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中毒课件超好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8700207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磷中毒课件超好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有机磷中毒课件超好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有机磷中毒课件超好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有机磷中毒课件超好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有机磷中毒课件超好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磷中毒课件超好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磷中毒课件超好资料(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 AOPP 11-90 第一章 有机磷化合物简介 第一节 概况 1.有机磷化合物包括:军用的神经性毒剂、沙林、Vx 民用有机磷农药:乐果、DDVP。 2、中毒多见:不但在发展中国家有,发达的西方也有。 3、死亡率高:国外325平均20%,中国平均10%;WHO 世界每年死于农药中毒约20万人 4、国内外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方面还存许多弊端。 21-90 第二节 分类及毒性 有机磷农药有四种分类法: 1、按药效分; 2、按化学结构分; 3、按作用方式分 4、按毒性分: 1)剧毒类(大鼠口

2、服LD50500 mg/kg):马拉硫磷、倍硫磷、 31-90 几种常见有机磷农药对人的推算致死量 41-90 第 三 节 影响毒性因素 1. 中毒途径 2. 中毒年龄 3. 中毒时机体状态:中署、饮酒、空腹、生病、 4. 中毒后急救处理:及时否、洗 胃合理否、用药 途径、 用药品种、缺少设备。 51-90 第 二 章 有机磷农药基础理论部分 61-90 第一节 有机磷农药在体内代谢 71-90 81-90 第二节 胆碱酯酶特性与临床 联系 一、胆碱酯酶分类与分布: 功能酶:突触前、后膜 真性ChE(AChE) 红细胞膜 储存酶:突触膜内 红细胞内 分布:脑、脊髓、神经节细胞、横纹肌、肾上腺

3、胆碱酯酶 (ChE) 丁酰ChE(BuChE) 假 性 ChE: 丙酰ChE(PrChE) 苯酰ChE(BzChE) 分布:血浆、神经胶质细胞、心肌、肝。 91-90 二、有机磷农药“中毒酶”去向及与复能剂关系 101-90 M2 调控Ach释放 M1 M4 - _ 111-90 121-90 131-90 人体内ChE生成、贮存、功能部位及再生速度 141-90 151-90 161-90 第 四 节 有 机 磷 农 药 中 毒 机 理 与 临 床 表 现 一、中毒机理 171-90 181-90 二、临床毒性表现 (一)急性胆碱能危象 (Acute Cholinergic Crisis,

4、ACC) 191-90 201-90 ACC期中毒程度分度: 1、轻度中毒:轻度毒蕈碱(M)样症状、体征轻 度中枢症状; 2、中度中毒:轻度中毒症状、体症加重肌颤; 3、重度中毒:中度中毒症状、体征加重神志改 变; 211-90 (二)中间综合征( Intermediate syndrome,IMS ) 1、发生时间:中毒后2-4天; 2、症状、体征特点:神志清楚,多组肌群,渐进性麻痹为主 由近端向远端发展;以呼吸肌麻痹最具抢救意义。 3、病理特点:第和对颅神经支配肌肉受累;屈 颈肌、肢体近端肌肉及呼吸肌受累。 4、临床表现:胆碱能症状消失,病人神清;睁眼困难、 眼 球活动受限、吞咽发呛,面肌

5、呆板;抬头困难、肩外展和曲髋困 难;呼吸困难,甚至停止等。检查:与重症 肌无力类似;AChE 低下。 221-90 (三)有机磷化合物致迟发性多神经病 (Organophosphate Induced Delayed polyneuropathy OPIDP) 1、发生时间:中毒症状消失3-5周后 2、发病特点:发病突然;先累及感觉神经,后累及 运动神经;先下肢运端,后波及上肢; 3、临床表现:先趾、指端疼痛,逐渐向肢体近端发 展;疼痛加重到2周后减轻,以后麻木和痛觉丧失;运动障碍表 现为无力、共济失调、垂足垂腕、腱反射消灭、肌萎缩等。 4、机理:OP抑制神经靶酯酶,引起神经脱髓鞘样变 。多在

6、1年内恢复。个别患者可能出现永久性不恢复。 231-90 中间综合征与AOPP“反跳”鉴别 241-90 中间综合征(IMS)与有机磷致迟发 多神经病(OPIDP) 251-90 第 五 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61-90 一、诊断的重要依据 1 接触史:注意认真分析病人服毒意图; 2 典型中毒症状、体征 1)瞳孔缩小; 2)大汗流涎; 3)肌颤; 4)消化道症状; 5)呼吸困难; 6)神志改 变; 前三项中,有二项同时存在,再加上后三项中 何一项,参考接触史,诊断基本确立。 3 专项化验;全血AChE测定。 271-90 二、鉴别诊断 (一)需要鉴别的疾病:夏季的急性 胃肠炎、

