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带导学案气压带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81786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带导学案气压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风带导学案气压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风带导学案气压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风带导学案气压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风带导学案气压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带导学案气压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带导学案气压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2)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学习重点(1) 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2)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一、复习:1热力环流原理 (根据a、b两地冷热状况,画出热力环流)A(热) B(冷)学习过程: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概念: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_的状态。1.大气环流 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_不同,造成高低纬度间产生_,从而引起大气运动。 意义:促进了_间、_ 间的_ 和_ _ 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平衡,是影响各地_ _ 和_ 的重要因素。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

2、)冷热不均使其动假设:(假设前提:a地球不自转;b阳光直射赤道;c地表均匀。)(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是_)在右图右侧地球表面上的近地面和对流层顶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的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图1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结论:_环流 想一想:赤道和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2)地球自转使其偏假设:(假设前提:a阳光直射赤道;b地表均匀。)(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除_外,还要考虑_力)在下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可略写,只写关键字),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用弯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想一想:1.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

3、相同吗?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作用;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作用 ; 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作用,也属于 作用形成。结论:_环流 近地面的表现为:_个气压带,_个风带2.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南北半球分布。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分布,南北半球相应的风带的风向在南、北方向上相,在东、西方向上相。地表各地在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气流的运动方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风带中气流的水平运动,二是气压带中气流的垂直运动。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如表:名称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信风带西风带东风带气流运动方向上升下沉上升下沉高纬低纬低纬高纬高纬低纬性质湿

4、热干热温湿干冷干热温湿干冷气压带、风带与降水的关系:少雨区多雨区注意: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来自大陆东部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降水较多.反馈练习说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A _ B_ C_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_而南北移动。(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冬季偏南。议一议:假如黄赤交角变为零,气压带风带还会发生季节移动吗?为什么?2.2气压带和风带 第2课时 (导学案)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学习目标:(3)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变化的影响;(4) 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5、学习重、难点(3)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变化的影响;(4)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学习过程:一、 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非常复杂。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而且海陆相间分布。由于差异,大陆的增温和冷却速度快于海洋。海陆冬、夏季速度明显不同,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结合课本P36“大陆空气柱图”,思考并回答活动问题。二、 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1、阅读课本P37“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

6、低气压带被该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大西洋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2、阅读课本P37“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在北纬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的亚速尔高压。3、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时间温度气压切断气压带海洋气压中心陆地气压中心7月陆海陆海副热带高压带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1月陆低海高陆高海低副极地低压带冰岛低压4

7、、冬夏季节海陆上高低气压中心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和有着重大的影响。例如冬季,对我国天气影响显著;夏季,对我国天气影响很大。2.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南北半球分布。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分布,南北半球相应的风带的风向在南、北方向上相,在东、西方向上相。三、 季风环流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在下图中分别注出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的气压名称,并画出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的风向。冬季 夏季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u 东亚季风与南

8、亚季风比较成因源地风向性质东亚季风冬季:夏季:冬季:干冷夏季:暖湿 南亚季风冬季:夏季:冬季:干暖夏季:湿热 【同步测试】1、1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热低压所切断,印度低压最为突出B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所切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C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D南半球向气压带被切断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5题。3从甲地出发的最佳

9、季节应该是( )A夏季 B春末C冬季 D初秋4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非常复杂。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而且海陆相间分布。由于差异,大陆的增温和冷却速度快于海洋。海陆冬、夏季速度明显不同,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2.2气压带和风带 第3课时 (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 知道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分布规律 2、 会根据气候类型的分

10、布判断气候类型 3、 会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二、 重难点:1.气候的分布 2.根据气候的分布和气温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地区气压带、风带及气流气候特点及类型气压带、风带气流气候特点气候类型赤道附近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终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湿季:赤道低气压带上升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干季:信风带东北风(北半球)、东南风(南半球);气流来自较高纬度高温少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区);气流来自较高纬度(信风带控制区)终年炎热干燥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炎热干燥

11、地中海气候冬季:西风带西南风(北半球)或西北风(南半球);气流来自较低纬度温和多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西风带西南风(北半球)或西北风(南半球)终年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极附近极地高气压带下沉终年寒冷干燥冰原气候2、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气候类型主要成因气候特点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区数值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0之间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最冷月均温15以上;年均温26左右;年降雨量2000mm以上热带草原 气候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南、北纬100200之间非、南美、大洋洲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7501000mm热

12、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南、北纬100250大陆东岸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15002000mm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高温少雨南北200300大陆内部、西岸北非、阿拉伯半岛、澳中西部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200mm以下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南北纬250350大陆东岸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南北美洲东南部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1000mm 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0400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六大洲都有最冷

13、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3001000mm温带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纬350550大陆东岸我国北方、日本、朝鲜半岛北部最冷月均温0以下 年降水量5006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雨南北400600大陆西岸欧洲西部、南北美洲西部、澳南部最冷月均温0以上, 最热月均温20以下,年降水量7001000mm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冬冷夏热,降水少南北纬400600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南美东部最冷月均温0以下,年降水量400mm以下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少,集中夏季北纬5070 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最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