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公司的基本法企业文化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118656014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37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为公司的基本法企业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华为公司的基本法企业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华为公司的基本法企业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华为公司的基本法企业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华为公司的基本法企业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为公司的基本法企业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为公司的基本法企业文化(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为公司的基本法一家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在基本法中宣布: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 公元 1998 年,烟花三月,南国深圳,花团锦簇,春光明媚。蛇口区明化中心的二楼会议室,华为公司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最终稿审定会正 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自 1995 年筹备制定基本法以来,历时两年多,动员公司数千名员工参与,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得到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基本法反复修改,已经八易 其稿。对这第八稿,华为公司二级部门经理以上的干部,每个人都认真地写下了自己最后的意见 和建议。今天,审定通过基本法,是设计华为公司未来的大事,华为公司沉浸在紧张和庄严 的气氛中。只剩下最后一个议题:华为公司是否要在“公

2、司的宗旨”中作出“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的 承诺?信息服务业是一个有潜力、有前途的领域,也是电信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世界上许多著名 的公司大都兼营制造和服务。IBM 公司的网络硬件部就是在提供网络产品的同时,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服务。华为公司有必要在基本法中声明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吗?这不是约束自己,限 制发展?参加审定会的专家、学者和华为公司的高层领导为此展开了长时间的激烈争论。华为公司总 裁任正非先生认真听完大家的争议和意见后站了起来,他激动地说:“我们决心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把自己的目标定位成一个设备供应商,就是要破釜沉舟, 把危机意识和压力传递给每一个员工。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

3、远处于激活状 态。”任总停顿一下接着说道:“进入信息服务业有什么坏处呢?自己运营的网络,卖自己的产品时内部就没有压力,对优良服务是企业生命的理解也会淡化,有问题就会推诿,这样是必死无疑的。 在国外我们经常碰到参与电信私营化的机会,我们均没有参加。当然,我们不参加,以后卖设备 会比现在困难得多,这迫使我们必须把产品的性能做到最好,质量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 否则就很难销售。欲生先置于死地,也许会把我们逼成一流的设备供应商。”终于,在一阵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中,基本法诞生了,时值公元 1998 年 3 月 23 日。华为公司有了基本法,在承诺“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的同时,赫然写道:“华为的追求是在

4、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 使我们成为世界级的领先企业。”1一、基本法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基本法是对管理中两难命题的尺度界定,是华为企业文化的精髓,是核心价值观。基本法分 6 章 103 条,详尽地描述了如下问题:1. 公司的宗旨2. 基本经营政策3. 基本组织政策4. 基本人力资源政策5. 基本控制政策6. 接班人与基本法修改这些问题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也是管理必须处理的问题。华为公司用基本 法的形式,将华为发展、成长过程中的教训和经验、成功和失败加以归纳、概括和总结,这一总 结通过提升并吸取和借鉴业界最佳的思想与方法,成为华为公司进一步前进的

5、理论指导。任总称: “基本法是模糊、混沌中的一条激光束,确立了思维导向,而激光衍射光对周围的强烈辐射, 引导人们逐渐向其靠拢。”因此,基本法的指导思想不是提供对错的答案,而是提供认识客观 事物的原则与方法。在企业管理中,要经常性大量面对的基本矛盾和两难问题可集中在下面的关系命题上:1. 尊重个性和集体奋斗。2. 开放合作与独立自主。3. 顾客、员工(含股东)与合作者关系。4.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5. 公平与效益。6. 民主与独裁。7. 统一性与多样性。8. 程序化与灵活性。9. 速度与效益。10. 继承与发展。华为公司对这些普遍性的命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处理这些两难问题的把握尺度上,

6、与众不同。基本法的主要内容是对这些尺度的准确界定,对上述关系命题的回答。比如, 华为是“呼唤英雄,人才辈出”的地方,但更重视“融小我于大我”的集体奋斗平台,基本法描述为:“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和不迁就有功的员工,是我们事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2又如,对待利益驱动问题,华为强调双利益驱动,基本法写道:“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不懈努力。”而就顾客、员工(含股东)与合作者关系,基本法主张:“结成利益共同体。努力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部动力机制。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在确立知识是生 产要素的基础上,基本法固化了华为知识资本化的分配

7、模式,形成新经济知本主义的雏形。 早在制定基本法之前,华为进行“华为兴亡,我的责任”的文化大讨论时,形成“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精髓”这一理念。在制定基本法的过程中,任总在不同 的场合,多次强调,基本法是华为企业文化的精髓,是公司上下形成最佳合力的基础,不领 会基本法的深刻内涵,不会在工作中应用基本法潜移默化地引导自己工作的干部,不允 许进入高中层。没有华为企业文化,不能认同华为价值评价体系的员工,不可能在华为工作。二、华为成长的艰难历程注册资金 2 万多元的民营公司,十年后进入全国电子百强前十名;战胜泡沫经济的诱惑,华为背水一战,开发万门交换机。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 1988

8、 年成立,注册资本仅 24 万元,几十人从小作坊式生产起步, 开始通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华为创建时,在深圳倒买倒卖就可以舒适生活,搞技术办产业不仅艰难而且“傻气”。那时 通信产品市场基本被世界著名公司所垄断,国内许多专业化生产通信产品的大公司都举步维艰, 华为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异常险恶。华为选择了高科技产业,坚信集体奋斗平台是高科技企业生存的基础。为组建集体奋斗的平 台,曾导致一些骨干纷纷跳槽,使公司经常面临危机。幸运的是,华为没有动摇,坚持钉子精神, 压强原则,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突破一点,局部领先,使华为渡过起步的艰难。华为第一批创业者,每月只有 200 元工资,拼命工作,许

