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提高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能力的有效策略

上传人:D****n 文档编号:118668901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提高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能力的有效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复习提高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能力的有效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复习提高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能力的有效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复习提高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能力的有效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复习提高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能力的有效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提高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能力的有效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提高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能力的有效策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高考复习提高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能力的有效策略一、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理解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张开老师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但解释了其产生的背景,并举例加以阐释,“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今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全国卷、全国卷、全国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

2、完善”。从中我们看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针对材料作文(包括新材料作文)的宿构、套作问题而做的探索和改进,主要由材料和任务型指令两部分构成,目的是引导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从而完善考试的考查功能,发挥高考试题的引导写作功能。对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黄厚江老师认为任务型指令应该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明确的生活需要,即完成具体的写作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作文本身,而是为了满足一个明确的生活需要;或者说要完成一个具体的写作任务,则首先要满足一个具体生活的需要。这里的“生活的需要”就是要有具体的生活目的。二是具体的任务项目,是指为了达到目的、 针对性非常强

3、的写作项目。三是真实的写作情境,主要是指写作的时间、空间,写作的条件以及相关人物的社会关系等,写作要求、写作对象和写作意图自然是写作情境的重要因素。黄厚江老师的这种观点,主要是指作文题目中的指令而言的。例如2019年全国卷作文,“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指令中的“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就是具体的生活需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提出希望与建议”就是具体的任务项目;“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就是写作情景。黄厚江老师的这种观点,主要是就作文题的指令而言的。实际上,真实的写作

4、情景还应包括材料中所描述的现实生活对劳动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二、提高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能力的有效策略(一)全面有层次的理解材料,着眼于中学生核心素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材料呈现为事件类和事理类两大类。对事件类的材料,应该先厘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发展,结果以及结果的倾向性。如果是对立面的事件,则要分析矛盾的双方,双方的主次、发展趋向性等。对于事理类材料,要确定事理的核心话题是什么,横向、纵向形成什么关系和脉络。我们来看2019年全国卷的作文材料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5、。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材料给考生介绍了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 :“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突出各自时代主题的同时,也反映了无论哪个时代,青年都应投入到时代洪流中。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所以此材料意在引导考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设身处地体验历史,思考未来,激励他们自觉接续奋斗,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将个人的理想追求

6、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在这里,笔者要强调作文备考的范围。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二是在高考之前教育考试中心发布的政策性文件。由于高考作文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导向,我们要密切关注这两个方面。政策性文件例如课程方案规定:“普通高中课程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再结合中学教育科研2018年第1期发表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方案是高中教学的纲领,对于六大素养和十八个基本要点我们

7、要在高三作文教学逐一结合具体情景加以训练。此外,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发挥高考内容改革导向作用助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中也提到:“新时代领路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要求教书育人必须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这些要求紧扣新时代青少年成长特点,反映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期望和成才要求,进一步丰富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指向更清晰,可操作性更强。高考内容改革要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完善覆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考试内容体系。”结合这段文字,我们自然能理解2019年全国卷作文命制整体意

8、图。(二)明确任务指令,在真实情境中确定写作方向指令性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最大特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指令,大多不止一个,在审题的时候不能遗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写作内容指令几乎所有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都有写作内容指令,指令几乎都会指向材料本身,有的还具有特殊的内容指令。如2019年全国卷作文题的内容指令“请结合材料内容”指向材料本身具体是两种劳动观,特殊指令是“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2.写作文体指令即材料的要求中已经或明显或隐含地规定了写作的文体。2019年全国卷作文的文体指令就是“写一篇演讲稿”;2019年全国卷作文的文体指令就是写演讲

9、稿或书信、慰问信、观后感。还有些文体指令是隐含的,如2017年全国卷的作文题,其要求是“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这个任务中隐含了文体要求“我看高考”,表明要侧重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写成议论文;“我的高考”,表明要侧重叙述 “我”的故事,要写成记叙、抒情类文章。值得注意的是,在高三备考复习时要注意对每种文体的基本要求进行指导和训练。3.写作对象指令即指材料作文在任务指令中明确写作的对象,也就是明确文章的读者。不同的读者,选材、行文等也会有所不同。如2019年全国卷作文明确要求写作对象就是“本校(统称复兴中学)的同学”;2017年全国卷作文题的写作对象是“外国青年”。4.写作身

