防范与护理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8701407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精神疾病危急状态的防范与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四章精神疾病危急状态的防范与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四章精神疾病危急状态的防范与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四章精神疾病危急状态的防范与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四章精神疾病危急状态的防范与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精神疾病危急状态的防范与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精神疾病危急状态的防范与护理(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精神疾病急危状态 的防范与护理 学习目标 1.识记常见的精神疾病急危状态 2.描述如何防范暴力行为、自杀行 为、出走行为和噎食事件的发生 3.描述发生暴力行为、自杀行为、 出走行为和噎食事件后如何处理 精神疾病急危状态 定义:是指患者存在威胁自身或他人 生命安全可能性的一种严重的需要立 即干预的状态。 包括:暴力行为、自杀行为、出走行 为、噎食与吞食异物、木僵 第一节 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暴力行为是基于愤怒、敌意、憎恨或不满 等情绪,对他人、自身和其他目标所采取 的破坏性攻击行为,可造成严重伤害或危 及生命。 精神病患者因为心理活动紊乱 ,是发生暴力行为的主要危险 人群,根据统计到急

2、诊室就诊 的精神疾病患者中60%有过暴力 行为,而强制入院的患者有82% 曾经有过暴力行为。 暴力行为(WHO):是指企图使用身体的 力量或权威来威胁、或以行动对抗自己、 他人、群体或社会,而导致结果为受伤、 死亡,或在心理上造成伤害的结果。 暴力行为 是精神科最常见的急危事件 精神科的暴力行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情 感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药物依赖及酒 精依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患者中 可能发生在家中、社区、医院等 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危害及严重后 果 一、潜在护理问题 有暴力行为危险(针对他人):与幻觉 、妄想、焦虑、器质性损失等因素有 密切关系 二、护理措施 (一)暴力行为的预防 1.

3、交流技巧 语言交流:平静低沉的声音;向患者表明工作人 员的关心、理解其心情,并尽力帮助其摆脱困境 ;与患者合作(鼓励倾诉内心困扰、参与治疗决 策、提供治疗信息) 非语言交流:镇静、放松而非凌驾于他人之上的 姿势(避免双手插于口袋或抱胸前);平视患者 眼睛;保持足够的交流距离,避免侵犯个人空间 2.服用药物 3.环境管理 安静、整洁的环境 管理好各种危险物品 4.患者教育 鼓励患者探讨自己被尘封、忽略或压抑的情感 一起讨论情绪的表达方式 提供处理愤怒情绪的一些实用方法:体育锻炼, 听音乐、更换环境 (二)暴力行为发生后的处理 1.寻求帮助 2.控制局面 转移被攻击对象,疏散围观患者 关心科室其他

4、患者 平静、平和的声音和语气 语言和行为前后一致 3.解除武装 4.隔离与约束 (目的) 保护患者,使其不伤害自己或他人 帮助患者重建对行为控制的能力 减少对整个病房治疗体系的破坏 (1)隔离 其他非限制性措施无效时使用 基于三项治疗性原则 封闭 限制在一个安全地方 减少感官刺激 单调、安静的隔离环境 孤立 暂时脱离使其不安的人际关系 (二)约束 隔离措施无效时使用 包括使用机械或人工装置 让患者躺于床上 注意不要伤害患者 在限制部位塞填充物 使患者处于功能体位 应关注被约束患者的隐私 加强基础护理(关注末梢循环、足够的营养与体 液、帮助排泄、皮肤护理) 逐步解除约束,回归以往环境 5.行为方

5、式重建 评估“靶”行为与激发情境的关系,以及行 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表现等 寻找强化“靶”行为与激发情境之间联系的 突破点,使两者最终脱钩 建立新的行为方式 评价效果,因人而异修正治疗方案 第二节 自杀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自杀行为:是指一个人有意识的企图 伤害自己的身体,以达到结束自己生 命的行为。 自杀是精神科患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 分类 自杀姿态:指以不至于死亡的自杀行动来表达其 真正的目的 自杀威胁:指口头上表述自杀的愿望,但无具体 自杀行动 自杀意念:有自杀的想法或意向,但无具体自杀 行为,意向较强时可导致自杀行为 自杀未遂:指有自杀的念头或想法,并有相应的 行为,但由于各种原因,未

