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8691975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教材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部编教材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部编教材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部编教材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部编教材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教材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教材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 采 访 甲 午 战 争 据当事人回忆 甲午震撼主要有三点: 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 二是没有想到马关条约 内容如此苛刻; 三是没有想到清政府耗资巨 大、前后30年的洋务运动如此不 堪一击。 变法前的中国局势变法前的中国局势 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背景) 甲午战败 19世纪末 民族资本 主义有了 初步发展 3 清政府放宽 对民间设厂 的限制 甲午战 败赔款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7课 戊戌变法 1、戊戌:w、x 2、记忆口诀: 横戌(x), 点戍(sh), 戊(w)中空, 十字交叉就读 戎(rng)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 时间

2、:_年; 导火线:_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领导人:_、_; 要求:、 作用:拉开了的序幕。 马关条约 康有为梁启超 1895 拒和 迁都 变法 变法维新运动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 时间:_年; 导火线:_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领导人:_、_; 要求:、 作用:拉开了的序幕。 “公车上书”意即“举子上书”。 公车,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 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 公车上书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 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戊戌变法的领军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梁启超(1873 1929) 近代思想 家、文学家、学者 。号任公、饮冰子 ,别署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茶坑村

3、 人。 六岁学完五经,九岁能够写千字文章,六岁学完五经,九岁能够写千字文章, 12 12岁岁 中秀才、中秀才、1616岁中举。岁中举。 18901890年春年春(17(17岁时岁时) ),梁启超梁启超赴京参加会试,不赴京参加会试,不 中。回来路过上海时,看到了上海制造局翻译中。回来路过上海时,看到了上海制造局翻译 的一些西书以及介绍世界地理情况的的一些西书以及介绍世界地理情况的瀛环志瀛环志 略略。这些书籍,开阔了。这些书籍,开阔了梁启超梁启超的视野,从此的视野,从此 他便对西方的政治、文化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他便对西方的政治、文化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同年秋,认识了兴趣。同年秋,认识了康有为

4、康有为。梁启超梁启超对对康有康有 为为的独到见解和大胆举动十分钦佩,以至的独到见解和大胆举动十分钦佩,以至“一一 见大服,遂执业为弟子见大服,遂执业为弟子” 。从此以后,他抛弃。从此以后,他抛弃 旧学,投入康门,并且接受了康有为的改革主旧学,投入康门,并且接受了康有为的改革主 张和变法理论,逐渐走上了改良维新的道路。张和变法理论,逐渐走上了改良维新的道路。 维新:反对旧的,提倡新的。改变 旧法推行新政为维新。 变法: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做重大 的变革。 什么是维新? 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 时间:_年; 导火线:_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领导人:_、_; 要求:、

5、作用:拉开了的序幕。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的活动:组织、创办 ,宣传变法,推动了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和 。梁启超发表,强调“变者,天下 之公理也”。等主持的,号召 ,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马关条约 康有为梁启超 1895 拒和 迁都 变法 变法维新运动 变法通议 学会 时务报国闻报 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报刊 严复国闻报变法图强 变法准备之一 : 创办报纸、组织 学会、开设学堂 ,大力宣传西学 、变法 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 强学会 中外纪闻 国闻报 时务报 南学会 严复简介 严复(1854.1.81921.10.27) 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 的翻译家、教育家。先后毕 业于福建船政

6、学堂和英国皇 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 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 公学校长。是清末极具影响 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 译家和教育家。 1897年11月14日,德国在胶州 湾登陆并侵占青岛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 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 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关系 光绪,名叫爱新觉罗载湉(tian) (公元18711908年),道光帝之孙他是慈禧 太后的外甥及侄子。 当年轻的同治帝死后,慈禧太后为了继续掌握政 权,于是就让当时只有四岁的光绪继承皇位,由她 再度进行“垂帘听政”。 直至光绪长到十九岁时,慈禧太后才声称“撤帘 归政”,但是她仍

