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假日影评1000字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8695933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马假日影评10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罗马假日影评10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罗马假日影评10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罗马假日影评10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罗马假日影评10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马假日影评10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马假日影评1000字(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马假日影评1000字 罗马假日影评 (1) 评片名 片名,是影视片的具体名称。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还包含着如下涵意:(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它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2)统领意义。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视片内容相关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仅仅切合影视片内容,而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评论的必要。 本片全部场景皆在罗马拍摄。罗马是一座处处都散发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古城。导演以罗马的

2、名胜风光生动地溶入剧情之中,使得这部浪漫的爱情喜剧影片堪称经典之中的经典。 罗马假日里这个“假日”实质上是指记者和公主共同渴望的“自由生活”, 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影片的主旨。在对待自由的追求上,公主开始是顽皮和不顾一切的享受自由;记者则渐渐的被身边的公主所感染,他们俩的假日就这样开始了。 (2) 评导演 1) 导演构思。为了把剧本转化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想未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样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的确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具体要求。这是导演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提到这部影片就不能忽视它完美的构思。罗马假日的经典,首先是因为它的故事情节构思奇特,

3、吸引观众又符合人们的逻辑思维。它几乎有成就王子公主从此幸福生活方式的现代童话所有要素,赫本是想摆脱束缚而出逃的公主,乔是想拍出大新闻的小记者,他们一见钟情,畅游了罗马这个有些落寞却唯美的浪漫之都。如果这部片子拿给其他的导演来拍,也许结局会成为男女双方冲破封建礼教私奔,又或是罗密欧与茱莉叶式爱情价最高的双双殉情。但终究两者都不是,这不得不说是编剧与导演的精明之处。 2) 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具体的表现手段,通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导演手段包括:画面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音乐、语言的运用;场景交换;气氛烘托等。 评论影视手段运用,要亿时亿影视片的具体情

4、况,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创造性。<<罗马假日是一部纯黑白的电影.看惯了这七彩色,没有了缤纷,黑白便是一种纯粹,毫无矫柔做作之感的美;演员的眼里,便是一种真挚和温情.导演的巧妙安排,演员的真实演绎,将这部影片推崇到了奥斯卡金像奖的宝座,一部片子揽下三项大奖. 3) 导演风格。优秀导演在优秀影视片中实现了自己的追求,有异于其他导演的追求、创造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般地,将特色称为特色,将突出的特色(或转为稳定出现、反复实践的特色)称为风格。 风格,是主要特色的集中表现。评论导演风格不仅是对导演创造力的一种衡量,而且是对评论者鉴赏力的一种衡量。不能把风格的帽子随便乱戴

5、,也不能对明显的风格视而不见。 他善于发现人才。在拍摄罗马假日时,怀勒挑选了当时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演员赫本,仅在英国演过天堂里的笑声等几部影片后刚到好莱坞,结果使她成为这部影片的明星,并获得奥斯卡奖 4) 导演创造。从影视片来看导演对剧本的转化、实现成为影视片的过程中有哪些创造,可以看出他为社会生活、为影视艺术、为广大观众创造了什么,导演创作体现在影视片在中,因而,对影视片的评论,总相关着影视片的创作领导核心导演。因而,评影视片,就评论了导演,虽然有时不必单独地评论。 。 威廉 惠勒属于那种不出世的天才,他导的片子大多都惊世骇俗,不落俗套.他仍用他很有节制的笔触,令这段感情逐渐走上高潮,然后就

6、让它停留在最美的一个点上. 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大量千篇一律的爱情故事,从一快荧幕复制到另一快荧幕.然而<<罗马假日是不可复制的,它是一部糅合悲剧与喜剧的全部要素,却又把感情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的影片.他们的相逢喜而不俗,他们的离别哀而不伤,增之一毫减之一厘都会过火. (3) 评主题 主题是艺术作品所描绘的整个形象体系中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又称主题思想,主题是作品内容核心,是作品的灵魂与统帅,既贯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作用。 主题,从作品中体现出来,又包含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评价,渗透着作者的美学理想和社会理想、世界观。 在影视作品中,主题孕藏在整个画面、声音所构成的整体银幕荧幕

