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校区语文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41565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校区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东校区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东校区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东校区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东校区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校区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校区语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被看做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一组信息。在本质上文化是非物质的,但它往往附着于某些物质上得以流传,如建筑、石刻、竹帛纸书等。更有一些直接借助人脑储存,如口头流传的一些史诗、歌曲等等。文化应分为不同功用,如政治(古人称“经邦济世”之术,与现在的经济概念有些不同)、娱乐功用以及在科学技术、观念和信仰等方面的功用,这些功用不应混淆。文化中最早出现的大概就是娱乐功能。鲁迅所说原始人抬木头时发出的“吭唷吭唷”之声,渔猎之族在石头和崖壁上刻画动植物形象,这些行为都没什么功利性,

2、只是为了愉悦身心而已这些行为后来被我们称为文艺。宽泛一点,饮食文化之类也可列入其中。多样性是娱乐性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点,保持和发展多样性、拯救濒危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假如哪天我们只能听到超级女声一种声音岂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国家消亡的主要原因是政治腐败,军事、经济落后,与文艺没有太大关系。中国早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学艺术,推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文化。近两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衰落不过在近一、二百年。只是腐败的统治者往往将大量社会资源用于享受这种精细的文艺,造成批判者迁怒于这些娱乐性的文化功能。文艺本没有亡国的罪过,不是“后庭花”亡宋,而是宋朝有问题的政治和军事体制。文人不解,讹

3、传至今。文艺本质上是没有功利性的,我们不应对此要求太多。对本土的、外来的文艺都不必以有用无用权衡,只要无害即可。但文艺在许多情况下能被附有许多功利性的功能。如战争中的军歌等等。寓教于乐,更容易被人接受。但这不意味着没有“教”的“乐”就应该淘汰。中国文化是唯一不被宗教左右的成熟文化。过去西方学者认为这是原始文化的特征。通过更多地了解中国交化,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已越来越少。但又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宗教是儒教。其实在中国虽然常将儒道释三者并立称为“三教”,许多地方神庙中也供奉孔子像。但儒其实只是儒学,它主要传播一种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一观念对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和国家的稳定极为重要,因此被历届统治者推崇。

4、它有很多积极的因素,也有自身的和后来统治者为强化自己的统治加入的消极因素。如反对变革、维持现有秩序以及一些落后的伦理观。中国现在到处建孔子学院,希望要有选择地传播儒学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要把那些糟粕也宣传出去。尤其不要自己继承。传播出去害人,继承则害己误国。经过几千年积淀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全人类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之一。我们任何一个个体对她的了解都是管中窥豹。连钱钟书这样的国学大师也只敢将自己的文集称作“管锥篇”,像我们这些知之不多的人更不能妄下“无用”或“过时”的结论。(选自环球时报2011年12月,有删改)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就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

5、生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一组信息。B文化有的往往附着于某些物质得以流传,有的直接借助人脑储存。C文化应分为不同功用,文化中最早出现的可能是娱乐功用。D西方学者认为,不被宗教左右是成熟文化的原始特征。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用“鲁迅所说”之例是说明饮食文化之类也只是为了愉悦身心而已。B第段用“后庭花”之例是说明造成批判者迁怒于娱乐性文化功用的原因。C第段用“战争中的军歌等等”之例说明文艺能被附有许多功利性的功能。D末段用钱钟书之例说明我们更不能对中华文化妄下“无用”或“过时”的结论。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向国外传播文化应该遵奉“扬弃”的原则,自

6、己不愿继承的,也不要勉强塞给别人。B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将反对变革等一些落后的伦理观加入儒学。C作为“三教”之一的儒教,其传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极为重要。D像超级女声这种文艺节目的出现让我们认识到发展娱乐性文化的多样性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中者拔为将。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太祖十年,国王木华黎南下,俊迎降。十四年,以劳擢知中山府事,佩金虎符。金将武仙据真定,诸城皆应仙。俊率众夜入真定,逐

7、仙走之。十五年春,中山府治中李全叛应仙。俊方屯曲阳,仙来攻,败之黄山下,献捷于木华黎。及仙以众降,木华黎承制授俊龙虎卫上将军,行元帅府事,屯藁城。俊谒木华黎曰:“武仙奸黠,终不为我用,请备之。”木华黎然其言,以俊为左副元帅,升藁城县为永安州,号其众为匡国军,兵、民之事,一委于俊。二十年,仙果杀都元帅史天倪,据真定叛。俊以孤军居反侧间,战士不满千人。仙攻之,不能下,乃纵兵蹂民禾。俊呼语之曰:“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仙惭而去。久之,俊复夜入真定,仙败走,乃纳史天倪弟天泽为帅。太宗四年,会诸军围汴。明年,金主弃汴奔归德,追围之。金兵夜出薄诸军于水,俊力战死之。时年四十有八。俊早丧父,事

