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理开发油气田几个问题的探讨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42578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合理开发油气田几个问题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关于合理开发油气田几个问题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关于合理开发油气田几个问题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关于合理开发油气田几个问题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关于合理开发油气田几个问题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合理开发油气田几个问题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合理开发油气田几个问题的探讨(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合理开发油气田几个问题的探讨(一) 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在关于优化能源结构中明确指出要“合理开发石油资源”。这是我们在开发油气田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 合理开发油气田,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油气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从我国油气资源的具体条件出发,我国油气资源的发现还有相当的潜力,坚持不懈地扩大勘探领域,不断地增加油气储量始终是油气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位的工作。对已经开发的油气储量,坚持不断创新,采用各种适用的新技术提高油田采收率,是油田开发本身的重要课题,上述二者的结合是实现油气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石油是国家重要战略物质,影响到国家的安全。世界上各

2、个国家都选择了本国对石油资源的不同储备方式以保证国家的安全,20世纪60年代,石油工业部党组曾把大庆长垣的一个整装高产油田喇嘛甸油田作为战备油田。70年代开发的江汉油田也作为平时试生产战时高产的战备油田。现在我国已从石油输出转变到石油进口,开采利用两种资源,更增加了石油安全的重要性,除了必须建立一定数量的石油商品储备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外,要尽力保留一定数量便于动用的后备油气储量以应付特殊环境下的石油需求,对那些在全国原油产量具有举足轻重的油田,更应从长远的角度实行合理开采,使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合理开发油气田,既要遵循油气田开发的一般规律,又必须研究本油田开发的特殊规律,我国陆相油气田类型众

3、多,有不同的开发模式,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油田,仍然具有不同性质的差异性,任何一个油田的开发,既要借鉴同类油田开发的经验,又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把油田开发的普遍原理和本油田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油田开发工作者既要善于向别的油田学习,也要善于从自身的经验和教训中学习,不断提高我们的开发水平。 一个油气田与油气区的开发,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但是油气田开发的决策、方案、部署等工作则要在油气田开发初期完成,在油气田开发初期对油气田本身认识尚少的阶段所作出的各项决策要完全避免不符实际是难以做到的。这样就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既要做敢于斗争的实践者,又要在实践中善于

4、修正错误只要我们勇于实践又善于学习,努力避免犯不可改正的错误是完全可能的。下面就合理开发油气田经常碰到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节“争取较长时期稳定高产”是我国油气田开发重要的方针 油气田开发和其他矿业一样,都是根据其资源的自身条件,遵循一定的方针政策进行生产,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正规开发玉门老君庙油田及克拉玛依油田起,以及六七十年代开发大庆油田、渤海湾地区等油田,都曾有明确的开发方针政策,其中重要的莫过于“要求长期稳定高产”这一条。经过了数十年油田开发实践的不断检验和充实,原石油工业部于1988年颁布的油田开发管理纲要中重申“油田开发必须贯彻执行持续稳定发展的方针,

5、坚持少投入,多产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严格按照先探明储量,再建设产能,然后安排原油生产的科学程序进行工作部署。油田生产达到设计指标后,必须保持一定的高产稳产期,并争取达到较高的经济极限采收率。”这代表了历史阶段中取得的共识。当前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有一种倾向以经济效益为前提否定“高产稳产”的提法。我们觉得应该历史地看待这一问题。一、大庆油田开发是实现较长时期稳产高产方针的典型范例 大庆油田投入开发的初期,就立足于油田的地质特征,调查研究国外20多个油田开发的状况,充分吸取了我国玉门、克拉玛依等油田的经验教训,首先制订了大庆油田开发的总方针,即“以提高油田采收率为核心,

