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素养同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 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18676155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新素养同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 达标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版新素养同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 达标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版新素养同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 达标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版新素养同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 达标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版新素养同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 达标检测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新素养同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 达标检测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新素养同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 达标检测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版新素养同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 达标检测卷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憔悴猝死纯粹翡翠心力交瘁B惭愧溃围馈赠匮乏振聋发聩C阡陌迁徙纤维蹁跹搴旗取将D干涸阖家弹劾核算放浪形骸解析:B.都念ku;A.依次为cuccucucu;C.依次为qinqinxinxinqin;D.依次为hhhhhi。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勘误焕散明枪暗箭迫不及待B贬值反馈和中共济闻过饰非C契机脏款获益匪浅额首称庆D伶仃对峙明火执杖责无旁待解析:A项“焕”应为“涣”。B项“中”应

2、为“衷”,“闻”应为“文”。C项“脏”应为“赃”,“首”应为“手”。D项“杖”应为“仗”,“待”应为“贷”。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当我步步逼近这熟悉又陌生的故土时,我仿佛嗅到了游荡在童年里的空气,的记忆渐渐地丰满起来,我似乎跑步于倒流的时光中。夜读的是那么富有情趣,那么亲切温馨,怪不得前辈文人们念念不忘,所论读书的篇章中时时提到“夜读”的情景,让后来人遥想追思不已。衡量一届政府的政绩看他上了几次镜头,获得了多少奖章,看他给人民群众办了多少实际事情。A散落况味不是而是B散失况味非但也要C散落滋味非但也要D散失滋味不是而是解析:散落:分散,不集中。因分散而失落或

3、流落。散失:分散遗失。况味:境况和情味。滋味:味道,比喻某种感受。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肯定后者。非但也要:表递进。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社会生活好比一本大书,需要慢慢地去品读,才能读懂其中蕴含的道理,才能从中获得人生真谛。B要把爱心转化成行动,我们需要看问题,找办法,察效果,虽然错综复杂的事态总在阻挠这三步的实施。C毛泽东诗词是独具风神的艺术品,更是中国现代史上吐纳风云、评说春秋、飞扬情志的文化现象。D李零在其新作中指出,孔子是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与虎谋皮、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解析:A.蕴含:包含,包含在内。B.前后不构成让步关系,“虽然”宜改为“

4、然而”。C.吐纳风云:关注、思考并评说社会历史的人物、事件。D.与虎谋皮: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决不能成功;后多指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答案:B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电击以醋和废水为养分的细菌,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B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个孤立的历史发展过程,而是始终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网络中。C尽管西方节日对中国近代节日的多样化产生了影响,但中国近代节日的民族特性并没消失,其内容、样式基本保留。D尽管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努力过,付出

5、过心血,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始终是宝贵的。解析:A.句式杂糅,应为“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燃料,而氢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B.成分残缺,“关系网络中”缺与之搭配的动词,改为“始终处在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网络中”。D.主客颠倒,不合逻辑,改为“这样的经历对自己来说,始终是宝贵的”。答案:C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土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A题目中“子由”是苏辙的字;“渑池”是地名,课文中“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6、,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可为佐证。B“雪泥”说的是落在地上的雪将融而未融的泥泞状态;对于常人来说,路途中充满“雪泥”就意味着行进的艰难。C“鸿飞那复计东西”是说鸿雁飞走,雪泥上的指爪痕迹就消失了,无法从中估计鸿雁飞去的方向是东还是西。D“坏壁”是残破的墙壁;因为老僧已经亡故,僧舍的墙壁损坏了,所以写在上面的旧日文章的题目也就看不到了。解析:古诗中的“题”是题写的意思,“旧题”是以前题在壁上的诗词题跋,不能理解为“题目”。答案:D二、名句填充。(6分)7(1)西当太白有鸟道,。(李白蜀道难)(2),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3)夕阳无限好,。(李商隐乐游原)(4),此时无声胜有声。(

