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对储蓄的作用机制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8691757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收对储蓄的作用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税收对储蓄的作用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税收对储蓄的作用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税收对储蓄的作用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税收对储蓄的作用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税收对储蓄的作用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对储蓄的作用机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讲授目的: 正确理解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税收的协 调作用机制、税收的稳定作用机制、税收的调 节作用机制、税收的乘数作用机制、税收对劳 动投入的作用机制、税收对储蓄的作用机制、 税收对消费的作用机制、税收对投资的作用机 制。 第一节 税收宏观作用机制 税收作用机制是指政府运用税收这一调节工 具作用于经济而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税收宏观作用机制税收微观作用机制 税收宏观作用机制是 指税收对整个国民经 济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 税收微观作用机制是 政府征税对纳税人的 各种经济行为所产生 的效应,主要反映在 税收对纳税人的劳动 投入、储蓄、消费和 投资的影响与作用。 税收宏观作用机制主要包括: 税收的平

2、衡作用机制 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 税收的稳定作用机制 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 税收的乘数作用机制 一、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 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在实现总供 给与总需求平衡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C+S+T (1)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C+I+G (2) 总供给=总需求 C+S+T =Y= C+I+G (3) 解决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当C+I不足时,引起失业人数的增加, 经济增长缓慢,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 出G,减少税收T,来维持总供求平衡,刺 激经济增长。反之,当C+I过多引致通货 膨胀时,政府则可以减G增T。 二、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 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

3、是指税收在协调国民 经济结构(或说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产生的 影响和作用。 税收协调作用机制包括: 税收促进产业结构协调 税收促进地区结构协调 (一)税收促进产业结构协调 通过对生活必需品课较低税收甚至不征税,对 非生活必需品课征较高的税收来实现产业结构协调。 思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二)税收促进地区结构协调 通过对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引导资 源的合理流动来实现地区结构的协调。 思考:我国现行税制中有没有针对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税收促进资本市场结构协调 当要引导资本向安全性方向投资,可通过降 低安全性投资的税率或提高风险性投资税率来实 现,反之,则采取相

4、反的税收政策。 思考:税收政策在以下资本市场中的差异(从投资 者和经营者两方面考虑。) (1)银行业? (2)证券市场?民间融资? (3)互联网金融市场? 三、税收的稳定作用机制 税收的稳定作用机制是指在经济周期波动中 税收自动地人为地进行逆向调节,减缓经济波幅 ,避免资源浪费的一种经济调节机制。 税收逆向调节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 。一种方式是制度性的调节机制,另一种方 式称为相机抉择。 1、制度性的调节机制(也称内在稳定器) 当经济形势发生周期性变化时,政府税收会 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自动抵消经济波动的部 分影响。这种自发的制度性调节机制在累进税制 下体现最充分。 2、相机抉择 相机抉择

5、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 ,相应地采取灵活多变的税收措施,以消除经济 波动,谋求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 。 四、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 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对市场机制形 成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进行的调节。 衡量收入差距的两个重要指标: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一)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研究的是国民收入在国民之 间的分配问题。 收入分配资料 人口累计收入累计 0%0% 20%3% 40%7.5% 60%29% 80%49% 100%100% A B 收 入 分 布 % 人口分布% O H L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弯曲程度

6、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某一个人手上,而其 余人口均一无所有,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 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另一方面,如果任一人口百分 比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 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就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 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线OL。 洛伦兹曲线与45线之间的部分叫 做“不平等面积” (二)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被西方经济学家普遍公认为一 种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方法。 基尼系数的计算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 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 的百分比。 设G为基尼系数,则 G=A/(A+B) (0G1) 按国际上通用的

7、标准,基尼系数小0.2表示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基本合理,0.40.5表 示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一般国际上通常把 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 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0.4790.4730.4850.4870.4840.491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 0.4900.4810.4770.4740.4730.469 五、税收的乘数作用机制 税收的乘数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增减引起的 国民经济变化量与税收变化量之间的倍数作用 。

8、税收乘数是指因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 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减少(或增 加)的倍数。 公式:Kt=(-)(1-) 其中, Kt指税收乘数; 指边际消费倾向. 假设政府增税100亿元,若边际消费倾向 为0.8,则税收乘数为Kt=-0.80.2=-4,意味着 国民收入将减少400亿元(4100亿); 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6,则税收乘数为Kt=- 0.60.4=-1.5,意味着国民收入将减少150亿元 (1.5100亿)。 第二节 税收微观作用机制 税收微观作用机制是政府征税对纳税人的 各种经济行为所产生的效应,主要反映在税收 对纳税人的劳动投入、储蓄、消费和投资的影 响与作用。 税收对劳动

