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急救药物及新进展 一 备好急救药品与采取各种抢救措施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8694341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急救药物及新进展 一 备好急救药品与采取各种抢救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常用急救药物及新进展 一 备好急救药品与采取各种抢救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常用急救药物及新进展 一 备好急救药品与采取各种抢救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常用急救药物及新进展 一 备好急救药品与采取各种抢救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常用急救药物及新进展 一 备好急救药品与采取各种抢救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急救药物及新进展 一 备好急救药品与采取各种抢救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急救药物及新进展 一 备好急救药品与采取各种抢救措施(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黄小民 教授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主 任 浙 江 省 中 医 院 消化科 主任医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委员会 委 员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会 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急诊医学会 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急诊专业质量控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1 常用急救药物的应用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科 黄小民 *2 l急诊医学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由 于急症发作突然、病情危重,如抢救不 及时,就会失去挽救病人生命的机会 l备好急救药品,与采取各种抢救措施同 等重要,而且也是抢救患者的前提。 Date3 一、镇静、安定药 Date4 地西洋(安定) l(1)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具有抗焦

2、虑、镇静、催眠 、抗惊厥、抗癫痫及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l口服吸收迅速,约1小时达血药高峰浓度,肌注后 吸收不规则而慢,静注迅速进入中枢而生效, l持续 时间短,血浆半衰期为20-40 小时。 l(2)剂量:抗焦虑,口服每次25-5mg,每日3次。 l癫痫持续状态及惊厥,静注每次2.5-10mg, 或01- 02mg/kg。6个月以上儿童,每次01 mg/kg 。 l抗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静注5 -10mg次。 Date5 (3)注意事项: l快速静注可对心血管及呼吸产生抑制作用。老年人及婴幼 儿应慎用。 l青光眼、重症肌无力者禁用。长期应用后突然停用可出现 戒断症状。 l安定中毒的急

3、救:洗胃后,用纳洛酮 0.8mg加至50%葡萄 糖液40ml 中静脉注射,每2小时1次,一般1-2次后,患者 在用药后1-6小时内清醒。 l特异性解毒剂氟马西尼 (安易醒),0.2-0.3mg静注,继之 每分钟0.2mg,直至有反应或达2mg。 Date6 二、镇静药 Date7 1 吗啡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对持续性钝痛比间断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对持续性钝痛比间断 性性 锐痛及内脏绞痛效果强,同时有明显镇静作用。有时锐痛及内脏绞痛效果强,同时有明显镇静作用。有时 产生欣快感,可改善疼痛患者的紧张情绪产生欣快感,可改善疼痛患者的紧张情绪 呼吸中枢呼吸中枢:有选择性:有

4、选择性呼吸中枢呼吸中枢抑制作用,可抑制咳嗽中抑制作用,可抑制咳嗽中 枢,产生镇咳作用枢,产生镇咳作用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可促进内源性组胺释放而使外周皿管扩张,:可促进内源性组胺释放而使外周皿管扩张, 血压下降,使脑血管扩张,颅压增高血压下降,使脑血管扩张,颅压增高 消化道消化道: :有止泻和便秘作用有止泻和便秘作用 平滑肌平滑肌: :可使胆道、输尿管、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可使胆道、输尿管、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 剂量剂量 : :用于严重疼痛、心肌梗死而血压尚正常的心绞痛用于严重疼痛、心肌梗死而血压尚正常的心绞痛 皮皮 下注射下注射5-15mg5-15mg。解除心源性哮喘引起的呼吸急迫感和窒。

5、解除心源性哮喘引起的呼吸急迫感和窒 息感,一般用较小剂量每次息感,一般用较小剂量每次5mg5mg以内以内 Date8 注意事项: l禁用于哺乳期及分娩止痛。婴儿禁用。颅内高压、颅 脑损伤等禁用 l连续多次使用易于产生耐受性和成瘾。 l治疗剂量有时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排尿困难、 呼吸抑制、嗜睡。 l急性中毒的症状:昏睡、呼吸减慢、瞳孔缩小至针尖状 ,进而可致呼吸麻痹、体温下降。 l可采用吸氧、人工呼吸、肌注或静注纳络酮,每次0.4- 0.8mg,也可用稀丙吗啡 (纳络芬)静注5-10mg,必 要时隔l0-15分钟再注,总量不超过40mg Date9 2.杜冷丁 l作用机理: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