6、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稳定高产”。同时确定“早期内部切割注水,分层开采,多次布井”等开发措施。全油田从上到下,都围绕长时期稳产高产这一方针,做扎扎实实的工作,石油工业部领导康世恩同志形象地比喻说:“我们要把稳产贴到脑门上”。意思是什么时候都不应忘记油田稳产。这当然是我国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国民经济对石油的迫切需求这些形势决定了必须这样做的。 为了保持较长时期稳产高产,在安排产量时,留足后备力量。部领导向有关部门和技术干部交待,排产量和作规划有三点要留有余地:一是切割注水行列井网,两排注水井之间,三排生产井中间那排生产井产量先不考虑;二是大庆油田当时有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三套油层,先动用萨、葡

7、油层组,高台子层暂不考虑;三是当时大庆长垣北部主要油田有喇嘛甸油田、萨尔图油田、杏树岗油田。先开发萨、杏两个油田,喇嘛甸油田是带气顶、小而肥的油田,暂不开发,留作为“战备油田”。甚至规定:“开发动用喇嘛甸油田,没有部党组全体成员举手同意,不能动用开发”。 大庆油田强调较长时期稳定高产,绝不是单纯的低产求稳,而是在把油田储量搞清的基础上,采取早期注水的措施,保持油层有足够的驱动能量,攒足了高产稳产接替的后劲来实现的。当时提出总压差不超过5个大气压,就是服从这个总方针的一条具体政策界限。 大庆油田在实现较长时期的稳定高产总方针过程中,随着开发时间的推移,根据对油田静态的再认识和动态变化的反映,人们

8、的思想也在不断深化与发展着。在20 世纪60年代曾一度强调均衡开采,提出注水井排水线均匀推进,定出每口井的分层注水量,分层产油量,分层压力,分层产水量;达到产量、压力、含水稳定,实现油井迟见水的开发措施(当时称“四定三稳迟见水”)。在实施过程中对好油层严格限制注水,对水线突进部位,甚至停止了注水。实践证明,由于大庆油田具有多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均衡开采是不可能实现,水线齐头并进同样是达不到的,只能按照油层非均质特征和油水运动客观规律,因势利导,实现接替稳产。 70年代初期,当时油田地质总负责人闵豫同志深入到采油一线进行调查,经过详细的观察分析,发现了非均质多油层油田开采不均衡性的多种表现和对

9、策:注水后,一口油井见效后油层能量充足,生产能力旺盛,在保持注采平衡的情况下,要不失时机地夺高产,充分发挥注水的“水利”。这和过去的不顾注采平衡,放大油嘴采油,是根本不同的。如果地层压力保持过高,油井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反而不利。由于存在这种不均衡性,对一个区块。则可以通过不同井点调控,使其保持一定时期高产稳产;对一套层系可以通过不同层的调整,达到一定时期高产稳产;对整个油田就是针对不断变化了的层内、层间、平面矛盾,运用层间接替,井间接替等调整手段,来实现油田较长时期的稳定高产。闵豫同志的观点,得到油田领导和技术人员的普通支持与赞同。认为这是处理高产稳产关系,贯彻油田开发总方针,在思想认识上的突

10、破,是辩证唯物论的灵活运用。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继续实践和发展,就探索出了合理开发油田实现较长时期稳定高产的办法,即对一个油田,从单一的井点适时夺高产稳产的方法,发展到以层系、区块互补接替保持高产稳产的方法;而对一个大油区,则可以油田之间互补接替,来保持整个大区的高产稳产。一个大油区,绝对应该避免产量大起大落。 大庆油田在贯彻执行油田开发总方针,实现稳定高产合理开发油田的道路上,也是不平坦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油田开发建设受到严重干扰,1970年油田出现油层压力下降,原油产量下降,油田含水上升的被动局面。面对这一形势,遵照周总理恢复“两论”起家基本功的指示,经过3年艰苦细致的工作,才基本扭转了