7、形象中,在作品的内容展现与形式中显露出来。和这点相关,主题还可以在影视片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主人公的形象上,在主人公的命运中,体现着生活、社会、人生的意义。对主要人物的塑造可以反映出作品的基本思想倾向。主题还可以体现在情节上。情节的发展,即事件的进程、结局,也包括着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与评价。情节的发展与人物命运、人物塑造密切相关,受着制约,又是主题的体现。 主题既然体现在作品的各个方面,分析主题就不能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整个思想体系。从头到尾,从各方面来认识作品的总体倾向。 第二, 分析具体的艺术形象。主题是从作品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来。主题的提示,须在具体艺术形象

8、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主题不是夹杂、安排在作品中的几句评论,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层意蕴,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概括得准确。 第三, 重视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为提示作品的主题,必须认识、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第四, 研究情节。情节安排,不单纯是生活的直接展现。 影片语言虽不多,但却成功的用简单的话语揭示了影片一些迷离的悬念和典型的浪漫情怀。“我拒绝尊贵,在幽雅的躺椅上,在灵魂绝妙的山谷里,”虽然影片在叙事中没有刻意表达这句语言,只是把这段语言安排在公主昏昏欲睡的场景中,但却能让人深深的感受到公主纯洁的内心和渴望有一天冲出樊笼在蓝天上自由翱翔的向往。同时这一切还

9、可以看出公主有一颗年轻烂漫的心,尽管已被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尘封了许久。 另外,在舞会上公主说:“到午夜时分,我会把南瓜变成我的马车然后留下我的鞋。”这是灰姑娘的结局,但她同时却暗示了故事的结局公主最终还是要走入王宫!影片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时上层人士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真爱的追求。 罗马真正的假日只有那么短短几天,那就是公主在这里逗留的日日夜夜。这便成就了所有爱情男女心中永远的假日。 电影以独特方式,绚丽多彩而又丰富的内容成功地将人类的理想与感情融合,并一步步地推向极致。这部经典爱情影片鲜明地高举起人类这面永恒的大旗为我们奉献了一桌脍炙人口的大餐。 (4) 评演员 1) 演员对角色的表演 演员对

10、角色的表演是在导演对影片的总体要求下进行的,有一定的限定性;同时又是在自己对角色的理解的基础上来完成,有一定的自由性。在角色的规定性限制中创造有血有肉、有特征的角色,使演员表演的特定环境。演员的表演,需要有高度的理解力(包括对生活、社会与人生,对剧情、对艺术的理解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根据理解来展开丰富的现象,在想象中完成对角色的创造)、准确的表现力(将对角色的想象准确的加以表现)、多向的模仿力(多种方向、不同条件中、不同人物的可能性的模仿与表演)等等。 影片由格利高里派克和奥黛丽赫本联袂主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好莱坞黑白电影的经典之作。在罗马假日中,派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浪漫记者的喜剧形象

11、。 影片中安娜公主的艺术形象,塑造得令人可亲可信,她极度厌烦皇宫中陈腐的繁文缛节,渴望自由,但侍从的严格约束,使她无法摆脱,她从宾馆窗口看到罗马中心广场载歌载舞,平民百姓的自由狂欢使她心驰神住,竟然逃出宾馆,搭车向罗马街中心飞奔而去。 赫本神奇的演技在见面会结束时得到了最大发挥,细致的观众会发现在这个长长的笑靥里,包涵的是从见到情人的喜悦到发现离别哀伤的痛苦过渡。在情感的巨大波澜中,就算最吹毛求疵的人也只能察觉到在美丽的黛色眸子下闪过的一丝忧郁。但在台下的男人眼里,这矜持的微笑是对自己不能使心上人自由的责备。 5 罗马假日是一部纯黑白的电影.看惯了这七彩色,没有了缤纷,黑白便是一种纯粹,毫无矫

12、柔做作之感的美; 影片高超的摄影艺术也不愧为一个成功的典范。在航拍的作用下,罗可可式的城堡、华贵的马车、军乐队、中心广场都向观众展示了一幅美丽而壮观的画面。把罗马这一历史上的繁华古城以及银幕上的浪漫情史发生地独特的建筑气势又一次展现在了公众面前 通过公主游玩过程中对镜头的高超运用,一方面鲜明表达了人物活动时的美好场景,同时也把罗马这一世界繁华城市的风土人情及特色建筑表现得完美,尤其是在竞技场洞中“真理之嘴”前运用广角镜头,把人物的活动和建筑的宏伟气势巧妙的结合了起来。 末了,安娜转身离开,镜头由远及近拉向独自伫立在大厅的乔,镜头定格在那一瞬间,眼中是不舍,是落寞,是温情,更多的是饱含的无尽的爱

