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奥赛-生态学&生物系统学-(下)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8700804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5.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奥赛-生态学&生物系统学-(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奥赛-生态学&生物系统学-(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奥赛-生态学&生物系统学-(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奥赛-生态学&生物系统学-(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高中生物奥赛-生态学&生物系统学-(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奥赛-生态学&生物系统学-(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奥赛-生态学&生物系统学-(下)(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学 生物与环境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生物学的纵向体系 元素化合物原生质 细胞 组织 器官 个体 系统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圈 群落 概念1 群落的基本特征2 植物群落的结构3 群落的演替4 5 陆地植物群落 群落概念和基本特征 生活在一个特定环境里的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1、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 群落中各生物是非偶然凑合在一起的,不同群落拥有的物种存在差异。种类组 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群落中物种的种数及各物种的密度反应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群落 的主要特征。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概念 基本特征 群落基本特征 2

2、、优势种、建群种和外貌 优势种:群落中各物种的数量虽然保持平衡,但却不相等,一些物种数量 多、生产量大、在群落中起主要作用(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中,维持种 群等起重要作用)的生物。一个群落中可以有一种或几种优势种。 建群种:植物群落中主要层次的优势种。 外貌:是认识植物群落的基础,也是区分不同植物群落的主要标志。 (建群种决定) 3、一定的结构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位,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生态结构、营 养结构。主要指空间结构,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基本特征 群落例题: 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 ) 年龄结构 营养结构 社群结构 生长结构 生长形式 物种多样性 优势种 相对丰盛度 性

3、别比例 A B C D C 群落结构 (一)垂直结构 群落的分层现象。 地上层:与光有关。如森林群落。 群落的成层性 动物也相应的分层,主要与食物有关,还与不同层次的微气候条件有关。 (二)水平结构 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 水平方向上,群落内部环境因子不均匀,种群的不规则分布 群落外型上表现为斑块相间,每个斑块就是一个群落 群落的镶嵌性(与均匀性相对) 地下层:各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达到的深度不同而形成。 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 群落结构 群落结构 群落结构 动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 群落结构 群落镶嵌性 群落演替 1、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 原生演替:从一个未被占领过的原始裸地或湖泊开始的演

4、替。 如密执安湖沙丘上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已经存在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后重新发生演替的过程。 如内蒙草原农田弃耕后的演替 2、按基质的性质划分 水生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但一般都发展为陆地群落。 旱生演替:开始于干旱缺水的基质。 群落演替 旱生原生演替 群落演替 旱生原生演替 木本:灌木 乔木 地衣群落阶段 苔藓群落阶段 草本群落阶段 灌木群落阶段 乔木群落阶段 识记 群落演替 水生原生演替 群落演替 水生原生演替 群落演替实例湖泊演替为森林 (P428) 裸底阶段 沉水植物阶段 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 森林群落阶段 识记 次生演替 群落沿着顺序阶段向着顶极群落的演替过程称之为

5、进展演替。 如果是由顶极群落向着先锋群落演变,则称之为逆行演替。 群落演替 群落 3、顶级群落 在群落演替的顺序中,最先出现的为先驱群落,经过过 渡群落而达到最终的顶级群落。 顶级群落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 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 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达到平衡 群落 4、种群演替的特征 不稳定的、生产力低的群落 物种丰富、能高效率地利用光能的稳定的顶级群落 有一定的方向: 能量角度:总生产量 净生产量 结构角度:营养结构、空间结构复杂性 ,多样性 稳定性 生活史角度:生物个体 ,生活周期 ,生态位 物质循环角度:变换速度 ,开放式 封闭式 结论 群落例题 在生态演替中,下列

6、说法正确的是( ) A 群落中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B开始时物种数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不断下降 D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不断增加 解析: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 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 量 ABD 群落种类 世界主要生物群落有: 陆地生物群落: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林和季风林、亚 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泰加林或北方针叶林 、多刺林、亚热带灌丛、热带稀树草原、温带草原、 冻原、荒漠、极地-高山荒漠。 水-陆过渡性生物群落:内陆沼泽(包括酸沼和普通 沼泽)、沿海沼泽(盐沼,包括热带亚热带的红树林 )。 水生生物群落:静止淡水(湖泊、池塘)、流

7、动淡水( 河流)、河口湾、沿岸海、大洋或深海。 群落种类 (P422-425) v 热带森林 v 温带森林 v 寒带针叶林 v 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 v 荒漠 v 苔原 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 群落种类 v 热带雨林是一种茂盛的森林类型,热带雨林中动植物 种类繁多。 v 在世界同类型地区中,亚马逊平原的热带常绿雨林不 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也最为充分和典型 v 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海南岛、云 南南部河口和西双版纳地区。 热带雨林 群落习题 2008/86仔细阅读以下陆地生物群落类型的描述,选择符合述顺序的 选项( ) (1)通常可分为4层,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和地面层(由草本、蕨类和