10、份指令即明确要求写作的主体身份,这里要特别注意“有我”的存在。2019年全国卷作文要求写作身份是“我”(复兴中学的一名学生),第一人称。2019年全国卷作文要求“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写作。5.写作场景指令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往往会设置一个场景,引导考生设身处于一个“真实”的场景之中完成写作。2019年全国卷作文设置的场景就是演讲现场。而2019年全国卷作文场景指令更为典型: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2019年4

11、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每一个任务都需要考生调动自己的积淀储备,合理想象当时场景进行写作。三、在行文中呈现良好的审题素质审题只是写作的开始,在行文中呈现出自己审题的准确,才是真本领。有的考生强调自己在审题时明确了题目中材料和指令的意图,但是在写作中并没有呈现出来。这是理解能力的问题,也是表达能力的问题。面对考场作文,审题是否准确,要通过作文反馈给评卷人。下面我们看一篇2019年全国卷地区考生写的优秀作文,体会其对题目理解的呈现。点滴劳动,共筑盛世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点滴劳动

12、,共筑盛世”。劳动,是全人类共同遵循的准则,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如今辉煌的现代文明,是劳动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劳动,也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田地精耕细作,创造了绵亘不绝的文明古国奇迹,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作了不可胜数的精神财富。“耕读传家”的传统绵延了千载,“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祖训萦绕耳畔,劳动已是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着的基因。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沧海须臾改。四十年改革开放,无数国人点滴劳动汇聚成时代洪流,使中国国力显著提升。农民的劳动是我们手中饭碗里的每一粒粮食,工人的汗水是高楼大厦的每一块砖瓦,科研工作者更是使大国重器频频惊艳世界!没有劳动绝不会有今日举世瞩

13、目的成就。反观周围,不理解不愿意劳动的现象令人忧心忡忡。学习忙,劳动占时间?同学们,人的发展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缺一不可,学习固然重要,但劳动也不可或缺。在劳动中我们锻炼意志,增强体魄,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劳动也有助于我们完善学习,丰富课余生活,两者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素质得以提高。将劳动交给人工智能?诚然,科技进步能够解放我们的双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整日无所事事,人工智能也有许多无法完成的任务,例如那些流传百世的文学经典、那些沁人心脾的阳春白雪是机器人永难创造的。“用进废退”,假如人人都不劳动,人类的机能难免逐步退化,未来的世界难以想象。劳动苦,花钱请人干?的确,劳动难免辛苦

14、,可也是我们发展自身的重要手段,取得劳动成果时的快乐也是花钱买不了的啊!凡此种种,都是忽视了劳动对国家进步、个人发展的作用,都是贪图享受的错误思想,于人于国,害莫大焉!在此我诚挚希望大家能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劳动不需要轰轰烈烈,日常生活中我们打扫干净环境共建美丽校园是劳动,参与社会实践去孤儿院看望孩子,在家里做些家务活,甚至是捡起地上的纸片,都是劳动。让我们共同营造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风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勤劳双手共筑盛世,让复兴中学肩挑复兴大任!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这篇作文,首先题目和正文第一段紧扣演讲主题;紧接着,从正面对劳动的意义做了深入思考,从反面直指不理解

15、和不愿意劳动的三种现象,对材料中的“劳动占时间”“劳动交给人工智能”“花钱请人劳动”三种说法逐一驳斥;结尾部分先向同学们提出“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的希望,然后结合“从我做起”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倡议同学们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共同营造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风气,照应内容指令;最后巧妙地结合了“复兴”一词回扣标题,发出号召:“用勤劳双手共筑盛世,让复兴中学肩挑复兴大任!”照应写作身份指令、写作对象指令和场景指令。可见,这一篇演讲稿的要素齐全、文体特征突出,照应演讲稿的文体指令;指令呈现突出,写作思路清晰,语言具有号召力和现场感;展示了考生丰盈的积淀和突出的理解、思辨和表达能力。审题立意是作文写作的“第一颗扣子”,面对高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一重要作文类型,我们能做的是通过审题立意指导和有针对的写作训练备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