7、操纵实权不放,光绪实际上仍是 个傀儡皇帝。 光绪皇帝梦夺权 光绪皇帝为什么支持变法呢? 1、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光绪帝 不愿做亡国之君,要变法图强 。 2、光绪帝想利用维新变法之机 ,夺取实权,改变傀儡地位。 二、百日维新 1.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在康有为等 的推动下,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 2.开始: 年(农历),清政府颁布。 3.内容: 政治方面: 。 经济方面: 。 文化方面: 。 军事方面: 。 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裁撤冗官冗员 (冗 rng,闲散的, 多余无用的),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8、 裁减绿营(绿l营,清朝国家 常备兵之一),训练新式军队 维新派 光绪帝 1898 戊戌年 “明定国是” 诏 维新派和洋务派的主张有何区别?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后期 增加兴办民用工业和新式学堂。 维新派: 主张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还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戊戌政变 1、变法的内容哪一条直接触犯了顽 固派的利益? 2、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二、百日维新 1.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在康有为等 的推动下,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 2.开始: 年(农历),清政府颁布 3.内容: 4.结果:变法触动以为首的的利益,慈禧 太后发动政变,囚禁 ,

9、逮捕维新人士, 等六人遇害,史称。变法历时103天,因 此又被称为“”。 5.影响:变法虽然失败,但在方面产生了广泛 而持久的影响。 维新派 光绪帝 1898 戊戌年 “明定国是” 诏 慈禧太后顽固派 光绪帝谭嗣同 戊戌六君子 百日维新 新政危机四伏新政危机四伏 随着变法的深随着变法的深 入,新旧势力冲突入,新旧势力冲突 日益尖锐。维新派日益尖锐。维新派 想争取列强想争取列强的支持的支持 ,但未成功。,但未成功。于是于是 寄希望于在天津小寄希望于在天津小 站练兵的站练兵的袁世凯袁世凯。 光绪帝接见外国使节光绪帝接见外国使节 袁世凯(1859年1916年 )1892年,朝鲜内乱,入朝 平乱,办事

10、机敏、干练,受 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 臣。1895年受命赴天津督 练“新式陆军”,仿造欧 洲军制训练军队,扶植自 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 洋军阀的基础。1898年参 与镇压维新派。1911年逼 迫清帝退位。1912年窃取 中华民国总统一职。1915 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 立中华帝国。1916年死于 北京。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谭 嗣 同 谭嗣同在狱中写下的诗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日本使馆曾派人与他联系 ,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 ”,他毅然回绝,并对来人 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 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

11、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 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就义者是谁? 为何而牺牲?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2: 新政之初,慈禧虽然 没有表示异议,但做 好了随时镇压的准备 。她任命亲信荣禄为 直隶总督,统率北洋 三军,控制北京和天 津地区。 材料1: 新政一开始就遭 到许多人的反对。废 除八股,等于断送了 许多读书人的仕途, 使他们掀起了一片反 对声浪。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3 变法之初康有为向光 绪帝提出“守旧不可 ,必当变法;缓变不 可,必当速变;小变 不可,必当全变”。 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 103天,共发布280 多件新政谕旨,平

12、均 一天就是两件多, 以上材料说明 维新派存在什 么问题?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维新派本身的缺点 n光绪并无实权 n改革推行过急 n缺乏政治经验 n策略错误,树敌 太多 外来的阻力 n慈禧揽权专制 n顽固官僚反对 n科举士子不满 力量对比悬殊,是戊戌变法 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 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当我 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 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 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 兴趣了。” 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产生了什 么影响? 二、百日维新 1.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在康有为等 的推动下,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 2.开始:

13、 年(农历),清政府颁布 3.内容: 4.结果:变法触动以为首的的利益,慈禧 太后发动政变,囚禁 ,逮捕维新人士, 等六人遇害,史称。变法历时103天,因 此又被称为“”。 5.影响:变法虽然失败,但在方面产生了广泛 而持久的影响。 维新派 光绪帝 1898 戊戌年 “明定国是” 诏 慈禧太后顽固派 光绪帝谭嗣同 戊戌六君子 百日维新 思想文化 维新变法运动大事年表 1895年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 运动的序幕 1895年 康、梁组织强学会,维新派的 政治团体成立 1898年6月 光绪帝发布变法令, 百日维新开始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戊戌变法失败 课堂小结 1揭开维新运动的

14、序幕的事件是,它爆发的 于年;导火线:签订的消息传到 北京;领导人: 、;他们提出了拒和、 迁都、 。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宣传变法,创办的报刊中影响 最大的是和。 3. 年6月到9月, 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这次变法被称为“ ”,又因这次变法历时 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 4.变法触动的利益,发动政变,囚禁 ,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变法失败。 5.维新运动虽失败,但在方面产生广泛影响。 6.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人士是 。 7.“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这句话是说的。 默写 1揭开维新运动的序幕的事件是,它爆发的 于年;导火线:签订的消息传到 北京;领导人: 、;他们提出了拒和、 迁都、 。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宣传变法,创办的报刊中影响 最大的是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