11、“两降一升”的局面。在形势稍有好转的时候,有人打算把大庆产量指标定高一点。1972年石油工业部一次会议讨论全国油田生产规划,当时主持部全面工作的康世恩同志听完大庆油田汇报后,焦急地说:“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指标,不能定得太高,把油田搞得手忙脚乱,穷凶极恶地抢油,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康世恩同志坚持依据大庆油田开发的实际,从稳产考虑,把准备原定的原油生产指标调下来,使油田开发继续按照开发总方针不断发展。 1973年按国务院指示,开发了战备油田喇嘛甸油田,1975年以后,大庆油田的产量大幅度攀升,在此情况下,油田党委书记宋振明同志提出了“高产上5000104t稳产10年”的奋斗目标,并广泛发动干部、技

12、术人员、工人围绕这个目标开展大调查大讨论。包括对油田地下形势分析、采油工艺技术发展、地面集输流程调整、国外油田开发资料等多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上5000104t 稳产10年进行具体研究。预计从1976年稳产到1985年,在综合含水达到70时。油田采出程度将达到31左右。根据大庆油田小井距先导性试验结果,油田水驱最终采收率可以达到50,说明以上目标的实现是有可能的。但小井距试验和实际生产的井网、层系有所区别。到底能否实现高产上5000104t稳产10年的目标,还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又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工作,开展了相应的攻关,在此基础上编制出大庆油田原油年上5000104t稳产10年的正式规划。到

13、1976年1月,又经油田技术座谈会的讨论后,报到石油化学工业部得到批准。 由于坚持油田开发总方针,油田高产5000104t稳产10年的工作做得扎实可靠,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贯彻执行,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大量艰苦的工作,大庆油田高产上5000104t第一个稳产10年的目标到1985年圆满完成。1985年生产原油5528104t,10年期间油田综合含水率由3065上升到7328,年产油从5030104t上升到5528104t,而同期新增可采储量2915108t,从而为下一步保持年产原油5000104t以上继续稳产,准备了一定的资源条件和发展空间。在5000104t高产实现第一个稳产10年以后,大庆

14、油田进一步制定年产5000104t再稳产10年的第二个规划,于1995年又圆满完成了高产5000104t 第二个稳产10年的规划目标。从1996年开始进入“九五”期间,大庆油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审时度势,提出“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油田开发战略,具体按照“发展稳油控水技术,加快三次采油步伐,深化油藏地质研究,优化规划方案设计,加强油田管理,提高开发总体效益”的部署。经过努力,到2000年,又在年产5000104t以上的水平,稳产了5年,大庆油田的开发实践是贯彻油田开发总方针实现长期稳定高产的典范。 二、我国还有一批油田实现较长时期稳定高产 在已开发的众多油气田贯彻执行油田开发

15、总方针,处理高产稳产关系上,有不少油田或油区,既学习大庆油田开发的基本经验,又不生搬硬套大庆油田的具体经验,而是从本地区、本油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中贯彻较长时期稳产高产的方针,创造出多样化的开采经验,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油田开发理论和实践。 1常规稠油油藏孤岛油田开发创新水平 孤岛油田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是一个以披覆背斜构造为主的复式油气田。主力含油层系为上第三系馆陶组上段。油层为砂泥岩互层,具有高渗透、高饱和、胶结疏松、易出砂的特点。油层埋藏深度为11201350m。油层亲水性强,原油粘度地面平均2159mPaS,地下平均为65mPas,地饱压差为1530MPa。该油田于1965年发现

16、,1971年以前为详探一开发准备阶段,1971年投入大规模开发建设。经历了五个开发阶段:即天然能量采油阶段,低含水采油阶段,中含水采油阶段,高含水阶段,1992年7月以原油田综合含水90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孤岛油田从1981年进行细分层系调整,对控制含水上升起了重大作用。1983年开始下70mm泵进行试验,两年下大泵207口井,使油井单井日产液量提高到372t,1980年年产油量 382104t,1984年达到441 104t。1992年以后特高含水期采油,年产油量为474104t 。年产400104t以上连续稳产了12年,实现了较长时期的高产稳产。 孤岛油田的开发是胜利油区常规注水开发的多层砂岩整装稠油油藏中开发最早、效果很好的油田。该油田的开发是对常规稠油出砂油藏开发的大胆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