8、母以孝闻,待亲故皆有恩意。克汴时,以侍其轴为贤,延归教诸子。尝曰:“射,百日事耳。诗书,非积学不通。”屡诫诸子曰:“吾一农夫,遭天下多故,徒以忠义事人,仅立门户,深愿汝曹力田读书,勿求非望为吾累也。”临阵,勇气慑众,立矢石间,怡然若无事者,虽中伤亦不为动。每慕马援为人,曰:“马革裹尸,援固可壮。”故战必持矛先士卒。或谏,俊曰:“我人臣也,敌在前,不死,乃就安避危乎!”初,太宗即位,朝于行在,诸将献户口,各增数要利。吏请如众,俊曰:“民实少,他日需求无应,必重敛以承命,是我独利,而民日困也。”藁城有三百余人克期作乱,事觉,戮其渠魁,余并释之。深、冀二州妖人惑众,图不轨,连逮者数万人,有司议当族。

9、俊力请主者,但诛首恶。节度使刘成叛降武仙,俊下令曰:“叛者成一人,余能去逆,即忠义士,吾畀其资产,仍奏官之。”众果相率来降。沃州天台寨既降,他将利其子女,欲掠之。俊曰:“城降而俘其家,仁者不为也。”力止之。为政宽明,见人善治田庐,必曲加褒奖,有惰者,则怒罚之。故所部完实,民惟恐其去也。 (节选自新元史)【注】其轴:人名。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四年,以劳擢知中山府事 擢:提拔。 B兵、民之事,一委于俊 一:全部。 C以侍其轴为贤,延归教诸子 延:招请。 D余能去逆,即忠义士 去:除去。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董俊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A国王木华黎南下,俊迎降 见

10、人善治田庐,必曲加褒奖 B俊率众夜入真定,逐仙走之 事觉,戮其渠魁,余并释之 C俊复夜入真定,仙败走 立矢石问,怡然若无事者 D败之黄山下,献捷于木华黎 是我独利,而民日困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朝贞祐年间,藁城县令比武招兵,董俊因箭术高超而被提拔为将领。元太祖十年,他迎降国王木华黎。B金将武仙被打败后率众投降,但后来又杀害大元帅史天倪,凭借真定叛乱,董俊再次夜袭真定,打跑了他。C董俊特别孝顺母亲,对亲戚朋友也都有恩惠,他奖赏善治田庐者,处罚懒惰者,所以百姓都不愿他离任。D董俊在处理藁城人预谋作乱、深冀二州妖人惑众以及刘成反叛的案件中,都主张严办首恶,不问胁

11、从。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俊谒木华黎曰:“武仙奸黠,终不为我用,请备之。”(5分)_ (2)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5分)_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夜归周密【注】筇:此代指竹杖。(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_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答:_(三)默写(6分)10.根据课文填写下列空缺的名句。(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明作者的傲气与不屈,同时流露出对权贵的蔑视的句子是( ),( )。(2)苏轼赤壁赋中,作者用( ),( )两句话

12、,描绘了客人吹洞箫让蛟龙起舞,令寡妇哭泣。(3)在登岳阳楼中,表现洞庭湖的浩瀚无边的句子是( ),( )。三、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瞿秋白:观念的精英 锕嵴宏1935年春天,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瞿秋白被捕,年仅36岁的他在狱中写下了多余的话,之后不久即从容就义。多余的话是20世纪革命文献里罕见的一篇内心独白。瞿秋白不仅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还曾一度主持过政治局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但他自认政治能力薄弱,担任政治领袖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他自认骨子里是一个旧时代的“文人”,而这种“文人”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残余”。他说他实际上是一个“懦怯”的书生

13、,杀一只老鼠都不会和不敢的,而真正的懦怯更在缺乏政治上的自信力,没有为自己的见解奋斗的勇气。经常觉得对方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熟谙孔夫子的忠恕之道。当时担任第三国际领导人的布哈林曾经为此批评过他。瞿秋白说,他自己有许多典型的“弱者的道德”忍耐,躲避,讲和气,希望大家安静些,仁慈些。故此,他觉得自己在政治舞台上只是扮演一定的角色,而这毕竟不是自己的生活,他早已感到疲惫、厌倦。瞿秋白痛感自己是一个政治舞台上的“多余人”,早该下场了。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比如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等;还有一种是“行动的人”,比如政治家、宗教领袖、军事家等等。“观念的人”对观念、思想有一种很强的

14、感悟甚至创造能力,但也常常因此思想复杂,从而影响到行动的果决;有一种道德的洁癖,有的为了捍卫自己的理念而不肯做出任何妥协。“行动的人”则往往基本见解一旦形成就坚定不移,敢于斗争而又善于妥协,不害怕弄脏自己的手,也不害怕流他人的血。因此不论是瞿秋白,还是在他之前及之后担任过党领袖的前清秀才陈独秀和留美学生张闻天,看来都还有较多的知识分子脾气,他们对于政治权力似没有很强烈的欲望,这种最高权力往往像是送上门来的,即使得到了它,他们也似乎没有足够的牢牢把持住它的强烈意志和欲望。瞿秋白看来更是相当典型的“观念的人”而非 “行动的人”,且不是一种思想观念的固执者,而是一个深具怀疑精神的人,同时他又具有艺术家的气质,也是古代“读书种子”的后裔。传统社会曾经是这种读书人的天堂,而20世纪则成为他们的地狱,新的时代和社会已不再需要这种传统的士大夫文人。但为什么瞿秋白还是一度进入了政治局这一党的权力中枢?这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