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三年级调研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18647228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高三年级调研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省高三年级调研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省高三年级调研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省高三年级调研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省高三年级调研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三年级调研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三年级调研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密启用前 山东省历城二中高三年级调研检测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1春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新上任的郑庄公不仅不为平王奔丧,还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 夺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A周王朝统治名存

2、实亡B官僚政治建立的必要性 C周王室权威受到挑战D东周时期宗法观念淡薄2西汉初年,就封国的官制而言,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史的任免权, 而相“总纲纪、统众官”。这一措施() A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B导致封国威胁到中央集权 C是“无为而治”具体体现D促进了地方经济恢复发展3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时,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 于酿成新朝取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A中外朝制度制约了君主专制制度B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C君权与相权斗争导致了政局动荡D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4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

3、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 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 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5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 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B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 C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D认为科举制要优于察举制6下面是关于古代雅典陶片放逐法的一幅漫画。这反映出()A公民在审判时

4、总能团结一致B陶片放逐法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理念C公民既是立法者又是审判者 D该方式一定意义上维护了雅典民主7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 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反映出罗马法 ( )A注重调解商业纠纷 B重形式且程序繁琐C保留习惯法的痕迹 D道德意识融入法律8有学者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并非想象中那么平和,成千上万民众发动起的暴力行动和他们 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迅速波及英伦三岛,这是革命得以成功的保证。这实际上说明“光荣 革命”() A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B使议会成为唯一权力机构 C暴力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 D标志

5、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9.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到:“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 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作者意在说明 A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B美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美国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 D美国与欧洲君主国家都有专制101876年法国众议院选举,结果共和党人获得多数票,并提出由温和派的共和党人西蒙任总理。 1877年5月,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解散了共和派内阁,迫使西蒙辞职,在取得参议院同意的情况下强行解散众议院。麦克马洪此举() A体现了总统与议会的相互制约B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C打破了保守派与共和派力

6、量均势D反映了法国封建势力的强大11北京一次会试期间,台湾举人汪春源上书朝廷沉痛指出:“弃此数千百万生灵于仇雠之手, 则天下人心必将瓦解,此后谁肯为皇上出力乎!”此上书的历史背景是()A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B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C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12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高级干部不由选举产生,而是由党魁直接指派;党员也分成三个级别,即“首义党员、协助党员和普通党员”;所有党员必须立下誓约,并加盖指模(即按手印),声明“牺牲自己,服从孙先生,再举革命”。其背景是()A君主专制势力十分强大B领导涣散致革命屡次失败C民主共和已成社会共识D民国时期民主化持续发展1

7、31934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这表明当时()A民主共和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主张B中共开始重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C苏维埃政权有着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D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较大提升141930年,中共中央要求红军将湖南国民党军队“完全予以消灭”,切断武汉长沙铁路,牵制常德,夺取长沙,并攻占岳州,然后击溃江西方面主要敌军,占领南昌、九江,进而“向武汉中心前进”。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

8、央()A坚持秋收起义后红军的进军方向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正确地预判了革命的战略形势15图1是李少言于1942年创作的木板刻画挣扎,该画描绘了一位贫苦农妇咬伤蛮横的日本士兵的情景。这客观上说明()图1 A日军疯狂扫荡敌后抗日根据地B日军大量掳掠劳动力C敌后抗战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D沦陷区社会秩序混乱161918年,俄国召开了酝酿已久的立宪会议。参加会议的3600多万人有900万人选择了布尔什维克党,2100多万人选择了社会革命党。列宁说,“把全部政权交给立宪会议,同样是和凶恶的资产阶级妥协”。于是,人民委员会解散了立宪会议:这主要反映了()A苏维埃政权坚持无

9、产阶级专政B发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C布尔什维克党未得到群众支持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调整的必要性17建国后,中国印制了多种版本的护照。其中1950、1953、1958年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1975年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外交正常化B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C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方针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18二战后初期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对抗,下列对应正确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措施 A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

10、局 经济措施 B C 军事措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A“铁幕演说” B欧洲经济共同体C经互会D越南战争19商代甲骨文中常见大雨、小雨、足雨、及雨、多雨、延雨、雨疾、各(至)雨、来雨、云雨等记录,“一年之中,无月不可以降雨”。这反映出在商代()A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B甲骨文记载内容的多样性C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地位D神权成为维系统治的纽带20唐后期,南方兴建的水利工程数量超过北方,有些水利工程的规模也很大,如练塘、孟渎、仲夏堰等都能灌溉成千上万顷田地以至几个县。而且南方各地开垦了许多湖田、渚田、山田,这使水域、山区的土地也得到利用。这表明()A当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南方呈现可持续发展状态C南方生产

11、力水平的提高D人口增加使人地矛盾尖锐21宋朝常常对农器、粮食、布帛等买卖免税,对民间小摊小贩零星细碎的日常生活品交易免税。据此可知,宋代通过税收( )。A.抑制土地兼并 B.稳定社会秩序 C.促进租佃经营 D.集聚商业资本22康熙帝云:“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栗”;雍正帝则说:“楚地本产米之多素为东南所仰给”。这说明 江浙地区()A农业经济已经衰落 B经济结构变化很大C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D不再种植粮食作物2315世纪,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

12、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下列对此说法认识正确的是()A当时欧洲经济水平全球领先B16世纪后地中海商业更兴旺C利益驱动下的西欧积极探索D英国和荷兰是航海时代先驱241854年,英国作家狄更斯艰难时世中描写英国工业城镇: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上面冒着长长的黑烟;运河被染得又黑又臭。大街小巷都一个样,里而住的人也差不多,他们在同一个时间上班下班,做同样的工作。对他们来说,今天和昨天、明天没有不同,今年和去年也一样。这表明了()A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B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C城市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D工业革命中人们没有人生追求25下表反映了17501900年世界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

13、要原因是()欧洲 美国和 加拿大 拉丁美洲 大洋洲 非洲 亚洲 总计 (百万) 1750 140 1 11 2 95 479 728 1850 266 26 13 2 95 749 1171 1900 401 81 63 6 120 937 1068 A殖民扩张B医疗进步C工业革命D城市发展26“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许多技术成果在被发明之前,其原理已经在理论上被阐明,如电气技术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电学的发展。19世纪是自然科学获得长足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在热力学、电磁学、化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的新进展,并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材料突出强调了()A科学与技术尚未做到真正结合B电的发现是推动新工业的主要途径C科学理论一直落后于技术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发展27有研究表明,中国在1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