7、白居易琵琶行)(5)日出江花红胜火,。(白居易忆江南)(6),无复鸡人报晓筹。(李商隐马嵬)答案:(1)可以横绝峨眉巅(2)天生我材必有用(3)只是近黄昏(4)别有幽愁暗恨生(5)春来江水绿如蓝(6)空闻虎旅传宵柝三、阅读理解题(36分)(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89题。(6分)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8首联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并简要赏析。(3分)答:_答案:诗人运用对偶,寓情于景,视觉(登高俯仰所见,视线从高到低),听觉(猿多声哀),色彩(凄清的江水、白茫茫的沙滩),为全诗定下了哀婉

8、凄凉、深沉凝重的抒情基调。(要结合具体诗句。)9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_答案: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更觉伤悲;疾病缠身。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1011题。(8分)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10对亲人关于自己“归期”的询问,两首诗歌各作了怎样的回应?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_答案:李诗先直面回答“未有期”,然后由眼前融汇思乡之情的满池夜雨,想象到归家后与亲人剪烛夜谈,回忆今日

9、巴山夜雨的情景,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归期难定的无奈和痛苦含蓄而充分地表达出来。张曲未作正面回答,而是把自己思归而不得归的无奈和痛苦融入具体的景物描写之中,又把思归的心情寄托于梦中,虽没有直接回答而答案已蕴含其中,含蓄隽永,耐人寻味。11两首诗歌的主旨相似,但借以传情达意的景物却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分析它们在意象选择和运用上的不同。(4分)答:_答案:李诗只选择“巴山夜雨”这一意象,且同一意象两次出现,时空变幻,回环对比,虚实相生。张曲在视觉上选择西风、红叶、黄花、芭蕉,听觉上选择雁啼、雨声,组成一个意象群,构成一幅清丽、萧瑟、悲凉的秋景图,借以表达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

10、后回答1213题。(6分)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注:建章:宫殿名。12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3分)答:_答案:“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13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_答案: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415题。(8分)听流人水调子注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

11、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14本诗有两个写景的句子,任选其一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_答案:“孤舟微月对枫林”:通过写“孤舟”“微月”“枫林”,交代了听筝的环境,为全诗定下清冷凄清的基调,烘托了气氛。借此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岭色千重万重雨”:此句既可理解为在写实景,也可理解为运用通感手法,以视觉写听觉,展现了“鸣筝”的艺术效果。无论是哪种境况,对迁客(或流人和作者)的孤寂悲愤或理解为复杂的思想情感都起到陪衬烘托的作用。15这首诗中“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

12、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分析。(4分)答:_答案:反映了筝曲的激越。(前句“岭色千重雨”是筝曲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想象瑰丽,表现乐音的繁促酣畅;“断弦”表明激越的音乐达到了琴弦的极限。)表现了弹筝人的激愤情感。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正因为筝曲激越,乐人倾情演奏,乃至“断弦”,才深深打动了“客心”。)(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617题。(8分)不见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本诗写于作者客居成都的初期。李生指李白。匡山指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四川绵竹。此时李杜二人已有十五年未见面了。16诗中描写的

13、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作出分析。(4分)答:_答案:诗中的李白是一个怀才不遇、纵酒消愁、飘零抑郁的诗人形象。“敏捷诗千首”与“怜才”一句说明了李白的才情。“佯狂”与“酒一杯”写出了李白内心有无限悲愤,外在的痛饮、狂放不羁不过是他内心痛苦的另样表现。“世人皆欲杀”“飘零”写出了李白无人理解的孤寂和生活上的艰难。17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本诗在抒情方式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_答案: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深的同情和牵挂,希望李白能在晚年回到四川,过上安稳的日子。在抒情方式上最大的特点是直抒胸臆,质朴自然的语言,看似平常,却最能表达深厚真切的情感。四、写作题(4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古诗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注:贼,杀害。这首古诗用极普通的事例,说明甘与苦、好与坏、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