8、 苔藓组成) (2)分布在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巴西西北部,垂直结构不发达, 水平结构明显 (3)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的北部,属于严寒的大陆气候,季节变化极为 明显。常见鸟类有榛鸡、雷鸟、交嘴雀等 (4)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0之间,生活着90的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 A热带季相林,草原,苔原,热带干旱林 B温带针叶林,热带干旱林,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C温带阔叶林,热带稀树草原,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D热带季相林,草原,苔原,热带干旱林 C 群落习题 2008/87应该以下列哪一项指标判断一个物种为群落中的 优势种。( ) A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 B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 C占有最大生存

9、空间的物种 D有最大生物量的物种 2006/55热带雨林在中国主要分布在( ) A西双版纳 B海南岛 C台湾 D上述各项 B D 群落习题 2008/117.下列属于演替过程的有( ) A深水池塘内逐级有挺水植物长出 B弃耕农田中植物的生长 C草原上灌木丛的比例增加 D森林火灾引起的变化 2007/115.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的阶段是( ) A地衣植物群落阶段 B苔藓植物群落阶段 C.草本植物群落阶段 D灌木植物群落阶段 E乔木植物群落阶段 2006/32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中不经历( ) A沉水植物阶段 B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C沼泽植物阶段 D富营养化阶段 ABC ABCDE D 群落小结

10、 基本特征结构演替种类 1、物种组成 和物种多样性 2、优势种、 建群种和外貌 3、一定的结 构 1、垂直结构 (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 (镶嵌性) 1、原生演替和 次生演替 2、旱生演替和 水生演替 3、顶级群落( 最稳定) 4、演替的特征 陆地植物群落 (P422-425) 热带雨林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基础知识 1、概念 2、成分 3、基本结构 4、主要类型 1、能量流动 2、物质循环 3、信息传递 1、概念 2、两方面含义 3、生态系统稳定 性机制 生态系统概念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 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

11、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及其无机环境。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生态系统成分 1、成分 (1)环境成分:太阳辐射、气体、水体、土壤等无机物质以及腐殖质等 有机物质。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生活、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 场所。 (2)生物成分 生产者: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 如:绿色植物、蓝绿藻和一些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 消费者:主要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为异养型生物。 如: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以及寄生者。 分解者:异养型生物。 如:腐生细菌、真菌、某些原生动物和蚯蚓、白蚁等大型腐蚀 性动物。 澳大利亚进口屎壳郎 屎壳郎

12、 (学名蜣螂)鞘翅目金龟子科昆虫 因牛粪覆盖每年损毁牧场3600万亩60年代, 澳大利亚引入了羚羊粪蜣和神农蜣螂等异地金 龟,对分解牛粪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生态系统成分 屎壳郎 生态系统成分 2007/76在自然界,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主 要分解者是: A绿色藻类 B霉菌 C. 酵母菌 D光合细菌 解析:A、D是生产者,C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主要分 解淀粉,可以产生分解以上物质的酶。霉菌是丝状真 菌。 B 生态系统成分 生物系统 的成分 环境成分 生物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生态系统基本结构 2、基本结构 (1)形态结构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时间结构 (2)营养结构 食物链 食物网

13、营养级 生态锥体 生态系统基本结构 (1)形态结构:生物成分在空间、时间的配置与变化。 垂直结构:即成层现象,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决定。 水平结构:环境条件的不均匀决定的。 时间结构:由于气候的变化导致。 (2)营养结构:也称功能结构,包括食物链、食物网、营养 级和生态锥体。 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 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 一个食物链的例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植物 蝉 (初级消费者) 螳螂 (二级消费者) 黄雀 (三级消费者) 鹰 (四级消费者) (顶极食肉动物) 生态系统基本结构 食物链类型: 捕食(活食)食物链:

14、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草原上:青草-野兔-狐狸-狼 湖泊中: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 腐食(碎食)食物链:动植物的遗体-食腐性生物-捕食者 植物残体-蚯蚓-线虫类-节肢动物 寄生食物链:由宿主和寄生物构成 大型动物-小型动物-微型动物-细菌-病毒 后者与前者是寄生关系 哺乳动物或鸟类-跳蚤-原生动物-细菌-病毒 混合食物链:并不是单纯的捕食、寄生、腐生关系,而是交错形成的食 物链。 生态系统基本结构 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形成一个网状结构 形成原因: 一种生物常常以多种食物为食,而同一种食物又常 常为多种消费者取食。 意义: 食物网不仅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并推动着 生物的进化,成为自然界发展演变的动力 生态系统基本结构 生态系统基本结构 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100%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 各营养级同化率也不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