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更迭德终始说是巧合吗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45522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代更迭德终始说是巧合吗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朝代更迭德终始说是巧合吗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朝代更迭德终始说是巧合吗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朝代更迭德终始说是巧合吗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朝代更迭德终始说是巧合吗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朝代更迭德终始说是巧合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代更迭德终始说是巧合吗(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朝代更迭五德终始说是巧合吗木宋克土唐,金元克木宋,火明克金元,水清克火明的朝代更迭的说法,五德终始说是巧合吗?对于任何当权者来说,开国后的头等大事,就是向老百姓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推翻前朝?为什么坐天下是我?为什么你们被我统治是合情合理合法合适的?这些关系到一个政权的合法性。具体到中国,最权威的政权合法性认证者是天,这个天不是玉皇大帝,而是宇宙最根本的自然规律,谓之天道。历代统治者需要做的,就是证明自己是天道的选择,代表老天爷来统治你们,这就是所谓“神膺天命”。三代之时,这种论证的联系比较简单粗暴。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复杂,统治者们发现旧有操作系统不

2、足以满足对政权合法性的论证要求,他们需要升级,有了客户需求,就有开发组。于是从春秋开始,许多人都投身到这套系统的开发中来。比如儒家开发了“克复周礼”;法家开发了“以法治国”,墨家开发了“兼爱非攻“,等等等等。诸子百家的程序员纷纷跑到各国去安装调试,游说领导人说你们用了我这套系统,统治效果就能大大提高。各国领导人有的装了,有的没装,有的装了又删除了,有的删除了不说还把程序员干掉了。总体乱得很,史称百家争鸣。到了战国,出现了一位阴阳家的大牛,叫邹衍。邹衍仔细做了客户心理分析,把客户需求提炼成两点:1 系统原理要浅显易懂,老百姓都能看得懂。比如周易虽然博大精深,但对数学能力要求高,不适合推广。2 系

3、统要有足够的开放性,以方便统治者修改。于是他集阴阳家之大成,推出了五德终始说不是始终正式开放下载。它的基本运转原理是:天地万物可分为五行,五行代表了天地之间的五种德性。五行之间,相生相克,这五种德性之间,也是相生相克。而每一个朝代,都代表了一德。政权为什么更迭?因为旧德为新德所克制,这是合乎天道的,往复循环。这个系统好就好了,它完全满足那两个需求。一来,它把政治问题简化成一个物理问题。前朝如果是火德,那么被后朝的水德灭掉,水克火嘛,水浇到火上,不就灭了吗?前朝是金德,那么后朝是火德,火克金,也很容易理解,金属扔火里就化了嘛。老百姓能看的懂。二来这套系统的开放性足够好。五行是宇宙基本的五种元素,

4、你可以在任何东西里找出来这些属性,怎么说都成。侯宝林先生的作品阴阳五行,做过生动诠释。邹衍根据这套理论,还发布了几个补充包,把五行与五个方向、五种颜色等等做了联系。比如中央属土,黄色;北方属水,黑色;东方属木,青色;西方属金,白色;南方属火,红色。那么有人问了,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哪一朝是什么德呢?邹衍说,如果你是天命所归的话,那么会有各种预兆,从预兆里就能判断出你的德性。然后邹衍对这套系统进行了实操。黄帝属土,曾经见过大蚯蚓,所以德性为土。木克土,所以接替的大禹是木德,大禹曾经在冬天见过绿色植物。金克木,所以接替夏的是商汤,征兆是有”金刃出于水“。火克金,所以接替商的是周,征兆是有赤色的鸟在周社

5、上空飞。所以你们看,这套系统,恰好后朝克前朝。邹衍的这个算法,叫做五行相胜。这套系统推出以后,广受欢迎,尤其是被吕不韦所喜爱。在吕氏春秋里,吕不韦指使代笔集团对五德终始说做了专题介绍,还进行了发挥。”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 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於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 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

6、其色尚黑“ (吕氏春秋应同)吕不韦及其代笔集团沿用了邹衍的世系,但稍微做了修改。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后一句话:周是火德,那么取代周的,一定是水德王朝。那么七国里谁最水呢?史记封禅书给出了答案:“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所以秦统一六国,是天命所归。这开了五德终始操作系统一个先河:不是我看到什么征兆,去应什么德;而是我觉得自己需要用什么德,去伪造一个征兆。这就是邹衍这套系统的优越性了,面对对象开发,你可以进行修改,以适应政治现实。秦始皇登基以后,觉得这个说法非常好,于是宣布秦为水德,还把黄河改名叫德水,并宣布全国服色尚黑。水德对应的颜色是黑色,所以在秦代,黑色是贵色,只有皇帝和高级