6、1/10-1/8,持续约2-4小时,也 有镇静、呼吸抑制作用 l 剂量:各种疼痛(创伤、烧伤、烫伤、 术后疼痛)、心源性 哮喘、内脏剧烈绞痛(需与阿托品同用),肌注25-100mg, 极量:1次150mg ,1日600mg1。两次用药间隔不少4小时。 l注意事项:成瘾性虽较吗啡为小,但连续使用也易成瘾;治 疗量也可致眩晕、出汗、口干、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等。 l过量中毒可出现昏迷、呼吸抑制、瞳孔散大,心动过速乃至 惊厥可用纳洛酮解除呼吸抑制,用安定或苯巴比妥钠对抗惊 厥。婴幼儿慎用,颅脑损伤、颅内占位性病变、慢性阻塞性 肺疾患、支气管哮喘、严重肺功能不全者不宜用。 Date10 三、改善心输出

7、量和血压药物 Date11 1、肾上腺素 l作用机理:肾上腺素是一种具有a-和-肾上腺素能活性的 内源性儿茶酚胺。适用于心脏骤停的患者,由于其具有 a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特性。 l在CPR时,a-肾上腺素能样作用,能防止动脉塌陷和增 强外周血管收缩,从而达到增加冠脉和脑血流的目的.同 时,肾上腺素的a -肾上腺素能样作用可使室颤对电除颤 更为敏感。 l但是其 -肾上腺素能样作用是否有利于复苏尚有争议, 因为该作用能增加心肌作功和减少心内膜下的血供 Date12 (2)适应证: l由室颤或初期复律无反应的无脉性室速引起的 心脏骤停、心室停顿、或无脉搏性电活动。 l肾上腺素也用于抢救过敏性休

8、克、伴有严重症 状的心动过缓和严重休克患者。 l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应用肾上腺素,不能指望 单独用药即可复苏。 l只是帮助和促进心肺脑复苏的成功。 Date13 (3)剂量: l目前所广泛使用的 “标准剂量”(1mg),并非是根据患 者的体重计算得到的,而是在已往外科手术时经常用 1mg肾上腺素进行心内注射,并观察到1-3mg肾上腺素 即可有效地起搏骤停的心脏 l时至20世纪70年代,在第一次制定心肺复苏指南时, 专家认为静脉注射1mg肾上腺素与心内注射1mg肾上腺 素可能会产生相同的作用; l所以,尽管患者体重的变化范围很大,但临床医生仍 旧保持急救时静脉注射1mg肾上腺 素的方法。 Date

9、14 l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通过一系列的动物实 验观察,得出肾上腺素的量效关系曲线 l经计算表明,该药发挥最佳效应的范围为0.045 -0.20mg/kg l从这些研究中可以得出较大剂量能够改善血流 动力学,提高复苏成功率 (尤其对心脏停搏时 间较长的患者)的结果。使得更多的临床医生开 始在临床应用较大剂量肾上腺素 Date15 四个实验比较了大剂量与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的疗效 l大剂量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增加,但存活率无明 显改善 l有意义的是,没有一个实验发现大剂量肾上腺素 会导致明显心脏损害 l依据这一结论,92年AHA的心肺复苏指南仍建 议首次静脉注射剂量为1mg,而且两次应用肾上 腺

10、素的时间间隔为3-5min l如1mg无效,可增加剂量(1,3,5mg),或直 接使用中等剂量(5mg/次) Date16 4,注意事项: l肾上腺素与碱性药物如碳碳酸钠接触可引起氧 化, 故当快速静滴时,对临床影响并不大,肾上腺 素不应加入碱性液体的输液瓶中。 l即使在小剂最应用时,肾上腺素的正性肌力和变 时作用均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如果患者并 非处于心脏骤停肘,肾上腺素剂量超过20 ug/min 或0.3 ug/min常可引起高血压。 l肾上腺素可以引起或加重室性异位搏动,尤其是 应用于正在接受洋地黄治疗的病人时 Date17 2,去甲肾上腺素 l一种天然的儿茶酚胺,在化学上与肾上腺素不

