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第一堂课内容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18669808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筝第一堂课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筝第一堂课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筝第一堂课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筝第一堂课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筝第一堂课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筝第一堂课内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筝第一堂课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古筝,知道它的历史,了解古筝各部分名称2、认识民族乐器的基本音阶,能初步会唱五声音阶3、了解古筝的音域、定弦4、古筝义甲的正确佩戴我们21根琴弦一共有五个音,Do Re Mi Sol La ,它分别都在不同的音高区域上面,我们一起先来复习一下,从最低音开始(教师示范)这是加两个点的,接下来是加一个点的,还是在低音区,然后中音区Do Re Mi Sol La ,然后高音区,高音区呢,顾名思义,就是在高处,所以在高处加了一个点,然后倍高音区只有一个音Do,在高处加了两个点,我们一定要把它的音名和位置记清楚,因为我们要看着谱子能够找到我们相应的音,(五)古筝义甲的佩戴

2、1.根据自己的手指,合理选择义甲的大小。2.佩戴义甲所用的胶布长度是手指的两圈半左右。3将义甲放在胶带上,一边留出一点头,另一边留出大部分。大拇指的义甲放时需倾斜,其他拇指义甲正放。4. 大拇指佩戴的义甲需倾斜45度角,而且义甲需在第一指节上方,超过第一指节会对弹奏造成影响。5. 除大拇指意外的手指佩戴义甲时,义甲的方向都与手指方向平行,义甲也在第一指节之上。6. 最后将胶带缠绕整齐即可。(小拇指不需要佩戴义甲)1勾 :中指向里拨弦。中指向里拨弦的动作,以中指指根第三关节为动点,带动全指向里略成斜下方的运动。应注意第一第二关节不弯曲,呈自然放松状态,同时在放松中蕴藏着一定的力量。就是以放松为基

3、础,并保持一定的力进行弹奏。勾的触弦角度,应始终立足于弹弦,而不是象勾子一样勾弦。只有用斜下方的弹弦,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芭和音质。(三)古筝的弹奏姿势和手型1、讲解正确的姿势和手型,举例说明容易出现的错误姿势2、学生模仿练习因古筝的弹奏姿势和手型是学习古筝的基础,如果开始不注意养成错误的习惯,将对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把这一学习点作为本节课甚至以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勾常用于与大指的相互配合拨弦,也常用于与大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拨弦;有时也用于音音或上行音阶旋律进行的。在一些综合指法如“撮”、“重撮”、“重勾劈托”以及“三勾轮抹”中都包含有勾的拨弦指法。勾在筝曲中象托一样,广泛地加以使用,它

4、是筝曲中仅次于托的一种常用指法。2托 :演奏时大指向外拨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拨弦。拨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弯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托的动作,是通过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协调一致的运动。弹奏的手指小关节不弯曲,以大指的根部为基点,自然用力。向斜下方拨弦。连续托指称为“连托”。可以用指不离弦连续托指的方法,也可用跳弹(每弹完一音手指起来再弹)的方法,前者声音连贯,后者声音结实且有助于指力的训练。 托是筝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于单音或音阶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历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托的拨弦方法。3抹 :演奏时食指向里拨弦。抹常用于配合大指或大中二

5、指的演奏,也用单音或上行音阶的拨弦。“食指摇”和“三勾轮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 抹单独使用时,常用大关节向斜下方拨弦。它与其它手指配合拨弦时,由于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则采用小关节(第二、三关节)弯曲略斜上方拨弦。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音色的统一和触弦的灵活。了解古筝的音域、定弦1、首先让学生自己数一数古筝一共有多少根弦(数出来以后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2、讲解古筝的定弦弦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音高 D3 B2 A2 #f2 E2 D2 b1 a1 #f1 e1 d1 b a #f e d B A #F E D简谱 1 6 5 3 2 1 6 5 3 2 1 6 5 3 2 1 6 5 3 2 1分组倍高音区 高音区 中音区 低音区 倍低音区第一根到第五根琴弦为倍低音,表示方法是在1.2.3.5.6下面加两个点;接下来五根弦是低音,在1.2.3.5.6,下面点一个点;在后面五根弦是中音区,1.2.3.5.6;接下来是高音区,五根弦1.2.3.5.6上方加一个点;最后一根为倍高音do,1上面加两个点。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比较枯燥,可以让学生来考老师,然后比一比,看谁音听的准,看谁弦找得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