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18619345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PPT 页数:289 大小:5.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8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8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8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8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2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目 录 第一章 建安与正始文学 第二章 两晋诗坛 第三章 陶渊明 第四章 南北朝诗歌 第五章 南北朝民歌 第六章 南北朝小说 建安文学 正始文学 西晋太康文学 东晋文学 南朝文学 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 论绪 论 一、分期:一、分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 196196)开始,到隋文帝统一中国()开始,到隋文帝统一中国(589589)结束,)结束, 约约400400年的文学史。年的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 东魏北齐 汉 魏 北方十六国北魏 末 蜀 西晋 西魏北周 建 吴 隋 安 南方东晋 宋齐梁陈 (

2、196)(约400年)(589)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政治、思 想、文化环境: (一)、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一)、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 是战乱和分裂。是战乱和分裂。 对应于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对应于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 乱世文学,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乱世文学,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 。 (二)统治集团中为了争夺权力的斗争(二)统治集团中为了争夺权力的斗争 充满着杀气,许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充满着杀气,许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 而遭到杀戮。而遭到杀戮。 人的寿命也较短,如曹丕享年人的寿命也较短,如曹丕享年4141岁,王粲、岁,王粲、 徐干、应玚、刘

3、桢、陈琳皆死于建安二十一徐干、应玚、刘桢、陈琳皆死于建安二十一 、二年的疾疫。、二年的疾疫。 如孔融、杨修、祢衡、丁仪,丁廙、嵇康、如孔融、杨修、祢衡、丁仪,丁廙、嵇康、 陆机、陆云、张华、潘岳、郭璞、刘琨陆机、陆云、张华、潘岳、郭璞、刘琨 又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 ,一时俱逝,痛何可言,一时俱逝,痛何可言! !少壮真当努力,年一少壮真当努力,年一 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 文学主题:文学主题: 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

4、三)、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特点是:(三)、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特点是: 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 盛行盛行 。 1 1、儒学衰微,玄学兴起。、儒学衰微,玄学兴起。 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 玄学对魏晋文人的人生价值观念、思想作风玄学对魏晋文人的人生价值观念、思想作风 、人生态度、审美意趣理念乃至文学的风格、人生态度、审美意趣理念乃至文学的风格 ,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形成了所谓的,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形成了所谓的“ “魏晋魏晋 风流风流” ”。 魏晋风流:飘然高逸、不营物务、栖心玄远魏晋风流:飘然高逸、不营物

5、务、栖心玄远 。 表现为:吃药;饮酒;纵情享乐、放荡狂妄表现为:吃药;饮酒;纵情享乐、放荡狂妄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 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 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 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 因吐血,废顿良久。 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 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 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 共饮之。 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干枣,本以 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既还 ,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 着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 而笑之。尤悔 玄学家们以出身门第、容

6、貌举止和玄远的玄学家们以出身门第、容貌举止和玄远的 清谈相标榜旷达、清高、风度,是一种崇清谈相标榜旷达、清高、风度,是一种崇 尚虚无,空谈玄理的风气。尚虚无,空谈玄理的风气。 清谈:即不无实际地谈玄论道。清谈:即不无实际地谈玄论道。 2 2、清谈成风、清谈成风 (1 1)佛学的传入)佛学的传入 佛学从东汉传入中国,到了东晋十佛学从东汉传入中国,到了东晋十 六国时,才发展起来。这对此后的六国时,才发展起来。这对此后的 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 3、佛道盛行、佛道盛行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起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起 源于原始图腾宗教崇拜。道教的源于

7、原始图腾宗教崇拜。道教的 教义和佛教完全不同,它不否定教义和佛教完全不同,它不否定 现实生活,相反要以各种方术帮现实生活,相反要以各种方术帮 助享乐,即能给与虚幻的满足,助享乐,即能给与虚幻的满足, 又具有实用性,因此信奉者颇多又具有实用性,因此信奉者颇多 。 (2 2)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一)想象世界的丰富;(一)想象世界的丰富; (二)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二)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 (三)文学观念的多样化。(三)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3 3)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起源于原始图腾宗教崇拜。道。起源于原始图腾宗教崇拜。道

8、 教的教义和佛教完全不同,它不教的教义和佛教完全不同,它不 否定现实生活,相反要以各种方否定现实生活,相反要以各种方 术帮助享乐,即能给与虚幻的满术帮助享乐,即能给与虚幻的满 足,又具有实用性,因此信奉者足,又具有实用性,因此信奉者 颇多。颇多。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 要的特征。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 约经过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 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区分,更重要的

