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课时学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37170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了忘却的纪念》课时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为了忘却的纪念》课时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为了忘却的纪念》课时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忘却的纪念》课时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了忘却的纪念》课时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第一册学案3、为 了 忘 却 的 记 念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序号:8日期:2013-07-28【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归纳大意;说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理清全文思路;强化诵读情感目标:把握作者对革命烈士缅怀和对反动派的憎恨之情【重点难点】文章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文章思路的把握【学习过程】一、 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樟树,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1898年鲁迅离家求学,1902年初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09年8月回国,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的邀请去南京临时

2、政府教育部供职,后又随教育部迁往北平。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同年在新青年上发表“随感录”。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主要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有名篇藤野先生等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集外集花边文学南腔北调集等。二、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最初发表于1933年4月1日现代第2卷第6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配合其军事“围剿”,疯狂的进行文化“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其御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大肆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

3、作家。1931年1月17日,柔石等五位“左联”革命作家被捕。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国民党政府设在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警备司令部”。噩耗传来,鲁迅先生作诗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对刽子手的愤怒。后又接连撰文控诉反动派的罪行,并在由他主持编辑的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上刊登他参与起草的两篇宣言和他撰写的柔石小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两文。同时在“左联”机关刊物北斗创刊号上选刊了珂勒惠支的木刻作品牺牲,作为无言的纪念。1933年2月7日至8日,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先生用饱含血泪的笔,带着无限悲愤的感情,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三、 文化常识1、 左联:全称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于1930年

4、3月2日,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鲁迅先生发起的进步青年所组成的文学组织,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参加了这一进步组织。2、 杂文:杂文是现代散文的一种,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富有战斗性为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杂文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二是

5、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三是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鲁迅是开创一代杂文新风的大家。他说“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杂文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是“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也“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和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这就将现代杂文的作用作了准确的说明。四、 基础梳理(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竦身_ 不屑_ 彼得斐_ 爱憎_惴惴_台州_蕗谷虹儿_吮血_涅槃_偈子_挈妇将雏_ 信札_缁衣_ 客栈_铿锵_(二)多音字( )_ ( )_载( )_( )_劲( )_( )_校( )_( )_( )_解( )_( )_便( )_( )_省( )_(

6、)_禁( )_( )_( )_揣(三)字形辨识(请在括号内注音,横线上组词)1、憎( )_ 僧( )_2、惴()_瑞()_湍()_3、唯( )_惟( )_4、眷( )_誉( )_5、赎()_ 渎()_椟()_(四)词语解释1、隐约其辞_2、郑重其事_3、斩钉截铁_4、仓皇失措_5、明珠投暗_6、情随事迁_7、人心惟危_8、急于事功_9、挈妇将雏_10、延口残喘_五、文本研讨(一)请归纳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_第二部分:_第三部分:_第四部分:_第五部分:_(二)细节理解1、怎样理解第2段“当时上海的报章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这句话?_2、第一部分最后一段,作者将非常“宝贝”的两本书送给并不十分熟识的白莽,说明了什么?_3、第二部分第二段,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台州宁海方孝孺这一典故?_4、第二部分第四段,从柔石的神态、语言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何用意?_5、第二部分第8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_6、第四部分第一段最后一句话,连用两个“竟”有何深意?_7、为什么要引用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故事?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