7、食物中毒、伤风感冒、菊酯类农药中毒 、氨基甲酸酯类中毒、杀虫脒中毒等。 (二)诊断依据 要牢牢掌握 1 有机磷农药中毒三大特征 瞳孔缩小、大汗流涎、肌颤 2 AChE活力抑制。 281-90 第 三 章 目前国内在急性有机农药中 (AOPP)的救治中存在 问题和产生原因 291-90 第 一 节 AOPP救治中,忽视复能剂,片面强调 阿托品使用的现象,仍然存在。 301-90 一、临床概况 二、复能剂与抗胆碱能药的抗毒机理及其临 床意 (一)复能剂 常见复能剂: 1、氯 磷 定(PAM Cl) 2、甲磺磷定(P2S,PAM甲磺酸盐) 3、碘解磷定(PAM I) 4、 双 复 磷(LH6,DMO

8、4) 5、 双 解 磷(TMB4) 311-90 常见肟类复能剂性能比较 321-90 331-90 由上面示意图联想到3个问题 1、复能剂治本,一旦中毒酶复活,积聚ACh被 水解,中毒症状、体征就会全消失。 2、复能剂用量要足 因为复能中毒酶过程,是一 个分子复能剂,对一个分子中毒酶的反应。 3、复能剂用的要早 要用在中毒酶“老化”之前,“ 老化”后,中毒酶就不能复能了。 341-90 (二)抗胆碱能药: 351-90 361-90 371-90 由上面示意图可以联想: 1、阿托品作用机理是与积聚ACh竞争M 受体使中症状消失,是治“标”药。 2、AChE不恢复活力,积聚ACh不会减 少,对

9、M-受体的过度激动就存在,阿托品用量一 旦不足,就引起中毒症状再现。 3、阿托品撤不下来易阿托品中毒。 381-90 (三)阿托品过量中毒的危害 1、低渗血症注入过多不等渗液。 2、影响治愈率:AOPP死亡中,有20- 60%死于阿托品过量中毒。 3、阿托品过量中毒表现与AOPP反跳区 分不开。 4、导致外周呼吸肌麻痹(RMP)。 391-90 三、造成忽视复能剂、片面强调 阿托品使用的原因: 1、碘解磷定(PAM. I)溶解度小,只能 静脉给药, 不适急救,促成滥用阿托品。 2、阿托品宣传过多,影响治疗原则。 3、医疗制度管理不合理,束缚救治进展。 401-90 第 二 节 不能很好地区别阿

10、托品过量中 毒与有机磷农药 中毒毒性再现 一、临 床 概 况 411-90 二、有关阿托品化指征: 1、阿托品化表现:瞳孔扩大、皮干、 口干,颜面潮红、肺啰音消失、心率增快等。 2、判断注意: 不可求全 区分适量和过量 不是所有指标,都一成不变 421-90 3、始终变化不大的指标 口干、皮干; Bp、P、T偏高 4、易变化的指标 瞳孔大小; 面红; 肺啰音 431-90 阿托品过量中毒与反跳鉴别 441-90 参考鉴别点同时,考虑如下问题: 1 要对能否发生“反跳”进行估计,估计时 ,要依据:中毒程度、途径、中毒量、清洗皮(胃)情 况、抗毒用药史及中毒后时间等。 2 对发生阿托品中毒可能性的

11、估计,除考 虑以上情况,特别要注意用药史。 451-90 四、产生原因 1. 片面强调阿托品 2. 对阿托品化易变化指标认识不足 3. 对阿托品过量毒副作用有忽视,例如心 衰可致肺湿啰音,低血压致面色改变 4. 对农药代谢了解不足,特别是一般排出 时间 5. 客观原因:不合理的医疗管理 461-90 第 三 节 对所谓A“第二死亡高峰”本 质 认识不足,处理不利 一、临床概况 “第二死亡高峰”多数为“中间 综合征” 471-90 二、Aopp的“中间综合征”临床表现(详见第一章 ) 主要特征: 急性胆碱能中毒表现消失 、 神志清醒、阿托品化状态 多组肌群无力。 *突然呼吸困难停止 AChE活力

12、大多数低下 481-90 491-90 四、产生对AOPP“第二死亡高峰”处理不利 原因 1、对AOPP的“中间综合征”认识不足 2、对IMS产生原因和对策不清楚 501-90 第 四 节 氯磷定替代碘解磷已成事在必行 一、临床概况 我国1968年始用PAMI,但它只能静 脉给药,急救时不方便;影响救治;国外早已淘 汰。 511-90 二、用氯磷定替代碘解磷定理由 1. 碘解磷定使用不便,促使了阿托品的滥用。 2. 氯磷定优于碘解磷定: 1)效价好; 2)可肌注,使用方便; 3)毒副作用小 3. 目前国外早已不用碘磷定。 521-90 第 四 章 急救治疗与对策 531-90 第 一 节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 急 救 原 则 541-90 一、一经确诊,立即给足抗毒药 二、防止毒物再继 、脱离现场 、彻底洗消(皮肤、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