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正是读书时第四组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8695033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年正是读书时第四组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少年正是读书时第四组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少年正是读书时第四组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少年正是读书时第四组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少年正是读书时第四组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年正是读书时第四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年正是读书时第四组(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名言知多少 第一关: 少年正是读书时 综合性学习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素传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知深思子自知。 -苏轼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话。 -歌德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 读书故事大家讲 第二关: 匡衡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车胤囊萤/孙康映雪 1.车胤囊萤:晋代车胤从小爱读书,但他家里很 穷,点

2、不起灯。于是,他就用很薄的纱布,做了 个小口袋,把萤火虫捉来放在里面,晚上便利用 闪闪荧光来读书。 2.孙孙康映雪:晋代孙孙康因为为家贫贫没钱买钱买 灯油,晚 上不能看书书,他觉觉得非常可惜,白白地浪费费了光 阴。有一天外面下起了大雪,孙康半夜梦醒,见见 一丝丝亮光从窗缝缝里钻进钻进 来,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 。于是,他急忙起身对对着亮光看起书书来。经过经过 不 懈的努力,他终终于成为为了饱饱学之士。 囊萤映雪: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 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 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 ,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 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的 一缕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 居

3、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 ,小匡衡学有所成。 凿壁偷光:形容勤学苦读 。 孙敬悬梁:东汉的孙敬,人称“闭户先生”,常独自 关门读书。有时实在太累,为了防止打瞌睡,他用 一根绳子,一头系在梁上,一头结着头发,让头颈 正直地吊住。这样,如果打瞌睡,就会扯痛头发, 他就立刻被惊醒了。 苏秦刺股:战国时期,洛阳城有一个人名叫苏秦, 为了日后能做大官,他拼命读书。有时读得太疲倦 了,免不了要打瞌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拿 着一把锥子,瞌睡来了,就刺一下大腿,痛了,也 就睡不着了,以便继续读下去。 后人用“悬梁刺股”来形容勤学好读的精神 。 李密牛角挂书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司马光警枕励志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

4、李密,少年时在隋炀帝的 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 ,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 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 ,回家以后,发奋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 人。有一回,李密骑着一头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 时间读书。 成语:牛角挂书 【解释】 比喻读书勤奋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 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 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 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 ,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成语:三年不窥园;目不窥园 【解释】指专心苦学,不受外界干扰。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

5、 ,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 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 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 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 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圆木头作了一个警枕, 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 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 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 鉴的大文豪。 读书感悟大家谈 第三关: 天才读书法 1做好笔记,包括划线条,写联想和注释。 2读书不能贪快,一定要字字理解,不懂 的反复地读,直到弄懂为止。 3每读后面的,先复习前面的,以图循环记 忆。 4要怀着全部记下的目的去读。 5平时有空联想起来,尽量多点去运用。 6读书时

6、一定要培养和保持一种浓厚的兴趣 。 读书的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 高楼,望断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 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读书的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指的是入门前茫无头绪,不 知所措,求学无门的疑惑、彷徨和痛苦 。 第二境界:指的是叩门时以苦作舟、 以勤为径、上下求索的执着与忍耐 第三境界:指的是功夫到处, 灵犀一点、参透真谛、已入门 中的喜悦与释然 。 经典好书大家看 第四关: 老人与海 撒哈拉的故事 绿山墙的安妮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书目 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 作品简介: 一位古巴老渔夫,与一条 巨大的

7、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 湾流中搏斗的故事。 推荐理由: 书中的老人曾说:“人不 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 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这正是海明威借老人告诉读 者的本书的主题。 作者: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记录了三毛在撒 哈拉的生活,共十八篇。小说以率真 、乐观的笔风记叙了她和丈夫在撒哈 拉沙漠生活的那一段难忘岁月。有她 和丈夫之间的生活琐事,有当地的民 俗民风等等,属于散文形式。她并没 有这段波折的故事里过多的挥洒笔墨 ,但就是那几句轻描淡写的字句仍可 以使我们深刻地感到生活里的浓情和 震撼心灵的人性美。 1.友情妙语录 朋友共乐,锦上添花绝对有必要。 朋友共苦,除非同病相怜,不然总有高 低。 2.