9、投入的作用机制 税收对储蓄的作用机制 税收对消费的作用机制 税收对投资的作用机制 一、税收对劳动投入的作用机制 劳动供给图 W1 W2 L1L2 收入 劳动时数 S S 1、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是指由于政府 课税使纳税人的收入减少,纳税人为了维持原 有收入水平不变,必然减少闲暇而更加努力地 工作。 如图 在坐标系中,设横轴表示劳动时数, 纵轴表示收入,SS曲线为劳动供给曲线。图中, 劳动时数在开始时将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当工资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有能力 去消费更多的闲暇,工资水平的提高会造成劳动 供给的减少,因此,劳动供给曲线SS是一条向后 弯曲的

10、曲线。 W1 W2 L1L2 收入 劳动时数 S S 2、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征 税,降低了闲暇相对于劳动的价格,从而引起纳 税人用闲暇来代替劳动,其结果造成劳动供给下 降。 如图,在坐标系中,设横轴表示休闲,纵轴 表示收入,假设政府对劳动所得征收比例税,税 率为t,在生产者工资维持在W水平的情况下,劳 动者的税后每小时的工资水平从W降为(1-t)W ,预算约束线AB向内旋转到CB,新预算约束线CB 的斜率为(1-t)W。 假设纳税人甲的无差异曲线I2与CB相切于E2 点,这样,他税后的工作时间为DB,税后收入为 G,纳税人甲的工作时间在税后减少FD(

11、即FB与 DB的差额)。税收对劳动供给产生了替代效应。 税前工作时间 税后工作时间 A C G G E1 E2 休闲 收 入 I1 I2 B FD 二、税收对储蓄的作用机制 1、政府不对储蓄利息征税情况下个人储蓄的 决策 如图 纵坐标为未来消费,横坐标为现期消 费。在政府没有课征任何税收之前,其预算线为 AB;在政府对其他收入征税而对利息不征税时, 由于政府课税使纳税人的税后可支配收入减少, 故预算线向左下方平移。 未 来 消 费 现期消费 A B A B 2、政府对储蓄利息征税情况下个人储蓄的决 策 在政府对储蓄利息征税情况下,税收对储蓄 将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对储蓄征税产生的收

12、入效应 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对储蓄 利息征税而造成纳税人未来消费能力下降,纳税 人为了保证未来的消费能力而不得不减少现期的 消费,相对增加储蓄,以保持原来的储蓄规模。 因此,征税对储蓄起到激励的作用。 如图。纵坐标为储蓄,横坐标为消费。 在政府没有课征任何税收之前,其预算线为 AB,无差异曲线I1与AB相切,切点为E1,表明消 费规模为OC1,储蓄规模为OD; 在政府对利息课征税收时,人们为保持未来 的消费水平,采用减少现期消费而保持储蓄规模 的做法,于是,预算线从AB移至AB。相应地, 纳税人的无差异曲线I2的切点在E2点上,使储蓄 规模与税前的规模一致,即为OD,但消费规模却

13、从原来的OC1缩小为OC2,减少消费的规模为C1C2 。 E1 E2 B A B I1 I2 D C2C1消费 储 蓄 (2)对储蓄征税产生的替代效应 税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对储蓄 利息征税而降低了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改变了 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比价,从而使人们增加现 期消费而相应减少未来消费,因而使储蓄减少。 如图。纵坐标为储蓄,横坐标为消费。 在政府没有课征任何税收之前,其预算线为 AB,无差异曲线I1与AB相切,切点为E1,表明消 费规模为OC1,储蓄规模为OD; 在政府对利息课征税收时,由于改变了现期 消费与未来消费的比价,从而使人们增加现期消 费而相应减少未来消费。于是,预

14、算线从AB移至 BC。相应地,纳税人的无差异曲线I2的切点在E2 点上,使消费规模较税前规模相应扩大,即原来 的OC1扩大为OC2,但储蓄规模却从原来的OD下降 为OD,减少储蓄的规模为DD。 E1 E2 B A I1 I2 D C2C1消费 储 蓄 C D 三、税收对消费的作用机制 (一)税收对消费总量的影响 增加储蓄的效应是减少消费的效应,减少 储蓄的效应就是增加消费的效应。 (二)税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税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商品税的 形式间接实现的。 四、税收对投资的作用机制 (1)对投资征税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对投资收益征 税而使投资收益率降低,减少了纳税人税

15、后可支 配收入,纳税人为了维持原收益水平,而不得不 采取减少当前消费以增加投资。 税收的收入效应对投资具有促进作用。 如图。纵坐标为投资,横坐标为消费。 在政府没有课征任何税收之前,其预算线为 AB,无差异曲线I1与AB相切,切点为E1,表明消 费规模为OC1,投资规模为OD; 在政府对投资课征税收时,人们为保持投资 的收益水平,采用减少现期消费而保持投资规模 的做法,于是,预算线从AB移至AB。相应地, 纳税人的无差异曲线I2的切点在E2点上,使投资 规模与税前的规模一致,即为OD,但消费规模却 从原来的OC1缩小为OC2,减少消费的规模为C1C2 。 E1E2 B A B I1I2 C1消费 投 资 C2 D (2)对投资征税的替代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