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市场(2014年年报):银行理财之全面反击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8695821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2014年年报):银行理财之全面反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2014年年报):银行理财之全面反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2014年年报):银行理财之全面反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2014年年报):银行理财之全面反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2014年年报):银行理财之全面反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2014年年报):银行理财之全面反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理财产品市场(2014年年报):银行理财之全面反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年报中国金融数据及解决方案首席服务商银行理财之全面反击2014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回顾【2015年01月27日】2014年银行理财市场回顾参考报告:*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月报(2014年12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月报(2014年11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月报(2014年10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月报(2014年09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月报(2014年08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月报(2014年07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月报(2014年06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月报(2014年05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月报(2014年04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月报(2014年03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

2、月报(2014年02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月报(2014年01月)*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年报更多精彩资讯可以下载万得移动产品,点击链接,即刻体验http:/ Shanghai Wind Information Co., Ltd. 地址 Address: 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路33号建工大厦9楼邮编 Zip: 200120电话 Tel: (8621) 6888 2280传真 Fax: (8621) 6888 2281电邮 Email:主页 Web:http:/目录目录2一、引言3二、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概况42.1、发行量高歌猛进42.2、理财业务加速转型52.3、保本保息尚未成“浮云”62.4

3、、产品期限长期化62.5、诸多因素影响理财收益6三、银行理财市场回忆录83.1、银行理财83.2、互联网理财9一、引言2013年被称之为银行理财改革元年,在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8号文”)和国务院办公厅非公开发布的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下称“107号文”)的规范下,我们看到了银行资管计划和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推出。随后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净值型理财产品贯穿整个2014年。全新的资管方式,意味着银行将摆脱此前一贯的刚性兑付模式,变成真正的类基金理财模式。2014年2月,银监会与央行金融市场司分别下发了关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工作的指导意

4、见、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全年的理财监管工作提出了强化非现场监管、管理架构上探索事业部制、鼓励理财业务探索新的产品和模式等八大意见。2014年7月,银监会印发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35号文”),核心内容即:1、要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事业部制改革,便于集中监管;2、明确理财事业部开展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和归口管理的四项要求,推动银行理财业务回归资产管理本质;3规范银行理财业务的销售宣传行为,理财产品收益率必须有迹可循;4、强调销售行为符合风险匹配原则。2014年9月,银监会、财政部、央行等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

5、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236号文”),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加强存款稳定性管理,约束月末存款“冲时点”,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2014年12月,银监会又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商业银行征求意见,力求从根本上解决理财业务中银行的“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问题,引导投资者风险自担。同时强调推动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实现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全年的监管文件总体来说对银行理财市场冲击不大,主要目标是解决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传递和刚性兑付等问题,探索理财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政策导向也是在从监管指标上限制预期收益率型产品,推动净值化、理财管理计划等资管类产品的发展

6、。如果说与监管的博弈是一种常态,银行已习以为常。那么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到真是让银行显得措手不及。进入2014年,多家银行先是推出“类余额宝”产品,此后再推“直销银行”,从货币基金转战到P2P、众筹等多个渠道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正面回应。笔者认为2014年是传统银行对互联网金融全面反击的一年,银行理财与互联网理财的交锋,远比银行与监管的博弈来的精彩。二、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概况2.1、发行量高歌猛进2014年在监管层严格监管及资金充裕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将持续下行,银行更倾向发行中长期理财产品吸收资金。即便市场各种不如意,2014年度全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仍达到了65825款,再

7、度创出历史新高,且45.32%的增速超过了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高歌猛进,也从一个侧面证明银行从2013年下半年互联网巨头的突袭中,已经逐渐缓过神来。不得不提及农商行(农村信用社)在2014年的表现。此前农商行的金融理财业务显得较为冷清,产品十分匮乏,面临缺失的尴尬处境。除个别较早涉足银行理财市场的农商行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外,大多农商行的理财产品一般限于与一些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代销,而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农商行理财业务几乎是空白。这一现象在2014年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在存取款业务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理财产品业务成为农商行的重要发展方向。城商行在理财市场的表现依然突出,不仅是体现在量上,收

