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_环境保护_高三年级地理人版一轮复习课件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692566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5.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_环境保护_高三年级地理人版一轮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课题_环境保护_高三年级地理人版一轮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课题_环境保护_高三年级地理人版一轮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课题_环境保护_高三年级地理人版一轮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课题_环境保护_高三年级地理人版一轮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_环境保护_高三年级地理人版一轮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_环境保护_高三年级地理人版一轮复习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一章 环境保护(选修 6) 考点三 考点一 -2-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三 考点一 -3-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一 环境污染与防治 目标导向:能够判读区域环境污染分布图和相关材料,指出区域环 境问题的表现,并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和解决措施。 考点三 考点一 -4-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一、水体污染的类型、成因及危害分析 根据污染物的差异,可以把水体污染分成不同类型,具体对比分析 如下表所示。 考点三 考点一 -5-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三 考点一 -6-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三 考点一 -7-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2)垃圾填

2、埋场选址的原则。 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避开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上游;自然地理条 件要不适宜污染物飘浮、扩散;填埋场必须进行严格的防渗漏处 理。 考点三 考点一 -8-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三 考点一 -9-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三 考点一 -10-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三 考点一 -11-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三 考点一 -12-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 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 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 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

3、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考点三 考点一 -13-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1)我国土壤中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 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西南 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 (2)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矿冶区和居 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3)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铅、 镉,其原因是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 (4)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降低土地生产力 (破坏土壤资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 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的措施

4、是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 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 已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 考点三 考点一 -14-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法分析: 本题以我国某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综合污染指数 为背景,考查我国土壤污染的分布特点、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考查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推理分析: 1.信息提取 (1)题干信息:“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 升高的态势”说明东南和西南是我国3种重金属污染严重区。 考点三 考点一 -15-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三 考点一 -16-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5、2.迁移应用 第(1)题,我国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西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 小,所以东南地区城市的镉、汞、铅等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西北地区 多,土壤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增加的态势;东北地区与西 南地区相比,西南地区有色冶炼工业分布较多。第(2)题,读图中综 合污染指数折线可以得出矿业区污染最严重,其次是居民区和商业 区,开发区污染最轻,城市绿地和风景区污染较轻。第(3)题,读图可 以看出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铅 和镉,主要是因为矿冶区在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污染物多,工业污 染严重。第(4)题,土壤污染会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对我 国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继而影

6、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为防止我 国土壤污染加剧,应健全法律法规和环保宣传,加强对污染源的控 制、污染物的治理,并对已造成的污染进行恢复。 考点三 考点一 -17-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1.(2015辽宁抚顺二模)下图为2000年我国南方和北方城市生活垃 圾的成分构成图。读图,完成下题。 说出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生活垃圾中成分构成的主要差异,从气候的 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不可回收无机物,所以 不可回收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 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所以不可回收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 北方。 答案解

7、析 关闭 差异:不可回收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不可回收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 方。 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 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考点三 考点一 -18-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2.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 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 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 要措施。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第(1)题,根据图示可以得出,河水的污染程度为先减轻后加重,然后减 轻。水污染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陆地污染物的排放,本题需要结合降水过 程

8、进行分析。第(2)题,水污染防治措施可以从控制污染源、改变生产方 式、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解析 关闭 (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 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 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 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答三点即可) 考点三 考点二 -19-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二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目标导向:能够判读世界或我国某种资源分布图和多种资源利用 统计图,分析资源利用的特点、存在的

9、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并针 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考点三 考点二 -20-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一、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世界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解决水资源不足,主要从“开源”“节 流”两方面分析,如下图所示。 考点三 考点二 -21-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三 考点二 -22-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三 考点二 -23-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三 考点二 -24-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三 考点二 -25-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三 考点二 -26-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3.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 (

10、1)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2)节约使用,提高效率。 (3)加强勘探,挖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 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 (4)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考点三 考点二 (2015山东卷)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 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 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 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 种新型建筑材料。上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 义。 -27-

11、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答案: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 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 染。 考点三 考点二 -28-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法分析: 本题以我国北方石料加工和加气砖的生产过程为背 景,考查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突出考查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 力、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推理分析: 1.信息提取 (1)题干信息:“大风时易满地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 河道”说明锯泥堆放对环境产生污染;“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 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说明此生产模式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减少堆放时对土地的占用。 考点三 考点二

12、-29-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2.迁移应用 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 用率,可以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有利 于节省能源。另外可以减轻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考点三 考点二 -30-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2015全国卷)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 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 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 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 措施。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由材料可知,该地存在的问题是水

13、土流失造成的石漠化问题。因此当地 政府应该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避免农业活动过 多扰动山地较薄的土壤层;严格管理,恢复其自然植被;对农民适当经济补 贴;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护 和治理环境;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尽可能恢复土 壤。 答案解析 关闭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 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 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

14、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 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 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 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 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考点三 考点三 -31-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三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目标导向:能够判读区域生态问题分布图和生

15、态问题景观图,说 出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分析生态问题的形成原因、带来的危 害,并提出针对性治理措施。 考点三 考点三 -32-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一、草地退化的原因、表现及危害分析 造成草场退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 因包括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超载过牧、盲目 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乱挖滥采等人为因素也会引起草场退 化,甚至导致土地荒漠化。人为原因是最主要的,其中超载过牧和 盲目开垦是造成草场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其联系如下图所示。 考点三 考点三 -33-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三 考点三 -34-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三 考点三

16、 -35-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三 考点三 -36-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三 考点三 -37-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点三 考点三 (2015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 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8-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特点: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 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 众保护湿地的意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考点三 考点三 -39- 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考法分析: 本题以我国东北某区域资料统计图为背景,考查湿地 破坏的原因和治理措施,主要考查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知识的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