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18647155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答案填入答题卡中,否则不得分)1、 “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我们学习“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 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 C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 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有2.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之外,满族、蒙古族、藏族等28个少数民族也过端午节。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29个民族过端午节的习俗多种多样。这一现象说明( )A.在经济落后地区是难以发展先进文化的B.文化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C.不同的区

2、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3、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 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4. 2018年4月,中国南阳第十五届玉雕节暨国际玉文化博览会在南阳开幕。南阳玉文化历史悠久,经过南阳人长期的雕刻研发已经名扬天下,带动了南阳经济的腾飞。这表明(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A B C D 5、正是日本“右倾化”的文化恶化了中日关系

3、,并最终会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造成严重影响。这说明( )A、中日两国文化存在着根本冲突 B、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决定两国政治分歧不可调和C、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重大影响D、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决定作用6.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为人们提供文化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且能有效刺激内需,形成新的消费市场,有效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主要表明( )A.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B.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C.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D.文化促进经济发展7、一个人是否具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其核心和标志是( ) A、科学知识水平

4、B、行为态度和文明礼节C、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8、2018年6月10日,第十届端午文化节在北京开幕,粽子几乎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我国各地饮食习惯是有差异的,南方人爱吃咸肉粽子,北方人粽子馅往往是甜的。这表明( )文化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交往方式 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有相应的物质载体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特色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A B C D9、2013年2月19日,“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罗阳等人被评为“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他们或大爱无疆散播无限温情,或爱岗敬业做出突出贡献,或百善孝为先推动时代进步,向社会传递

5、了“正能量”。这说明( )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大众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ABCD10、下列语句中,反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特点的是(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 B. C. D.1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迅速跻身微博热门话题榜。人们热议的不仅是片中让人垂涎欲滴的中华美食,还有片中所流露的让人感动的人文关怀,及其所引发的亲情、乡愁。由此可见,这部纪录片( )A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B激发了全民族文化创造力C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1

6、2、每当中华民族面临重大困难的时候,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或“非典”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A文化为人创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13、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 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这说明: ( ) 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 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中原文化是先进文化而岭南文化是落后文化; 客家文化的独特性表明与其他文化没有共同之

7、处。A、 B、 C、 D、14、某网友在微博上发起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信息被关注和转发,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社会公众参与街拍、慈善基金参与救助、警方调查核实“关注产生力量,围观改变中国”。由此可见 ( )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影响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力量深深根植于信息传递过程中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文化交流是永葆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A. B. C. D.15、“中国网事感动2018”评选活动借助于因特网和手机媒体来进行,广大网友可通过网站、微博和手机3种方式进行投票,被称为“中国网事让鼠标顶起草根英雄”。这说明 ( ) A.大众传媒已完全代替了旧的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

8、手段 B. 现代信息技术是文化传递、共享的动力和源泉 C.大众传媒能够打破时空局限,促进文化的传递、沟通、共享 D.科技进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16、“石头、剪刀、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它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 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又传到了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全世界。这体现了 (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7、在我国,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这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8年6月12日正是我国的第十二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

9、“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文化遗产( )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A B C D18、每年的5月9日是母亲节。在母亲节这天,日本人送给母亲的是红石竹,泰国人送茉莉花,大多数国家通常是送康乃馨,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而中国人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这说明( )。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无国界,民族节日所具有的特色正逐渐消失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A B C D19、2018年6月13日第十

10、一届非洲工艺品博览会在尼日利亚首都举办代表中国首次参加的南京工艺品剪纸、云锦、秦淮彩灯等在现场大受欢迎销售火爆。这说明:( )A.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B.世界各国都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C.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D.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20现在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目却“漠不关心”了。如此发展下去,带来的后果是()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统一 B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C失去民族特色,削弱民族凝聚力 D能够使我们国家尽快与世界接轨21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欢庆;台湾各地举办多项活动庆祝,民众纷纷赶回家吃月饼赏月,不

11、亦乐乎。下列有关民族节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B.海峡两岸共同庆祝民族节日体现着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C.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D.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可以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22中国古代的海外移民是侨居性的移民。华侨在海外的活动,不仅促进了海外诸国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往来,而且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这主要表明( )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D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民间生活最大的事。据此回答22-23题。23. 对于常年在外打拼

12、的年轻人来说,春节不只意味着一票难求的拥挤春运,还有无所不包的回家“拷问”。对于长辈来说,关心下一代的方式就是问候生活和工作,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则觉得婚恋、薪酬等属于个人隐私,不愿意被过多追问。这说明了( )传统文化的继承出现了断层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A.B.C.D.24. 时代在变迁,但春节仍然是亿万中国人不变的情结,虽然电话、网络拉近了时空距离,但是为了能与家人吃一顿年夜饭,大部分中国人在春节前穿越了大半个中国。这说明( )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13、B.C.D.25、关于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A、 B、 C、 D、一 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来,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非选择题(三小题,共50分)26材料一:安徽某地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变化状况2012年2018年文化消费支出(元)文化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文化消费支出(元)文化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422.758.03406.2226.1材料二:根据国际经验,如果人均GDP达到l600美元,文化消费在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