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8689833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8.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心电图-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心电图-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心电图-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心电图-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电图-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心 电 图 Electrocardiogram 体表纪录到的心脏电学活动曲线图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一、心电发生的原理 由体表采集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 素有关: 1、心肌细胞数量; 2、探查电极位置与心肌细胞间距离; 3、探查电极的方位与心肌除极的 方向所构成的角度。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 室结、希氏束(His bundle)、左束支、右束支 及蒲肯野(Purkinje)纤维网构成。 P波:最早出现,反映心房除极; P-R段:反映心房复极及房室结, 房室束的电活动; P波与P-Q段合计为P-R间期: 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QRS波:反映心室除极的全

2、过程; ST段:心室复极的缓慢期; T波:心室快速复极末期。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三、常规心电图导联 常规肢体导联心电图电极位置 右臂(R)、左臂(L)、左腿(F) 常规胸导联及电极位置 其他胸导联及电极位置 第二节 心电图的检测内容和正常数据 时间测量 电压测量(振幅) (一)各波段时程与心率的检测: 走纸速度为25/s,1=0.04s 心率=60/每一心动周期的时距 (二)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1mm振幅相当于0.1mv的电位差 1mv电压描笔移10mm, 一、心电图图形描绘和检测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1、P波: 心房除极波 P波形成: P波观察内容: 方向:P、aV

3、F、 V4-V6直立, PaVR倒置 形态:圆钝,可轻度切迹,峰距0.04s 时间: 0.12s 振幅:联肢导0.25mv 胸导联0.20mv Ptfv1 -0.04mms P波方向改变 肺 性 P 波 左 房 肥 大 心室除极波 2、QRS波群 : 心电向量在不同导联的投影 QRS波群观察内容 时间 振幅 电轴 胸导联波形变化规律 Q波 QRS波群: (1)时间: 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 (2)波形和振幅: V1-V6R波逐渐升高,S波逐渐变小 V1的R/S1,V5的R/S1 V3的R/S=1 RV1不超过1.0mv,RV5不超过2.5mv 标准肢体导联主波向上, RI

4、不超过1.5mv aVR的QRS主波向下,R小于0.5mv RaVL小于1.2mv,RaVF小于2.0mv 各QRS波正、负向波绝对值相加: 肢体导联不小于0.5mv;胸导联不小于0.8mv (3)Q波: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时距小于0.04s V1不应有q波,但可为QS型 观察内容: 时间:0.11s 振幅:电压增高:心室肥大 胸壁薄 低电压:心包积液 肺气肿 水肿 电轴:平均心电轴 正常 左偏 右偏 胸导联波形变化规律: Q波:14 R 0.04s Q波异常:心肌梗死 肥厚型心肌病 左室肥大 低电压(心包积液) 抽心包积液后电压升高 病理性Q波 (下壁心梗) 病理性Q波 (肥厚梗阻型

5、心肌病) 心电轴六轴系统 - - - - - - aVR aVL aVF 平均心电轴 一般指平均QRS电轴,以导联正极方向为0度, 六个联肢导依次相交30度, 构成六轴系统。 30 至 90 正常电轴 30 至 90 电轴左偏 90 至180 电轴右偏 90 至180 电轴极度右偏 电轴正常 30 - 90 正常电轴 电轴左偏 30 - 90 电轴左偏 电轴右偏 90 - 180 电轴右偏 3、PR间期 意 义: 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正 常 值 : 0.120.20s P-R间期缩短(预激综合征) P-R间期延长 4、ST段 意 义 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有否偏移:正常多为一等电位线

6、 ST V1V20.3mv V30.5mv 其余0.1mv ST0.05mv S T 段 观 察 内 容 偏移形态: 向上偏移:弓背向上型:急性心肌梗死 变异型心绞痛 弓背向下型:急性心包炎 S-T段水平型下移 S-T段近似水平型下移 S-T段下垂型下移 S-T段弓背向上型上移(急性心梗) S-T段弓背向上型上移(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时) 变异性心绞痛缓解时 S-T段弓背向下型上移 5、T波 意 义: 心室快速复极波 观察内容: 方向: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若V1 的T 波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向下, 振幅:多1/10 R 形态:帐蓬T波 低平 双向 倒置 冠状T波 帐篷T波 冠状T波

7、 S-T段弓背向上型上移+冠状T波 (急性前壁心梗) 6、QT间期 意 义: 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 观察内容: 正 常 :0.32-0.44s(100-60bpm) Q-T:低钾 低钙 药物 先天性 Q-T:高钙 洋地黄 Q-T延长 7、U波 意 义: 心室后继电位 T波后0.020.04s 观察内容: 方向:与T波一致 振幅:V3较明显 12T U波倒置 U波增高(低钾) 第三节 心 律 失 常 (arrhythmia) 自律性:心肌在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下自动地、 节律地产生兴奋和发放冲动的特性。 窦房结自律性最高,60-100次/分,窦房结节律为 正常心脏的主导节律,称为窦性心律。

8、 一、心律失常的解剖学基础与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兴奋性心肌细胞对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能力。 心肌细胞兴奋性最大的特点:在一次兴奋后有较长 的不应期refractory period,随时间长短不应期的 状态不同。 (1)绝对不应期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有效不应期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2)相对不应期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3)超常期 从绝对不应期到相对不应期前一半的一段时间,心 肌细胞的兴奋性已开始恢复,但不一致,各部分心 肌的兴奋性和传导速度差异显著,此时若受到一适 当强度的刺激

9、,可发生多处的单向阻滞和折返激动 而引起颤动,称为易颤期或易损期。 传导性:一处心肌激动时能自动地向周围扩布称 为心肌的传导性. 浦氏纤维及束支传导速度最快,房室结最慢。 二、心律失常概述 窦性心律失常:停搏、过缓、过速、不齐 被动性:逸搏与逸搏心律 激动起源异常 早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异位心律 主动性 非阵发性与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 扑动与颤动(心房、心室) 律 生理性传导障碍: 干扰与脱节 失 窦房阻滞 常 房内阻滞 房室阻滞 激动传导异常 病理性传导障碍 室内阻滞 意外传导 捷径传导(预激综合征) 三、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正常窦性心律 1、窦性P波:P II aVF V4-V6直立,PaVR倒置 2、P波规律出现,P-P间距之差0.05s; 5、V1、2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 6、aVR导联呈QR型,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