8、益率方面也很亮眼,“类存款”的特征明显。国有制银行的理财业务依旧稳健,稳步发展的同时降低转账额度限制“宝类”理财。股份制银行则是理财业务向资管转型最明显的,理财业务收入增速远高于产品销售规模的增长,意味着理财资金投向结构发生了不小的变化。2013年10月中旬,首批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的多家银行获得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资格,试点发行债权直接融资工具、银行资产管理计划,这意味着银行可独立进行理财资产管理业务。从已披露的信息来看,多家股份制银行已向资管转型。此外,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在不断边缘化。2014年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银监会发布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

9、施办法,旨在降低外资银行准入条件,最大限度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不过这些举措并没有改变外资银行在理财市场的生存状态,理财业务发展较好的星展银行表示,“星展主张不以产品为导向,实现从卖产品到为客户提供理财解决方案的转变。星展中国将不断增加网点,同时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来寻求业务突破。”从2014年全年运营状况来看,各月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均较大,2月份的发行数量依然最低,但仍超过了4000款。全年仅2月、3月和6月、7月发行数量低于到期量,其它月份均为净发行。其中12月发行量最高,9月次之,发行量都超过了6000款。上半年两个季度,理财产品发行量和以往节奏相似,呈季初、季末两头高;下半年两个季度

10、,各月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则维持稳定的增长。下半年监管层连续发文,尤其9月份下发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导商业银行设立存款偏离度指标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约束效应在四季度全面显现。以上我们所说的都是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如果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实施,银行发行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成本将上升,继而影响预期收益率,或将导致银行发行此类产品的积极性下降,从而促使理财产品向净值型转型。在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冲击下,银行理财产品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更接近互联网理财的灵活度。“7天超短期”、“1元团购”、“11.11%预期年化收益率”等等抓人眼球的银行理财产品被推上台面,但这类产品被

11、放到第三方互联网理财平台上操作仍存在不合规之处,终究是短期行为。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有具体的投资期限及预期收益的净值型产品需要逐渐的去适应。2.2、理财业务加速转型首批以股份制银行为主的多家银行2013年获得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资格,成为银行理财业务向资管转型的重要契机。从披露的年报、季报信息来看,股份制银行理财业务向资管转型趋势明显,在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资管转型动力十足。如今,加快推动事业部的建立,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统一运作成为银行资管转型的重要方向。随着银行理财回归资产管理本质,净值型理财产品及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正在快速增加。从中债登发布的银行理财市场上半年的数据可以发现,开放

12、式净值型产品增幅明显。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共募集资金1.17万亿元,同比增幅174.53%。但这两类产品的风险尚未被市场全面接受,所以此前预期收益型的理财方式仍是主流。不过在非标准化债券资产被严格监管,银行难以找到更高收益的投资标的大环境下,传统预期收益率型低风险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将进一步下滑。2.3、保本保息尚未成“浮云”本以为“35号文”对于理财产品市场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保本固定型产品将淡出市场,却未曾想到此后会有“236号文”出台。“236号文”出台后,直接影响了银行理财业务的产品设计。非保本型产品属表外理财,难以回表冲存款,作为表内业务的保本型产品规模理所当然的增

13、长。对于银行来说,保本型产品的理财资金从发行开始日至到期清算日都被算作银行存款,因此银行发行长期的保本型产品,有益于存款规模的稳定性。目前保本类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仍有所保证,除了期限有所拉长外,预期收益率并不令人失望。部分保本保息类产品仍能得到“刚性兑付”,所以“保本保息”的概念,现在尚未变成“浮云”。2.4、产品期限长期化在监管层的约束下,银行理财产品间相互交易,调节收益,实现期限错配与资金错配完成刚性兑付的运作方式受到抑制。银行难以通过滚动发行短期产品配置长期资产来实现期限错配溢价,因而部分转向发行长期产品。另一方面,拉长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可以起到稳定银行日均存款的作用、有效规避月末存款偏离度对银行的约束。从目前情况看来,资金充裕的情况将延续,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未有上行的契机。标准化产品收益达6%以上的产品将少之又少。银行理财产品拉长委托期限实际上是采取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所以未来高收益的产品,期限必然不短。2.5、诸多因素影响理财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