9、多人累垮了身体。郑宝用,学激光的博士生做起了交换机,从 40 门开始,既做设计,又做生产工人,还去前线装机,几经摸索, 大胆提出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赶超 AT&T5 号机的计划;李一男,少年班的高材生,年仅 25 岁,就担负起中央研究部总裁的担子,任期内要在技术、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上与国际接轨,要同 每年科研投资几十亿美元的国际大公司拼搏;办公条件简单,蚊子多,总办主任张燕燕就躲在蚊 帐中写信,向用户发信函;开发万门程控交换机,绝大多数开发者还没有见过万门局机。任正非总裁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自嘲自己像个傻子带着一群现代堂吉诃德在为理想拼搏,同 时由衷地感叹:华为经历了太多的困难,它摧残了一代创业者

10、的健康,又在给一代年轻人施加过 多的压力。逐渐地,华为集合了一群有理想、朝气蓬勃、敢打善拼的开拓队伍,形成了一个集体奋斗的3平台,从用小作坊方式生产 BH03 开始,到 HJ048 的率先突破,到 1995 年 C&C08 万门机在技术和市场的领先,向摩托罗拉转让三种芯片,一步一个脚印,华为持续以年翻番的速度增长,走 过了极不寻常的发展道路。自 1994 年开始,华为就一直保持深圳市开发型高新技术企业综合排序、销售额排序、利税排序排名第一。在全国电子行业百强排名中,华为的位置逐年攀升,1995 年第 26 名; 1996 年第 21 名,1997年第 18 名;1998 年第 10 名;199

11、9 年第 5 名。这是按产值标准排位,若按利润排名,华为的名次还要靠前。附件三中所示华为公司经营业绩,说明了华为的发展速度。至 1997 年底,华为共有员工 5600 余人,其中 85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平均年龄 27 岁。公司每年将销售额的 10作为科研投入,从事产品开发的科研人员 2200 多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专注电信设备研究开发制造与销售的高科技企业,自行开发的产品覆盖了交换、传输、 接入网、无线及移动通信、ATM、数据通信、智能网、支撑网、智能高频开关电源、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等主要通信领域,GSM 商用系统(MSC、BSC、BIS、 VLR、HLR、OMC) 于 11

12、 月 11 日推出,1998 年投入市场,ASIC 设计水平达到 O35um。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占主导地位,在东欧、南美、非洲以及东南亚、香港地区也赢得了广泛的市场。作为国内通讯领域的四 大天王“巨大中华”(巨龙、大唐、中兴和华为四公司)之一,华为已走在前面。一家民营企业,由几万元资本起家,在十年的时间里,成为国内电信行业的大腕,实现了同 国际著名大公司平等对话,成为民族产业的骄傲。华为的成就和华为现象,不仅在业内引起震动, 也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李岚清、乔石、 吴邦国、邹家华、刘华清、李铁映等先后视察华为公司。华为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媒体的热点。

13、但对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却鲜有报道。跟任总有一面 之缘的,称任总貌似农民企业家;拜读过任总文章的又无不称赞任总是才华横溢的儒商;同任总 一块共事过的,又无不叹服任总的战略眼光;而几乎所有的朋友都对这位曾作为军人,参加过1978 年第一届全国科技大会的创业者的爱国热忱和敬业精神给予高度的评价。对华为的辉煌成就和成长,作为创始人,任总似乎并不十分满意。任总不断地告诫华为的高 层领导,在美国与华为几乎同时起步的小公司年产值已达 2030 亿美元,与华为差不多规模的公司产值都在 5060 亿美元以上,为华为的 35 倍,华为目前人均产值 70 万元,只够发达国家同类工厂发工资。无论是创业初期还是有了 10

14、0 亿产值的今天,任总有一个始终未变的理念: 在电子信息产业中,要么成为领先者,要么被淘汰,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当提到华为为什么选择通信产业时?任总回答说是出于幼稚、出于无知,只知道通信市场巨 大,前景广阔,没想到通信产业这么规范,竞争对手这么强大,技术创新的速度这么快。然而,华为走上通信产业之路并非全属偶然。当时任正非给刚成立的公司取名华为,寓意“中华有为”,这就很难想像华为去做餐饮,或是代理商,参与倒买倒卖。任总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位青年推石头,有一个老头问他们在干什么,一位青年回答说:他在推石头;另一位4回答说:他在修教堂。几十年后,人们看见一位还在推石头,而另一位成为哲学家。”19

15、88 年注册 24 万元的华为时,任总是否也在“推石头”?他的心中是否有一座宏伟的“教堂”?后来有学者分析认为,华为选择通信这一高科技大产业,潜意识中已包含了企业家的远大 追求和使命感。到 1992 年,华为已站稳了脚跟,自己研制的 HJD48 小型模拟用户交换机,以其稳定的机型和对用户优良的服务赢得一批稳定、忠实的客户,给公司带来丰厚的效益,公司财务状况也非常 好。就在这时,华为面临着未来命运的抉择。交换机市场已出现向大容量数字式升级的苗头,若 进行开发研制,可能投入巨资,成功后,却没有预料的市场;不开发,可能会丧失已有的市场。 而另一方面,深圳房地产正迅速发展,获利的空间和机会非常大,充满着诱惑。是投入前景不明 朗,风险莫测的数字机研发,还是投入明知能迅速赢利的房地产?任总最后决断:将全部资金投 入到数字机的开发上。因为,只有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今后才可能生存下去。这是一次以公司全部资产为本钱的最后一搏,真正是背水一战。而当时,华为没有人参加过万门大型数字机的设计,负责组织设计的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李一男,他回忆说:“当现场装机一拖再拖,整个万门机系统基本测试都未通过,开发工程师们忧心忡忡时,任总依然充满信心 地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