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基础(精)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700835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学基础(精)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儿科学基础(精)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儿科学基础(精)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儿科学基础(精)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儿科学基础(精)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学基础(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学基础(精)(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儿科学基础 儿科教研室 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儿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及历代著名 儿科医家的学术思想和著作; 2熟悉现代小儿的年龄分期及临床意义。 3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概念、体格发育各项 衡量指标及其计算; 4熟悉动作、语言发育规律。 绪 论 中医儿科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小 儿生长发育,预防保健和疾病诊治的一 门学科。 如何学好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萌芽期 远古南北朝 形成期 隋、唐、宋 颅囟经最早儿科专著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儿科之圣 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发展期 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前 小儿时行病的认识和防治为世界免疫学先驱 新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医、教、研学术全面发展

2、年龄分期 小儿处于连续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 器官组织逐渐长大,功能亦渐趋成熟,不同年 龄的小儿在形体、生理、病理方面各有其不同 特点;由于不同的环境、气候、生活条件等影 响,各年龄组小儿患病种类、病理变化、临床 表现也各有差异。 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特点,人为地划分7个不同 阶段或年龄期,从而有利于掌握保健和医疗工 作重点。 (一)胎儿期 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称为胎儿期。 胎儿完全依赖于母体而生存,孕母的健 康情况和卫生环境均可影响胎儿的生长 发育,如:物理、药物、感染、营养缺 乏、心理创伤等。 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为围生期。 保健重点:护胎、养胎、胎教。 (二)新生儿期 自出生

3、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 ,称为新生儿期。 体质尤其稚嫩,极易受损伤。 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 、清洁卫生等。 (三)婴儿期 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为婴儿期。 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第一次高峰)。 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 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 的发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 理和教养。 (四)幼儿期 1周岁后到3周岁称为幼儿期。 体格增长减慢,活动范围增大,接触周 围事物增多。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 维和感知能力增强。 易患脾系病证、传染病和发生意外。 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 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

4、。 (五)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7周岁为学龄前期,又称幼童 期。 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更趋完善 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 易发生各种意外 ,如溺水、烫 伤、错服药物。 (六)学龄期 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 男13岁),称为学龄期。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 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 脑的形态发育基本完成,智能发育进一 步成熟。 注意因势利导,保护视力,预防龋齿, 充足的营养。 (七)青春期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 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 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第二

5、次高峰),性 别差异常显著。 生理特点: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 保健重点:足够的营养、体格锻炼、注意休 息、心理教育及指导。 生长发育 人体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期 的整个过程。生长发育是小儿时期特有 的生理现象,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基本 特点。 生长是指形体的增长,主要反映为量的 变化。 发育是指功能的进步,主要反映为质的 变化。 (一)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 具有全人类共同的规律性,但同时表现 有种族、地区、民族或个体差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性别、营 养、疾病、孕母情况、生活环境等。 生理常数及其临床意义的重要性。 (二)体格生长

6、体重 机体量的总和(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 量)。 衡量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指标,临床用药 剂量的主要依据。 出生体重 3kg 16个月体重(kg)= 3+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 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 8+年龄2 过重:肥胖症;过轻(15):营养不良 (二)体格生长身高(长) 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身高。 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出生时身长 50cm; 生后第一年75cm;生后第二年85cm 212岁身高(长)的估算公式: 身高(长)(cm)= 70 + 7年龄 上部量: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脊柱增长。 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下肢长骨。 坐高

7、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高度。 过矮(30):侏儒症、克汀病、营养不良 (二)体格生长囟门 后囟:出生时已很小或已闭合,至迟约于生后 24个月闭合。 前囟:6个月后开始缩小,1218个月时闭合。 测量前囟:前囟菱形两条对边中点连线的长度 。 前囟早闭: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某些遗传 性疾病等。 前囟大、闭合晚:佝偻病、先天性甲低、脑积 水等。 前囟饱满: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 前囟凹陷:失水 (二)体格生长头围 用软尺自双眉上最突出处,经过枕后结 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与脑发育有关。 新生儿:34cm。 1岁时头围约46cm。 2岁时头围约48cm。 5岁时约50cm。 15岁时约5058CM(

8、接近成人)。 头围过小,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 过大,常提示解颅。 (二)体格生长胸围 用软尺由背部肩胛骨下方经过乳头绕一 周的长度。 与肺和胸廓发育有关。 新生儿:32cm;1岁:44cm 出生时头围胸围,1岁时头围 = 胸围,2 岁后胸围头围 。 胸围过小,常见于佝偻病、营养不良。 (二)体格生长牙齿 正常乳牙: 20颗,410个月开始出, 22.5岁出齐 恒牙:32颗, 6岁开始替换乳牙 2岁内乳牙数=月龄 - 4(或6) 出牙推迟:佝偻病、营养不良、先天愚 型 (二)体格生长呼吸 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1岁:4030次/分; 2-3岁:3025次/分; 4-7岁:2520次/分; 8-

9、14岁:20-18次/分。 (二)体格生长脉搏 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1岁:130110次/分; 23岁:120100次/分; 47岁:10080次/分; 814岁:9070次/分。 (二)体格生长血压 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收缩压 = 年龄2+80mmHg 舒张压 = 收缩压2/3 (三)智能发育 神经心理发育 包括感知、运动、语言、性格 与遗传、环境、教育密切相关 感知发育 视觉 新生儿:感光反应 2个月:注视 34个月:追视 5个月:认人、物,寻找母亲 67个月:上下垂直方向转动 89个月:小物体出现视深度感觉 18个月:形状 5岁:颜色 6岁:充分发育 (四)感知发育 听觉 出生时:听

10、力差 37天:良好 34个月:转向声源 79个月:确定声源、区别语言的意义 1316个月:寻找不同高度的声源,听懂 自己的名字 4岁:听觉发育完善 运动发育 与视觉、神经、肌肉的发育密切相关 发育顺序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由不 协调到协调进展 运动发育平衡与大运动 抬头:新生儿片刻,2个月抬起, 34个月较稳 翻身:6个月 坐:7个月 爬:89个月 站、走、跳:89个月扶站,10个月扶走,11个 月独站,15个月走稳,18个月跑,2岁双足跳。 运动发育精细运动 新生儿:两手紧握拳 34个月:握持反射消失,玩手 5个月:大把抓 67个月:换手 910个月:拇指对食指 1215个月:用匙,乱涂画 1

11、5个月:堆积木 语言发育 与听力、神经、发音器官密切相关 语言发育顺序发育、理解与表达三个 阶段 语言发育 新生儿:哭 2个月:喉音 34个月:笑 56个月:单音 78个月:复音 1岁:单语 单句 2岁后;成语阶段 动作语言发育歌 二月抬头三四笑, 五六认人咿呀叫; 七坐八爬九扶栏, 十站岁走学讲话。 性格发育 性格的形成、变化是在社会生活和 教育条件的影响下,经不断的量 变和质变而发展起来的。 变蒸学说 变蒸是古代医家阐述婴幼儿生长发育规 律的一种学说。 变者,变其情志,发其聪明; 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 婴幼儿处于人一生中生长发育的旺盛阶 段,其形体、神智都在较快的不断的变 化,蒸蒸日上,故称变蒸。 知识回顾知识回顾 Knowledge Knowledge ReviewRevi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