11、同的是仅 在末端胺上上少一个甲基,两者刺激心脏受体所产生 的作用基本相似,但它们对a1和a2受体的作用是截然不 同的 l对 2的作用较弱, 因其1肾上腺素能效应使心脏收缩力 增强,同时导致动、静脉血营收缩。是一种血臂收缩药 和正性肌力药。 l经常会造成肾血管和肠系膜血管收缩。可造成心肌需 氧量增加,所以对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谨慎应用。 Date18 适应证: l由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其他交感胺制 剂无效的严重低血压有效,当外周阻力 下降时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更有被效。 l严重低血压(收缩压70mmHg)和周 围血管低阻力是其应用的主要适应症。 l一般情况下,低血压和低外周血管阻力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

12、者中较少见,但在败 血症中较多见。 Date19 剂量: l将去甲肾上腺素4mg或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8mg加入250ml平衡液中,产生16 ug/ml去甲肾 上腺素液或32 ug /ml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液 。 l去甲肾上腺素起始剂量为 0.5-1.0 ug /min,渐 调节至最小有效剂量,并保证维持满意的血压 l一个有效指标即收缩压至少达90mmHg。 l一般情况下,顽固性休克患者需要去甲肾上腺素 剂量为8-30 ug /min,只能 临时应用,很少用该药 维持数天或数小时 Date20 注意事项: l中心动脉内血压的监测 l给药时不能在同一输液管道内给予碱性液体,后者可使药 物失活

13、 l低血容量性休克应谨慎使用,除非紧急情况需保证心脑灌 注 l可增加心肌氧需量,却不能使冠脉血流代偿性增加,同时还 可增加心律失常 l静注时如发生血管外渗,应即用5-10mg酚妥拉明与10-15ml 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入局部组织上内以拮抗血管收缩,从而 避免或减少坏死和脱落 Date21 多巴胺 l去甲肾上腺素的化学前体既有a-受体激动作用, 又有和-受体激动作用,还可激动特异性受体多 巴胺受体1和2 l生理状态下可通过a-受体和-受体作用于心脏 l在外周血管,多巴胺可以释放储存在神经末梢内 的去甲肾上腺素,但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 多被多巴胺受体2活性抵抗 Date22 l所以生理浓度下多巴

14、胺起扩张血管作用 l在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 经递质 l生理状态下多巴胺既是强有力的肾上腺 素能样受体激动剂,也是强有力的周围多 巴胺受激动剂 l而这些效应都与剂量有关 Date23 适应症 l严重和低血容量性休克,同时伴有组织灌注不 足、少尿及精神改变 l复苏过程中、心动过缓和恢复自主循环后的低 血压状态 l较大剂量能增加心输出量,但同时也增加肺动 脉压,诱发或加重肺淤血 Date24 剂量 l5-20ug/kg/min,超过10 ug/kg/min可导致体循环和内脏 血管的收缩,更高剂量可产生内脏灌注不足的副作用 l2-4 ug/kg/min时,主要原因起多巴胺受体激动作用,有

15、 轻度正性肌力作用和肾血管扩张作用 l5-10ug/kg/min时,主要原因对1、2受体起激动作用, 在这个剂量范围内5-羟色胺和多巴胺介导的血管收缩作 用占主导地位 l10-20ug/kg/min时,a受体激动效应占主导地位,可造成 体循环血管阻力及前负荷增加 l超过20ug/kg/min时,产生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的血液动 力学效应 Date25 注意事项 l增快心率,可诱发或加重室上速或室性心律紊乱 l大剂量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同时可能增加心肌氧耗量及心 肌乳酸堆积 l冠脉血供增加不足以代偿心脏作功增加, 可诱发和加重心 肌缺血 l药物外渗可发生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的皮肤组织的坏死与 脱落 l不能与含碱性药物的溶液相混合 l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协同多巴胺作用 l可使嗜铬细胞瘤患者产生严重的高血压 Date26 4、间羟胺 l主要激动a受体,通过收缩外周血管提高血压,效果弱 于正肾(仅为1/10),但作用温和而持久 l有中等度加强心脏收缩的作用,无局部剌激,无中枢 神经兴奋作用,不易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很少引起 心律失常 l适用于各种休克,也可用于心源性休克 l15-100mg加入250-500ml液体静滴,20-30滴/min,随 血压调整滴速 l甲亢、高血压,心衰、糖尿病患者慎用 Date27 5、洋地黄-(1)作用机理: l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和控制房扑、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