7、官员在正式场合穿的礼服才能是黑色。到了西汉建立以后,有人问刘邦咱们算啥德?刘邦想起一件事,当年他打进咸阳,看到秦朝祭祀的是四方天帝,青、白、赤、黄。刘邦一掰指头,说不对啊,应该有五帝啊,黑帝哪去了?他一拍脑袋,说看来它跟我有缘分,是等着我给它立庙呢!于是刘邦吩咐人建了黑帝庙。建国以后刘邦想起这件事,一拍大腿,说咱们跟黑帝有缘分,黑属水,那就水德吧。周围一群大臣噗地一口血喷出来,别了好吗?秦是水德啊,你推翻了秦朝,土克水,汉该是土德啊!不过吐血归吐血,领导发话,谁敢说您错了?这时候站出一位好汉,新封北平侯的计相张苍。张苍心算了一下,告诉刘邦:暴秦刑法严酷,这种朝代只算是法国,根本不配当德国。所以

8、咱们大汉,是上接周德,周是火德,所以咱们汉是水德。张苍是个优秀的程序员,他开发出了系统的新应用,不光征兆可以改,甚至谁算哪一德也能改,太开放了,太好用了。邹衍-吕不韦的世系计算,被张苍修改了一下,变成了下面的模样。是汉初就被生拉硬拽地应了水德。刘邦还特意在上邽郡建造了一座天水祠,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是水德王朝。 后来这祠堂地域扩展,分出一郡,即天水地名的来源。张苍的说辞刘邦接受了,可却难以服众。从王朝气质性格来说,汉代的星座是处女座。这种五德不协调的说法,让许多处女座的人觉得不可容忍。贾谊先跳出来,给汉文帝上书,嗷嗷地说要改成土德,结果被踢去了长沙。很快又有跳出一个方士公孙度,对汉文帝预言说根据

9、符谶,过些日子将会有一条黄龙出现在成纪(今天甘肃省静宁县),黄色在五行里配的是土,所以汉朝应该奉行土德才对。这招特别狠,因为我说看见就看见了,谁也没法证明我没看见。结果几天以后,果然有人说在甘肃瞅见黄龙了。张苍因此下台,哭着回家养老去了。公孙度这招,后来被后世纷纷效仿。公孙度眼看要成功,却不防他有个猪队友叫新垣平。新垣平也是方士,也想走公孙度的路线。他跟汉文帝吹嘘,我这儿有个玉杯,是仙人给我的,叫人主延寿。汉文帝一听特别高兴,颇为信重他。新垣平得意忘形,开始胡说八道,吹嘘自己能有各种异能。不料张苍对方士怀恨在心,他偷偷调查,居然找到了帮新垣平在玉杯上刻字的工匠,于是立刻上书揭发。 结果新垣平就

10、此完蛋,而汉文帝觉得方士都不可信,公孙度也连带着倒了霉,改德之事又没谱儿了。一直到了汉武帝,有三个处女座的大臣联名上书,一个叫公孙卿、一个叫壶遂,还有一个当时担任太史令的司马迁。他们上书说现在的历法乱七八糟,尤其咱汉朝得到天下之后还没有改过“正朔“,得整顿一下,恢复夏历。而且德性也不对,应该改回土德。当时他们三个有个强劲对手,叫董仲舒。董仲舒自己开发了一套系统,叫三统论:”商为白统,建丑;周为赤统,建子;当有新王,为黑统,建寅”,意思是说商白周赤接下来的朝代应该是黑统。这是以汉代水德倒推回去的结果,说服力不够。但汉武帝不太想得罪董仲舒,就把两边糅合了一下,正朔按董仲舒走,德性按司马迁的来。于是

