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尘封历史见证宜宾足迹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77994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9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尘封历史见证宜宾足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解读尘封历史见证宜宾足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解读尘封历史见证宜宾足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读尘封历史见证宜宾足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尘封历史见证宜宾足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尘封历史见证宜宾足迹酒都宜宾,历史悠久。让我们拂开历史的尘埃,追寻时光的步伐,为您解读宜宾千百年来的沧桑巨变。在浩繁的卷帙中寻找宜宾一路走来的足迹,在纷繁的线索中还原宜宾独特迷人的城市记忆一、有一本书,是宜宾人一定要知道华阳国志。最早以文字记载宜宾人文历史的,是华阳国志。据华阳国志记载,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生活于宜宾一带的僰人性情温和,习仁道,勤劳,聪明,善事农牧,尤为善种水稻、荔枝、姜、豆之类的作物。二、关于宜宾城的名字“前世今生”:(做那个历史轴(两帧)先秦时期的宜宾,名叫“僰道”。宜宾城池的修建,是在汉朝的高后六年,即公元前182年。而且,现在的宜宾城,几乎都是州治、县治的所在地。在唐

2、代天宝年间,戎州所辖多数为僚人,改为“义宾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宜宾作为地名正式现于史籍。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又降“宜宾县”为“宜宾镇”而入僰道县。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又以僰道县名和城名俱不雅,才又改名宜宾,沿用至今。在北宋政和四年(1103),取“西戎即叙”之意,就改“戎州”为“叙州”了。时至元代,又改为“叙州路”。到明清时,再改作“叙府”。而民国时期则废府设区,建国后把“专区”改成“地区”和“市”了。过渡下:提出用十张图看宜宾足迹。四、秦。五尺道中国的“南方丝绸之路”。五尺道,也称僰道,贯穿四川宜宾、云南昭通,直指南方,可通滇缅。史书中所记录的五尺道,

3、是蜀守李冰“积薪烧岩”而筑,宽达五尺,故名。这条历史隧道,不仅对接了中原文明与南夷文化,还写意出灿烂的千年文明。“五尺道”与阿房宫、长城、始皇陵、灵渠、直道、驰道一起,成为“秦朝七大工程”。五、北魏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引广志记:“犍为僰道南广,荔枝熟时百鸟肥,率生稻田间”。由此可见,北魏时的宜宾不仅有水稻种植,而且已经比较发达了。宜宾市山谷祠东汉岩墓中出土的陶田,也形象地展示了宜宾汉代自流灌溉、稻田养鱼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北宋蔡襄荔枝谱说:“蜀中荔枝,以戎泸之品为上”。有学者认为,杨贵妃当年最爱吃的荔枝就是“戎泸之品”。六、唐西南半壁古戎州建大观楼在宜宾古城标记的大观楼西面屋檐下,挂

4、有一块“西南半壁”大匾。唐代贞观六年(632年),在宜宾设置为戎州都督府,管辖了今天云南的文山、蒙自、曲靖,贵州的威宁、六盘水,四川的宜宾、自贡、泸州一带。所辖区域,甚为辽阔,因而西南半壁是实至名归。在“大观楼”西面,悬挂了两百多年的行草巨匾“西南半壁”,在默默述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题写“西南半壁”四字匾者,是以进士选入翰林院的成都华阳人顾汝修。担任过两任高官:一是代表清乾隆王朝出任过安南(今越南)公使,二是担任清廷大理寺正卿。这大理寺正卿,古称廷尉,相当于后世全国最高法院院长。七宋黄庭坚黄庭坚“避亲嫌”徙于戎州(今宜宾)。一到戎州即讲学于任运堂。使戎州士林风气为之一变。在黄庭坚的带动培养下,

5、戎州人文蔚起,迭代更兴。黄庭坚为宜宾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为宜宾的书法创作将不下100件。既有与之相关的众多名胜古迹,如省级文保单位流杯池及其石刻、旧州塔,以及锁江亭、吊黄楼。八、流杯池在宜宾市区岷江北岸天柱山下。北宋元符元年( 1098年),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谪居戎州(今宜宾)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流觞曲水”意境,于怪石嶙峋的峡谷中凿石引水为池,曰“流杯池”。池两侧石壁有宋、元、明、清历代名人诗词、书法石刻遗迹90多处。池为九曲形,长52米,宽05米。小溪从谷中流出,水流九折,没入石缝。(资料备用)九元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这是一个美丽的大城市元世祖令手工业以绸缎、夏布织造业以及酿酒业为

6、主发展经济,加之交通运输条件优越,休养生息不到十年,宜宾便呈现出勃勃生机。公元1280至1285年间马可波罗奉元世祖之命,历时12天抵达宜宾。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赞道:“这是一个美丽的大城市”,不仅靠山临水,自然条件优越,城市繁华,而且生态良好,草木繁茂,鸟兽众多居民都是商人和工匠穿着本地织造的绸缎和夏布做成的衣服走在街上,颇为美观各种商品(从长江、岷江)大批地运往各地销售,此地除了大汗的纸币外,没有其它任何货币。”如今享誉世界的“峨眉天下秀”这句经典广告语,就是这位鸿儒游历时提出来的哦。十、宜宾文化的重要影响人物明周洪谟(1421-1492),长宁县人。殿试榜眼,曾任礼部尚书,太子少保,谥号文安

7、。周洪谟家学渊源得以熏陶,聪明勤奋考上进士榜眼,从政生涯政绩突显御外抚内抓教育安民。68岁的周洪谟告老还乡来到叙州府,建造了一座翠屏书院(今赵一曼纪念馆所在地),叙州府志也是在他的倡导和主纂下完成的。周洪谟完成了宜宾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尽管康熙时何源浚修叙州府志时说,所见旧志起于明代鸿儒周洪谟,目前,叙州府志流传至今可考者 ,仅有清代康熙、光绪两朝所编志书。而且康熙叙州府志已经难见全书。因此,光绪版叙州府志更加显得不可多得了。光绪21年的叙州府志,是举9县4厅之力总而成之的,也就仅仅45卷而已。而且,其中还多有错讹之处,实在有些让人遗憾。就是这样一位儒学老人,用他的智慧照亮了宜宾的文化天空。在往后的岁月中,有力地得到了证明,翠屏书院始终是四川著名的文化圣地、英杰辈出,许多青年俊才从这里走出苍茫的群山九:清半边寺,位于岷江南岸真武山麓,小庙紧靠山崖而建,因为临江部分悬空而立只有半边而得名。远远望去,半边寺庙门为三重檐歇山式阁楼,中间廊房一半建在道路上,一半为吊脚楼,由五、六十根石柱悬空支撑,气势不凡。锁江石,石锁江,锁夷锁羌锁大江。半边寺,寺半边,半崖半坎半路边。 总结一段。收尾。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