8、生命妙语录 人生那么短,抢命似的活是唯一的方 法,我不愿意慢吞吞地老死。 3.对挫折态度 我看到你相当积极地在吮吸你的伤口,难怪它 不能结疤。我看到你怨天看到你尤人,我没看到 你跟向上的心合作。 很多人喜欢三毛是因为三毛曾去过 许多国家,在她的文章里可以体味到许 多的外国情调,如撒哈拉沙漠,西班牙 然而,我觉得三毛最吸引人的特质 是她文字里的爱。三毛是带着爱来写作 的,对荷西的爱,对父母的爱,对世人 的爱。从她的文字里,我们可以体会到 那份悠悠的平和的爱意。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个孤儿长大成 人的故事。 马修和玛瑞拉兄妹俩在绿山墙过着 平淡从容的生活。为了给患有心脏病的 马修找个帮手,他们打算从孤

9、儿院收养 一个男孩,不料孤儿院送来的竟是一个 满头红发、整天喋喋不休的十一岁女孩 安妮雪莉。 然而,由于酷爱想象以及“爱美之心 ”,安妮给自己惹来了一连串的麻烦,她 不断地闯祸,也不断改正错误。 在朋友、家人和老师的关爱中,小 孤女安妮渐渐变成了绿山墙里快乐成长 的小主人。 作者(蒙哥玛丽)的语言清新自然,笔触 生动幽默,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主人公内心 深处的情感变化,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 入胜。 马修和玛瑞拉兄妹对安妮发自肺腑的爱 和无私的付出,感人至深,而安妮纯真善良 、 热爱生活、坚强乐观的形象更让人掩卷难忘 。 马克吐温高度评价这部小说,称“安妮是 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

10、形象” 。 推荐理由 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 人后的生活。刚开始的海伦情绪非常 的暴躁,常常发脾气,她的父母帮海 伦找了一位老师沙莉文,这位老 师成为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 伦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 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 涯。在求学生涯中,海伦遇到了许多 的困难,但她并没有放弃。最终,实 现了她的大学梦想,进入了哈佛大学 。书中还介绍了他在生活中遇到的一 些伟人,比如:爱迪生、马克吐温等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代 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 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 ,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推荐理由 : 读书话题我会辩 第四关

11、: 1.读图与读书 虽然图像直观,形象性强,但剥夺了我 们对文字的想象力。眼睛越是富足,心灵越 是贫乏。舒适地读图,助长了人性中趋乐避 苦的惰性,人们甚至连动脑筋反思一下都不 肯了。 更重要的是,对于中学生来说,需要提 高的主要是阅读书面文字的能力。把大量时 间耗在读图上,将造成中学生阅读水平的低下, 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应该读书。 2.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 网络阅读,本身是技术和欲望的合谋, 为争夺眼球而不是心灵,阅读成了到身体为 止的一次性消费。 传统阅读中的书籍有着百炼钢化作绕指 柔的文化积淀,在经典性、阅读习惯、格调 三方面,非网络阅读朝夕之间可与之相提并 论。它需要一种笨重的态度。那是

12、一个巨大 的,需要你一点一点吃力进入的世界,你必 须把阅读放慢,在一些奇妙的细节停留,感 受那种丰富的精微。所以,中学生应该进 行传统阅读。 3.流行作品与经典名著 流行作品是现代生活中的语言,反映出现代 人的生活、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 兴趣,吸收快。 经典名著是经过时间的筛选留下的硕果,是 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有以一当十的价值。 名著为很多人反复阅读,成为当代人共同的 文化素,不了解名著就会在文化沟通中产生 严重障碍。 因此,我们应该大量阅读经典作品。 终极关: 书籍名称我会猜 楚辞 和议终非长久计 两湖方言 花钱游览尽受气 环境在改变 周易 文化苦旅 战国策 断肠人在天涯 废除旧话 过去的时光难忘怀 何谓曾祖父 悲惨世界 世说新语 史记 爸爸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