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638169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并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本文故事引人入胜,叙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在写法上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在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通过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对伽利略的嘲讽的描写,衬托出了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说明了伽利略在双方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他在冒着多么大的风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大胆怀疑、相信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二是结合理解课文,

2、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1.认写生字。正确读写“辩论、信奉、违背、拖住、宣布、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4.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重点】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难点】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来源:学&科&网一是以得到的启示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即紧扣课文最后一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体会当时人们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鼓励学生大胆说

3、出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如,怀疑也要讲科学,讲证据;坚持真理要有足够的勇气;许多科学创新和发明都是在对权威的批判中诞生的。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实际谈对这句话的体会。来源:学科网ZXXK二是以人物为线索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亚里士多德,备受人们推崇的希腊先哲,说的话被人们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曾经说过两个铁球的下落速度与质量成正比;伽利略,年轻的教授,对亚里士多德的话由怀疑到反复验证再到公开试验;从受到人们的嘲笑与讥讽,最终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实,使人们转变了观念。【教师准备】来源:学科网ZXXK重点词句PPT课件。比萨斜塔、伽利略简介幻灯片。制作铁球图示或演示课件。【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4、,读通课文;搜集关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生平传记或图片资料,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对人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在家提前进行模拟实验;辅导资料完全解读。2课时第课时1.认写生字。正确读写“辩论、信奉、违背、拖住、宣布、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体会人物性格,理解“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的意思。【重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难点】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方法一1.单元感知,明确要求。师: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先请大家把书打开到119页,默读“

5、单元提示”,看看本单元的学习有哪些要求。(PPT出示“单元导读”,明确单元要求)(1)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2)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设计意图从单元的角度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明确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并从整体上把握学习要求。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师:今天就让我们去了解“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第一人伽利略,看看他身上的一个故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板书课题)3.联系实际,唤起共鸣。师:同学们了解比萨斜塔吗?用一个词概括比萨斜塔的特点。(学生回答:倾斜、奇迹)4.播放画面,激发兴趣。师:下面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比萨斜塔风光。(老师播放比萨斜塔风光幻灯片,学生欣赏)师:大家看了有

6、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在这令人称奇的斜塔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们有兴趣跟老师一块去了解吗?设计意图“入境始于亲”,新课伊始,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比萨斜塔风光图片的欣赏,多种渠道唤起学生已有的感知,对斜塔形成整体印象。方法二1.引入比萨斜塔。师: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心线已偏离塔体垂直中心线。由于该塔“斜而不塌”,名声大噪。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你们知道是什么试验吗?(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组织学生展示和介绍课前搜集到的关于伽利略和比萨斜塔的资料。(学生展示和交流资料,学生可以

7、谈谈伽利略和比萨斜塔给自己留下的印象)3.师导入课文: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会发生什么事呢?(师板书课题,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交流资料,对伽利略和比萨斜塔形成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研读课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三1.谈话: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1)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PPT出示:PPT出示: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2)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吗?强调什么?(板书:速度与重量有关)3.这句话是谁说的?简介亚里士多

8、德:古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4.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来源:学|科|网Z|X|X|K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5.师:这么优秀的他身上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谁有兴趣和老师一起去了解?设计意图通过富有激情的谈话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对比萨斜塔和伽利略认识的兴趣。一、结合预习,学习字词。1.师:想要读懂一篇文章必须先扫除生字障碍,大家都预习了吧?老师要请同学读下面的词语,看谁预习得最认真?PPT出示下面的词语:PPT出示: 辩论信奉违背拖住宣布固执胆大妄为着地2.强调多音字,练读词语。(1)这里有两个多音字,

9、注意到了吗?(胆大妄为、着地)(2)同桌互读,检查字音。(3)齐读,巩固字音。3.指导写字。(1)交流会写的字。师: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也比较多。看看你已经会写了哪些字?(课件出示3个生字)(学生自由汇报)PPT出示: 辩慧魄(2)你觉得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下?(生交流后师强调:“辩”字中间是言字旁)(3)写生字。请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每字写一个,集体订正。来源:Z+xx+k.Com设计意图人教版的教材在生字的识写安排上采取“多认少写”的原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虽然有3个,但有些在认字过程中学生已经会写了,因此写字时结合学生已有识字经验,先排除已会写的字,再重点指导难写的字,既

10、节约时间,又落实写字目标。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读课文。师:扫除了生字障碍,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准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我们边听他们读课文边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名同学分段读)(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青年时代敢于质疑权威,大胆进行质疑,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科学的故事。)2.汇报资料。老师知道大家课前都搜集了资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伽利略是什么情况下怎样得出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如下:引发疑问反复试验公开试验)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此处通过学生搜集、交流有关资料,让学生自我感悟。三、图文结合,理清层次。1.

1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说说伽利略给你的初步印象。(善于思考。)2.读第2自然段,体会一下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肯定和崇拜。看看哪些词语表现了这种肯定和崇拜。(“都信奉”“不容更改的真理”“人类的真理”)“信奉”,怎么理解?“真理”是一种什么道理?“真理”不容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这又说明了什么?(“信奉”,信仰和崇拜。“真理”,真实的、普遍的,人人应该遵从的道理。这种道理不容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话,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多么重要。)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用了反问句,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为什么用反问的语气?改用加句号的陈述句效果有什么不同?(改用一般陈述句就使“不能违背的真理”效果差了

12、,达不到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容更改”的“权威”程度了。)伽利略居然对这位大家信奉的权威亚里士多德说的,不容更改的话提出了疑问,说明伽利略的一种什么精神,或者说什么态度?(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态度。)3.读第3自然段。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提出了疑问,提出了怎样的疑问?(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大铁球落地速度快,小铁球落地速度慢。大铁球落地需要5秒钟的话,那么,小铁球落地就得几秒钟?(50秒钟。)4.这一疑问中的“一个事实”是指什么事实?两个相反的结论是指哪两个?(疑问中的“

13、一个事实”指亚里士多德说的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两个相反的结论是指两个“应当”:一个是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一个是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5.教师用动画模拟试验,把两个相反的结论展示出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两个结论的内容说给邻近的同学听。6.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不仅提出疑问,而且推想出两个不同的结论后,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对或者不对呢?(用试验的办法去检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或者不对。)从这一点看,伽利略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度?(认真求实的态度。)设计意图感知试验的过程和结果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伽利略认真求实,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科学态度。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伽利略是如何科学地进行试验的。1.抄写本课生字词。2.预习4、5、6自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