11、汉代至此,终于改回到了正确的德性。而正朔呢,则用的太初历,也称夏历。武帝还根据新历法的名字,把这一年改元为太初元年。说句题外话,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里也提到过这个三统论,还半开玩笑地说:“法西斯主义正黑统,资本主义正白统,共产主义正赤统。”本来这事都定了,结果西汉末年又横升波澜,出了两位皇家图书管理员,一对父子刘向、刘歆。这对父子学问很大,但毛病也不小,而且有俩毛病。一是喜欢伪造古书,伪造篡改了一大堆东西,假称上古遗留,这些假货一直到清代,小学家们花了百多年才算摘干净。康有为一炮走红的新学伪经考,就是打刘氏父子的假。二是喜欢谶纬之学,特别迷信。有人根据汉书五行志的记载作统计,算出刘家父子所

12、推测的各种天灾人祸、灵异事件,以及祥瑞预示,总共有一百八十二件,发表相关理论二百二十六则。你说有多闲。他们俩有一天读易经,猛然间发现里面有一句话:“帝出于震”。父子俩琢磨开来,五德终始都说第一代人主是黄帝,可是根据五行学说,黄帝的位置是在中央,属土,震则位于东方,属木,这不矛盾吗?于是刘向父子赶紧又去翻董仲舒的著作,发现原来“帝出于震”的“帝”并不是指黄帝,而是指的伏羲,因为伏羲一向是位于东方的,所以“包羲(伏羲)氏始受木德。”刘氏父子一看,精神大振,邹衍算错了,德性不是这么排列的。他们继续研究,发现算法也有问题。邹衍是五德相胜,后朝克前朝,这个太生硬了,天道是仁,所以不是相克,而是相生,所以

13、应该是五德相生,前朝的德生出后朝的德。根据这两点发现,刘氏父子给系统做了一个全面升级:首先德性的源头是伏羲,黄帝排到第三;其次,五德相生,不再是相胜。所以伏羲的木德生出炎帝的火德,然后火德生出黄帝的土德,以次类推。再次,原来的世系名单太短,刘氏父子楞把黄帝、少昊、颛顼、帝喾一家四代人分成四德,再加上尧、舜以及原来就有的几位,变成这么一份新的世系表。按照这份表重新计算,那么汉代应该是继承周的木德,木生火,所以该是火德。史记里有一段故事:”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 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

14、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我们知道了汉代的德性变化以后,对这个故事就会有疑问了。这个故事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刘邦是赤帝子,而汉的火德到了刘氏父子提出来,在汉初刘邦应该是认的黑帝才对。顾颉刚就认为,这个故事是刘氏父子伪造的,以他们的尿性干得出来。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火德之说正确,不惜往史记里塞进去这么一段私货。当然,也有人认为,刘氏父子再能伪造,也只能伪造自己身边的书,改不了全天下的

15、史记,可现在流传下来的版本都有这个斩白蛇的故事,所以说这个赤帝跟德性没关系,是另外一个系统的五方帝王。这段悬案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刘氏父子搞出这东西,开始没人信,只有一个老同学信。这个老同学姓王,叫王莽。王莽认为汉是火德,那么我要篡汉,自然火生土,我是土德。王莽还开了一个先河,认祖宗。他自认土德还不够,还宣称我的祖先也是土德,所以才应到我这里来。那么王莽认的祖先是谁呢?看上图可知,一共有俩,黄帝,以及舜。于是,西汉初始元年十二月,最离奇的一幕终于出现了。一个名叫哀章的梓潼人捧着一个铜盒子来到汉高祖刘邦的祭庙前。盒子里有一份“赤帝行玺刘邦传予黄帝金策书”,收件人是王莽。光看这名字就昭然若揭了

16、:刘邦冠以赤帝之名,自然是火德。这书也不是给王莽的,而是给黄帝的,黄帝是土德。后世有人捡到过一枚新莽时期的古铜权,上头铭着八十一个字,劈头就写:“黃帝初祖,德匝於虞,虞帝始祖,德匝於新据土受德,正号即真” 把王莽的规划路线说得清清楚楚。王莽天下,民不聊生。当时的民众对王莽非常痛恨,诞生了两个凡是:凡是王莽支持的我们都要反对。凡是王莽反对的我们都要支持。结果,王莽篡了并没被官方承认的汉火德,老百姓起兵造反的时候,反而强烈要求恢复汉的火德刘秀起兵的时候,造过一句谶言: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可见他也要以火德为旗号,来恢复汉室了。到了他坐下天下,“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 汉代的官员服色,就此从黄色变成红色。顺便说一句,刘秀定都洛阳。洛是水字边,与汉的火德不利,他大笔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