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选址要求》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18664107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选址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选址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选址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选址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选址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选址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选址要求》(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X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XXXXXXXXX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选址要求Requirements on siting of X-band Doppler weather radar(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19.12)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国气象局发布QX/T XXXXXXXXX目次目次I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3.1 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13.2净空环境13.3电磁环境13.4障碍物13.5遮挡仰角23.6遮挡方位角23.7遮挡角分布图23.8等射束高度图23.9中心频率24 站址要求24.1 一般要求24.2

2、净空环境24.3 电磁环境35 站址勘察35.1 确定拟选站址35.2 实地勘察36 选址报告3附录A(资料性附录)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站址勘察表4附录B(资料性附录)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站址条件比较表9参考文献1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07)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江苏省气象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德保、陆大春、齐涛、王箫鹏、周红根、朱亚宗、张广元、吴林林、陈汝龙、何越、刘振。11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选址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定义、

3、站址要求、站址勘察和选址报告。本标准适用于气象行业和地方布点建设的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选址工作, 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和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的选址工作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87022014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31223-2014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 天气雷达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 X-band Doppler weather radar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是指工作在9

4、300MHz9500MHz频段内的,用于龙卷风、下击暴流、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精细化观测或专项观测并兼顾地方防灾减灾需求的高精度天气雷达。3.2净空环境 clearance environment雷达在最低仰角工作时,天线主波束不受到遮挡的探测环境。3.3电磁环境 electromagnetic enviroment电子设备、系统在运行时,可能遇到的辐射或传导电磁发射电平,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功率和时间的分布。3.4障碍物 obstacle对雷达所发射和接收的电磁波产生遮蔽和影响的物体。GB 31223-2014,定义 3.33.5遮挡仰角 block elevation angle从雷达最低工作仰

5、角开始抬升波束直至其下边沿离开障碍物时的角度,即从存在遮挡至遮挡影响消失时波束下边沿的抬升角度。GB 312232014,定义 3.53.6遮挡方位角 block azimuth angle障碍物对雷达波束形成遮挡,雷达波束边沿(-3 dB)进入障碍物区域时所处方位,与雷达波束边沿(-3 dB)退出障碍物区域时所处方位之间的夹角。GB 312232014,定义 3.63.7遮挡角分布图 distribution of cover angle根据雷达站址四周地物遮挡,绘制出遮挡角大小随方位的变化图形。3.8等射束高度图 height chart of iso-beam在标准大气折射时,根据雷达测

6、站四周地物遮挡,绘制出某一高度的目标能被雷达波束照射到的最大距离随方位的变化图形。3.9中心频率 central frequency 雷达发射电磁波占用频带的中心频率(或载频)。4 站址要求4.1 一般要求4.1.1 总则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站址的选址应满足弥补国家天气雷达组网观测1km及以下低空探测盲区的需求,应有利于与国家天气雷达形成协同观测网,提高龙卷风、下击暴流、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精细化观测能力。4.1.2 站址间距拟选站址与相邻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站址间距宜在50km75km,灾害性天气频发区、其它重点服务地区的站址间距可加密至30km50km。4.1.3 地理环境应避开洪水、山体滑

7、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地,避免破坏现有气象探测环境、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4.1.4 基础环境供水、供电、通信、交通道路等基础实施应具备建设条件和雷达运行环境要求。4.2 净空环境4.2.1 障碍物对雷达电磁波的遮挡仰角宜不大于1,若相邻雷达可覆盖该遮挡区,遮挡仰角应不大于2。4.2.2 孤立障碍物的遮挡方位角应不大于5,且总遮挡方位角应不大于15。4.3 电磁环境4.3.1 应与周边电台、电站等电磁干扰源保持安全距离,并符合GB 31223-2014第5.5条的要求。4.3.2 对生态环境和卫生健康等辐射水平应符合GB 8702-2014的要求。5 站址勘察5.1 确定拟选站址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天气

8、监测及气象服务需求,组织雷达、通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等专家,利用地理信息或地形图,按4.2.1和4.2.2条的要求确定拟选站址。拟选站址宜为2个。5.2 实地勘察 5.2.1 净空环境 净空环境勘察应包括:a)测量站址四周人工障碍物遮挡仰角和距离,从正北开始,每隔5方位角获取一次测量数据;根据地理信息数据和实地勘察的人工障碍物数据,绘制天线馈源高度的遮挡角分布图;b)绘制距拟建雷达馈源1km高度和海拔高度3km的等射束高度图;c)拍摄实景图片(八方位)。5.2.2 电磁环境电磁环境勘察应包括:a)对于满足4.2.1和4.2.2条要求的站址进行电磁环境测试;b)由第三方机构测试X波段全频

9、带的电磁环境,出具电磁环境测试报告;c)依据电磁环境测试报告,结合雷达技术性能,选择雷达的中心频率。5.2.3 基础条件 调查供水、供电、通信、交通道路等基本情况,综合评估建设投资规模和运行维护的便利程度。5.2.4 地理信息测量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地理信息。经度和纬度测量误差应不大于3,海拔高度测量误差应不大于5m。5.2.5 勘察表勘察完成后,填写“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拟选站址勘察表”(参见附录A)和“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拟选站址条件比较表”(参见附录B)。6 选址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站址勘察、比选情况,对于组网协同观测雷达应包括站址间距分析情况,还应绘制与周边已建或规划建设雷达馈源1km高

10、度和海拔高度3km的等射束高度图,并给出勘察站址的综合排序意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站址勘察表表A.1站址基础条件勘察表勘察地点(详细地址): 站址经纬度: E, N,海拔高度: 。测试仪器型号及精度: 参加人员: 勘察时间: 年 月 日地理环境:站址可用面积 m m。距县级以上道路距离 m。其他环境(有无高大建筑物、山脉、 通讯基站、军事用设施、地质情况怎样等):供水、供电、通信、交通道路条件:净空条件(遮挡角)情况(具体说明最大遮挡仰角,总遮挡方位角):周边环境: 备注:表A.2 站址遮挡角测量记录站名: , 勘察人员: 站址经纬度: E, N, 海拔高度: m。测试设

11、备型号和精度: , 测量日期: 年 月 日。方位0位510 15 20 25303540450仰角距离方位50角556065707580859095仰角距离方位1000105110 115 120 125130135140145仰角距离方位150515516016517071751801851901959仰角距离方位2000202101215122022252302352402454仰角距离方位250255260265270275280285290295仰角距离方位30003053101315132023253303353403454仰角距离方位350355仰角距离备注:表A.3 站址地理位置图站名: (在地图上标明)表A.4 周边环境图站名: 正北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表A.5遮挡角分布图站名: 表A.6馈源1km高度和海拔高度3km等射束高度图站名: 馈源1km高度等射束高度图:海拔高度3km等射束高度图:表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