6、造成死亡 自杀死亡:又称完成自杀或成功自杀,指有自杀 的念头和想法,并付诸于行为,最终造成死亡。 一、潜在护理问题 1.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自己) 与绝望的 情绪、幻听有关 2.无效应对 与是社会支持不足、处理事物 的技巧缺乏有关 二、护理措施 (一)常见自杀的方式 服毒 自缢 触电 撞击 坠楼 割腕 (二)对常见自杀的紧急处理 1.服毒(抗精神药物最常见) (1)首先评估患者的意识、瞳孔、肤色、分 泌物、呕吐物等。 (2)初步判断所服毒物的性质及种类。 (3)意识清醒者,先催吐,后洗胃。 (4)正确选择洗胃液:毒性物质不明,首选 清水;精神类药品或镇静剂,首选 1:1500020000高锰酸

7、钾溶液。 (5)对服毒患者,无论服毒时间长短均应彻 底洗胃。 (6)对毒物种类不明者,应留取标本送检。 (7)洗胃后,可用硫酸钠溶液导泻。 (8)意识不清或休克者,应积极配合医师抢 救。 (9)可以行血液透析。 2.自缢(精神病最常见的自杀方式) 定义:指颈部受外力作用而气管被压扁,甚 至完全鼻塞,压迫颈动脉使大脑缺血缺氧 ,也刺激颈动脉窦反射引起心脏骤停,导 致死亡。 (1)立即解脱自缢的绳带套(防坠伤) (2)就地平放,解松衣领和腰带。心跳尚存 者,可用“仰额举颌法”开通呼吸道,并 给予氧气吸入。 (3)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 压和人工呼吸。 (4)复苏后期要纠正酸中毒和防止因

8、缺氧所 致脑水肿,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3.触电 电流对人体的损伤:1.电热所致烧伤;2.强烈的肌 痉挛;3.心脏骤停。 (1)立即切断电源。 (2)意识清醒者,就地平卧休息,保持呼吸道畅通 。 (3)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4)复苏后期维持血压稳定,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防治脑水肿、彻底清创电灼伤面、肌注破伤风抗 毒素,应用足够的光谱抗生素。 4.撞击 (1)立即制止,转移注意力。 (2)不听从劝告者,加以约束。 (3)迅速检查伤口,监测生命体征。 (4)开放性伤口,立即清创、缝合。 (5)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和紧急处 理。 5.坠楼 (1)立即检查有无开放性伤口,意识是

9、否清 醒,有无头痛、呕吐、外耳道有无液体流 出,有无肢体骨折等。 (2)开放性伤口,立即用布带包扎肢体近心 端止血。 (3)肢体骨折者,减少搬动;搬运时要使用 硬板,并检查有无内脏损伤。 (4)休克者,就地抢救,稳定后转相应科室 进一步治疗。 6.割腕(自伤) (1)锐利器割伤,立即止血。 (2)监测生命体征,面色、口唇、尿量等。 (3)休克者,就地抗休克抢救,及时外科处 理。 第三节 出走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u出走行为: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没有得 到医生的同意而私自离开医院的行为。 n治疗中断的危害: 自伤 伤害他人 走失而导致意外 一、潜在护理问题 1.有走失的危险 与幻觉、妄想、思念亲人

10、或意识障碍等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 与自我防御能力下降、 意识障碍等有关。 二、护理措施 (一)出走的预防 1.增进沟通:加强交流,密切观察,尽量满 足、解释安慰、消除隐患。 2.加强安全管理:及时维修、严格保管、定 期检查、严禁外出、专人陪同;加强观察 与巡视,适当限制活动范围。 3.丰富住院生活:开展室内工娱活动。 4.争取社会支持:定时探视、减少孤独。 5.重点监护 (二)出走发生后的处理 立即通知其他人员及家属; 分析判断出走的时间、方式、去向; 立即组织人员寻找; 找到后做好患者医疗与护理,防止再次出 走。 第四节 噎食的防范与护理 噎食:是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道的 第一狭窄部,甚至误入气管,引起呼吸窒 息。 机制:抗精神病药物导致锥体外系反应, 吞咽肌肉运动不协调所致。 噎食的表现 轻者 呛咳、呼吸困难、 面色青紫、双眼直瞪、 双手乱抓、四肢抽搐。 重者 意识丧失、全身软瘫、 四肢发凉、大小便失禁、 呼吸心跳停止。 一、潜在护理问题 1.有噎食的危险 与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 有关,脑器质性疾病有关。 2.窒息 与进食过急有关。 二、护理措施 (一)噎食的预防 密切观察病情和副作用 加强饮食护理 (二)噎食后的护理 就地抢救,清除口咽部食物,疏通呼 吸道。 海莫里克法的运用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