9、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 辨析的意识。辨析的意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 梁元帝萧绎的梁元帝萧绎的金楼子金楼子立言立言 : 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 。至若文者,惟须绮穀纷披至若文者,惟须绮穀纷披 ,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 荡。荡。 曹丕曹丕典论典论 论文论文说说“ “盖奏议宜雅,书盖奏议宜雅,书 论宜理,铭诔善实,诗赋欲丽论宜理,铭诔善实,诗赋欲丽” ”; 陆机陆机文赋文赋说说“ “诗缘情而绮丽,赋体物诗缘情而绮丽,赋体物 而浏亮而浏亮” ”; 对文学审美性自觉追求的表现:对文学

10、审美性自觉追求的表现: (1 1)开拓了一些新的题材)开拓了一些新的题材 (2 2)文学形式的更新演化)文学形式的更新演化 (3 3)追求修辞的华美。)追求修辞的华美。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4 4)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第一章 建安与正始文学 一、建安文学繁荣的社会原因 建安文学的时间段限,上起汉献帝元年(公 元196)下到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3)指 汉末魏初的文学,共27年。 其主要作家大 都生活在汉献帝建安时期。 (一)儒学失去统治地位,思想意识的解 放。 (二)饱经忧患的文人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 了解。 (三)曹氏父子对文学的提

11、倡及奖励推崇。 二、建安文学的特点 (一)五言诗创作的腾涌。 (二)开始了以乐府民歌为主向文人诗歌创作 为主的转变。 (三)建安风骨的形成。 建安风骨: 风,指思想感情,骨,指语言辞采。建安风 骨指作家的作品在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慷慨悲 凉的精神,在语言上表现的格调清新的鲜明个 性。 建安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宁,文人政治 热情普遍高扬,因而他们的诗文创作大都形成 了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雅好慷慨,梗概多气 的特点,而在艺术风格上又表现明朗刚健,骨 力遒劲,这种充实的思想内容,富有感染力的 情感以及语言表现上的风健清新完美结合,就 是建安风骨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一、曹操 (一)生平

12、(155220年),字孟 德,沛国谯人。 三国志武帝本纪云:“少机警,有权数, 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裴松之注引曹瞒传云其“好飞鹰走狗,游荡 无度。” 世说新语引云:“曹尝问许子将(许玄): 我何如人也?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云: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琳文中曾说他是“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好乱 乐祸,剽狡锋协。” 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 ” 叶嘉莹:曹操是一个文学家,但又不同于后来那些吟 风弄月,咬文嚼字的文学家,很多人说他是奸雄,戏 剧里扮白脸,但他其实要算一位真正的英雄豪杰,他 生当乱世,有着自己的一

13、份理想和政治抱负,同时也 有实现这份抱负的勇气和谋略。 魏书:“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 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披 之管弦,皆成乐章。” (二)曹操诗歌的主要内容与代表作品 1、描写汉末动乱和百姓蒙受的苦难,反映 汉末动乱的现实。 蒿 里 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 ,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 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 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 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 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背景: 东汉末年,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辩继位,外戚 大将军何进为了对抗宦官势力,密诏董卓率兵 入朝相助。董卓入朝后,诛杀大

14、臣,废掉少帝 ,另立汉献帝刘协,董卓自任丞相,独揽朝政 大权。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地州 牧郡守,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并推举袁绍为盟 主,进兵洛阳,本诗开头提到的“义士”即指 这些人。 、表现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积极 进取的精神。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步出夏门行观沧

15、海 东邻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背景: 官渡之战后,袁绍二子谭、尚相互 火并,后为曹操各个击破,袁尚兵败后, 胁迫幽、冀军民十余万北投乌桓(东胡一 支),乌桓亦趁机袭扰汉之边境。为解除 后顾之忧,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 毅然决定率大军北征乌桓。五月出兵,七 月出卢龙塞,八月经白狼山一战,消灭乌 桓主力,九月凯旋回师。 (三)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 第一,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 第二,他的诗在风格上以慷慨悲凉为基调, 语言上极为本色。 第三,在体裁上,他四言、五言均有,且皆 成就不凡。 二、曹丕 曹丕(187-226) ,字子桓,曹操次 子,建安二十二年 立为魏太子,二十 五年代汉称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