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版高考模拟古诗词鉴赏曲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78283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新版高考模拟古诗词鉴赏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新版高考模拟古诗词鉴赏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新版高考模拟古诗词鉴赏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新版高考模拟古诗词鉴赏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新版高考模拟古诗词鉴赏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新版高考模拟古诗词鉴赏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新版高考模拟古诗词鉴赏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 14 第三节第三节 曲曲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三年高考题荟萃三年高考题荟萃 20102010 年高考题年高考题 (10 年上海秋季卷) (四)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 14 一 16 题。(8 分) 越调 平湖乐 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 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 分) 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 “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 “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

2、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 “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 分) 20092009 年高考题年高考题 (09 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折桂令 问秦淮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 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答案答案 借代,反问。 解析解析 “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 “粉黛”在

3、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 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 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 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 - 2 - / 14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 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答案 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 “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解析解析 折桂

4、令问秦淮出自孔尚任的哀江南,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教材 所选的七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 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 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而试题材料选自 第四支曲子【折桂令】,写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的所见所感,突出南京荒凉残败的景象,表达 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第一问:“黄花”指菊花,“红叶”是树叶经秋霜染成,再看有“嫩、新”的暗示,所以应 该是写的初秋景象。 第二问:“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写出了江山依旧,人事不存,黄花、 红叶无

5、人赏的冷清寂寞。既然是重访,对比以前灯红酒绿、游人如织的秦淮河,歌唱者自然 会心生昔盛今衰的感慨。 备考意见:诗歌鉴赏材料像今年这样直接出自高中语文教材的情况,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虽 然如此,但得分不一定就让人满意,特别是第二个小题。反过来看,今年诗歌鉴赏所设的问 题,与第三册诗歌单元教学内容关联度极大,这说明重视文本教学的重要性,比如“白鸟飘 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一句,问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想一想, 这与学过的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 生!”是多么相似。这正验证了“考题出于课外,知识来源课内”。 附赏析:附赏析: 【折桂令】一

6、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 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 “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 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 接着,作者将人物和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 的空寂。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 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粉黛”、“笙箫”、 “灯船”、“酒旗”,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而现在,歌女逃散, 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

7、 “重九无聊”。“端阳”、“重九”代麦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无聊” 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悦的氛围。 “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节日尚且如 此,平日就更可想而知了。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掘得多么深,表达得 多么活啊!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大有与南明王朝笙歌旖旎、舞榭歌台相对照的意 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今昔对比后,“白鸟飘飘”四句的自然景 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 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这繁茂、永恒的自 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

8、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 的表达。 20082008 年高考题年高考题 - 3 - / 14 1.(08 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 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清杜甫篇。 【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 快。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作赏析。 答: 答案答案(1)写了两个层次。

9、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 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 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 “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 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 , “风景” 比为“箭”等; 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手法。 解析解析要分析此曲的层次,须细读作品,看写了哪些内容,从中理出作者的思路。开头两句写 春花秋月、杜鹃归雁;三、四句写由此而生的感慨岁月如箭,人情似云。以下各句则写想 像中的隐居生活耕

10、种居住,诵读诗文。对修辞手法的赏析,要落实到具体句子,并分析 其作用。 2.(08 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 4 - / 14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 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答案(1)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

11、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 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 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 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 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 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解析解析散曲前两句写远景,故能放眼“万里”,远山看似“数点”;而又紧扣秋景,故秋江澄澈,静 如白练,秋山苍翠,青如蓝靛。三、四两句写近景,俯视江上轻帆,

12、仰视庐山飞泉。大江宽阔 浩瀚,故江帆显得如几片苇叶,惟其轻灵,故疾如飞箭;庐山巍峨高耸,故瀑泉仿佛千尺银河 落地,惟因陡峭,故飞如闪电。五、六两句写云和月明灭之变,又是整个画面的背景。傍晚, 天空云气飘浮,旋又凝聚渐变成露气,笼罩在江面低空,这是暗;晚霞在天边消失,初月从地 平线上冉冉升起,仿佛是一把半圆形的团扇,这是明。结句写北塞鸿雁到来,点明秋季时令, 使人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苍莽雄浑境界。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二年模拟题汇编二年模拟题汇编 20102010 年模拟题年模拟题 题组一题组一 1 (广东省惠州市 2011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

13、题。 双调蟾宫曲 叹世 马致远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 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注:小宇:小屋子。婆娑:优美。严子陵:汉代隐士。少有高名,与光武帝同学。 - 5 - / 14 光武帝即位后思慕他,召至宫中,他却执意归隐。孟光台:指孟光举案齐眉之事。台, 指食案。孟光,东汉文学家梁鸿之妻。梁鸿与妻隐居霸陵山中,不仕。倒大:非常大。 (1)这首元散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请简要分析本曲中反衬手法的运用。 答案答案(1)开篇“蹉跎”一词慨叹一事无成。 “醒时”“醉后”表现出作者痛苦的内心

14、。结尾 一句,对不得用世的感慨进行反讽。全曲以“叹世”为题,抒写了曲折的心态和情感变 化历程,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深深的失望和无奈。 (2)以“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池塘” 等事物表明景物的优美、恬静,以此反衬出作者内心的不平静;“严子陵”“孟光”两个 典故,令作者孤独的心灵在历史深处找到知音,但又有一定的自我奚落、调侃之意, 运用古代贤者的形象反衬出作者失意落魄的处境。 2 (湖北省襄樊四校 2011 届高三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小桃红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 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注】杨果

15、:由金而入元的诗人,金亡五年以后才出来做官。 (1)曲尾道出“司马泪痕多” ,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也慨叹“江州司马青衫湿” 。请 简要分析二者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 (2)曲词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全曲分析它的作用。(4 分) 答: 答案答案(1)自居易听到琵琶女的不幸后,联系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抒发的是对琵琶女的 同情和自己贬谪天涯的感伤之情。而杨果听到采莲女唱着南朝亡国旧曲,歌声又是那 样凄切,引起了他亡国之悲。 (2)描绘出碧澄的湖面上,一群采莲姑娘荡着船桨,哼 唱着轻快的小调,歌声惊醒了莲叶间美梦中的对对鸳鸯,这是一幅欢快恬美的江南水 乡图。前三句渲染气氛,烘托环境,梦中

16、鸳鸯双宿与独卧江楼、梦醒后的感伤与采莲 女无忧无虑的歌唱形成对比,用乐景反衬哀情,更显出作者家国兴亡和抑郁不得志的 悲情。 - 6 - / 14 题组二题组二 1.(湖北省八市 2010 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微雪 无名氏 朔风寒吹下银沙,蠹砌穿帘,拂柳惊鸦,轻若鹅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 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数片琼葩,点缀槎丫。孟浩然容 易寻梅,陶学士不够烹茶。 【注】槎丫:树木枝杈歧出貌。陶学士即陶谷,五代时名士。性好茶事,曾得 党太尉(党进)姬,命掬雪水烹茶,并戏之日:“党家应不识此?”姬日:“彼粗人,安 知此,但能于销金帐中,浅斟低唱,饮羊羔酒耳。哪有这种风味。 ”后“陶学士”遂为 风雅之士的代名词。 (1)作者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下雪的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蠹砌穿帘,拂柳惊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