13、.整整70秒的长镜头,the end才缓缓浮上荧幕.篇二:罗马假日影评 罗马假日观后感没有罗马,筑不起天堂。 看五十年代的罗马,还是黑白照片里的模样,繁华的街市,热情的人民,别有一 番风情。那是宫廷里的彬彬有礼,女孩子修身的高腰裙,夜晚水边的翩翩起舞,情人间 含蓄的喃喃诉说。那是罗马。是安妮公主永恒的不忘。 仿佛是上帝开的一场无伤大雅的玩笑。忙于生计的记者乔意外邂逅逃家的公主。说 是邂逅也许不太恰当,毕竟最初的心情并非单纯。可这丝毫不能影响故事本身的美感, 高贵的公主与英俊的男人,他们本该来自童话,毫不突兀,理所当然。 每个人的心底或许都是向往美好。罗马假日给与着这样的憧憬,并使我们欣 然接受

14、,这并不是偶然。故事的情节在各类小说泛滥的年代算不上新颖,但无论它跨越 了多少时光的痕迹,却依然是不朽的代表。它的主题来自自由与爱的灵感,这是无论生 活在何处,成长在何时的人们,永恒的追求。 安妮公主的本性在她亦睡亦醒间得到释放。 赫本的演绎是细腻而精彩的。 时而迷糊, 时而神采奕奕。夜色里,她被风中的自由气息所吸引,沉醉并兴奋地像小鹿一样奔跑。 她睡着在自己编织的梦境里,嘴角是因满足而扬起的弧度。她梦见自己终于不用恭敬地 行礼机械地舞蹈, 终于可以忘记明天的行程好好放纵。 街道边, 她大摇大摆地迈着步伐, 长椅上,她慵懒迷糊的沉睡。再也没有人会指责她叫她不要任性胡闹,只有我们的绅士 先生,在

15、午夜的路边,无可奈何地看着她,带她回家。 与赫本的精彩相比,派克的表演相对沉稳。他迷人又英俊,却在戏中默默地绽放 光华,优雅的衬托赫本的绚烂。他完整融入到乔的性格中,编着谎言,带着可爱的公主 在街边喝咖啡,骑摩托,在真实之口开玩笑吓唬她,他实现她长久却平凡的梦想,陪她 触摸愿望之墙。两人怀着不同的小心思,愉快充实。只是一天的假日便足以衍生爱情。 或许他们的爱缺乏最初的坦诚, 可这份了然最终溶解在泪与微笑中。 谎言可以是美丽的, 大概是乔编造谎言,成就了安妮编织的梦。罗马的假日里,安妮笑得开怀,那时,她只 是一个女学生,剪着短发吃着甜筒,没钱买花,却恣意潇洒地生活。 影片的结尾,人物终于回归到原

16、来的位置。安妮的梦醒了,她揉揉眼睛笑得略带 苦涩,转过身去,她依然是高高在上纤尘不染的公主。她惊讶地发现一天之前的布莱德 里先生摇身一变成了美国新闻记者。随即收回目光。无论对于片中的他们,还是戏外的 观众,这都是难忘的一幕。安妮远远地看着他,这样的距离注定无法逾越,可是眼中流 露的感情,可以传达人心。爱可以遗憾,也可以美好。我们曾经亲吻相拥,泪流满面。 亲爱的布莱德里先生,安妮不曾后悔这一场以谎言开场的邂逅,风中的欢笑,咖啡店的 交谈,从水池中爬出后的爽朗,都是此生不二的经历,是安妮记忆中不败的花朵。离别时一个漫长的微笑。赫本用自己最完满的演技全是出那一个笑靥中不同的情 绪。从见面时的惊讶到喜悦,直至最后离别的伤感。她用矜持维持着脸上的笑容,眼波 之下,竟是巨大的情感波澜,一浪一浪,完结在转身后无言的告别礼中。 我们或许会轻微叹息,可当回忆来潮时,了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