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118659061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粮食酿成酒石油分馏用活性炭除去有毒气体植物的光合作用霓虹灯光闪烁用乙醇汽油作燃料驱动汽车A. B. C. D. 【答案】B【解析】解:粮食酿成酒、植物的光合作用、用乙醇汽油作燃料驱动汽车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石油分馏、用活性炭除去有毒气体、霓虹灯光闪烁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

2、,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根据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B. 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 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7D. 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Cl-【答案】B【解析】解:A、由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氯有“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圆圈内数字为17,核内质子数为17,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Cl-,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图中元

3、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化学

4、知识能够使我们“趋利避害”,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 倡导“低碳”生活,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B. 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减缓酸雨的危害C. 废旧电池深埋地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 加速开采矿物,刺激经济快速发展【答案】B【解析】解:A、倡导“低碳”生活,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不是禁止,错误;B、大力实施矿物燃料“脱硫、脱硝技术”,可减少酸雨、光化学烟雾等污染,正确;C、废旧电池不能深埋地下,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错误;D、不能加速开采矿物,刺激经济快速发展,错误;故选:B。掌握化学知识能够使我们“趋利避害”,应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并积极进行废旧电池的处理,以此解答

5、本题考查化学环境污染知识,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以及环境的考查,为高考高频考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和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 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可支持燃烧D. 空气中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其他任何物质反应【答案】B【解析】解:A、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比较固定的,是相对稳定的,故B正确;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故C错; D、

6、空气中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故D错。 故选:B。A、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比较固定的;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D、空气中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5.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2S,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A. +1B. +2C. +3D. +4【答案】A【解析】解:硫化亚铜中硫的化合价是-2价,设铜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x+(-2)=0,解得x=+1。 故选: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掌握元素化合价的求法是解答

7、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 闻气体气味B. 称固体质量C. 读液体体积D. 点燃酒精灯【答案】B【解析】解:A、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故A操作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直接放在纸上称量,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B操作错误; C、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操作正确; D、酒精灯的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故D操作正确。 故选:B。A、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考虑;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直接放在纸上称量;C、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D、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8、7.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是因为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 CO有毒,是大气污染物C. CO和C都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都是CO2D. 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答案】C【解析】解:A、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故A正确; B、CO有毒是大气污染物,故正确; C、CO和C都有可燃性,充分燃烧时与氧气反应的产物都是CO2.故错误; D、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附着在可燃物的表面上,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所以,二氧化碳能灭火。故正确; 故选:

9、C。A、根据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CO的性质以及对大气的应影响分析。 C、根据CO和C的可燃性,碳不充分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分析; D、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A.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B.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 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D.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答案】C【解析】解:成语“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A、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利用的是

10、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错误。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利用的是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错误。 C、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利用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正确。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利用的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错误。 故选:C。根据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数

11、目不变;分子种类不变;分子数目不变;物质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分子种类一定会发生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或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种类一定会发生改变;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故一定不变。故选: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化学反应前后宏观上元素的种类和微观上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12、。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则是分子分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下列关于过滤的操作正确的是()A. 液面要高于滤纸的边沿B. 玻璃棒要轻靠一层滤纸的那一边C.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D. 直接将液体慢慢倒入过滤器【答案】C【解析】解: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沿,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玻璃棒要轻靠三层滤纸的那一边,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故选项说法正确。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不能直接将液体

13、慢慢倒入过滤器,应用玻璃棒进行引流,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操作的原理、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B. 烧煮硬水易生水垢,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C. 利用活性炭来净化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D. 净化水的方法有多种,如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答案】C【解析】解:A、自然界的水根据所含钙、镁离子多少可分为硬水和软水,因此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沉降、吸附、过滤、消毒杀菌等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

14、到不同程度的净化,故A正确; B、硬水中含量较多的钙、镁离子在烧煮时能形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等沉淀物,而水含这些离子的多少可使用肥皂水进行鉴别,故B正确; C、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把水中色素、异味等吸附在活性炭表面,这个过程没有新物质产生,不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都是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故D正确; 故选:C。说法错误即说法违背化学常识或化学原理,分析说法中所涉及的化学常识或化学原理,判断说法的正误准确分析出说法中所涉及的化学常识或化学原理,才能对说法做出正确的判断12.下列对分子、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 温度越高,分子体积变大C.

15、 干冰升华时分子间的间隔不变D. 分子不同,性质不同【答案】D【解析】解: A. 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错误; B.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错误; C. 干冰升华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错误; D. 分子不同,性质不同,正确; 故选:D。A、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进行解答; B、根据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体积不变进行解答; C、根据干冰升华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进行解答; D、根据分子不同,性质不同进行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原子的认识与理解,并能在解题中正确区分,正确解答。1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 4Fe+3O2-点燃2Fe2O3B. H2C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