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18年3月课程考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考核试题

上传人:A11****业论文 文档编号:118610446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18年3月课程考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考核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18年3月课程考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考核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18年3月课程考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考核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考核题单选素质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 C )A 禀赋 B天资 C资质 D天赋问答1. 你是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答: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素质教育理想的实践模式。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其他各育创造了先决条件。一个保持健康良好心理状态的人才能顺利地接受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教育。再者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或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成为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育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2、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有以下三点 (1)从目标上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个人心理问题维持心理平衡发挥个人心理潜能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 (2)从内容上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体的需要、动机、价值观会影响他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他对事物的取舍以及他的行为方式。 (3)从方法上看心理健康教育倾向于通过感情沟通以咨询、测试、行为矫正等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能来观察、诊断、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智育的发展。首先它虽然无法改变人已有的遗传素质但却能在开发人的智力潜能上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

3、现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摆脱困境重建信心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更好地挖掘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 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密不可分。两者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体育的心理保健作用和心理健康教育身体机能的影响作用两个方面。其一学校体育的任务之一是“磨炼意志和形成良好的品德”。其二心理健康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美的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的基础和条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离不开学生主体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心理健康教育是

4、德、智、体、美各育的基础。2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体会,谈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答:(1)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硬环境”,充分发挥校园“静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 育的功能。 所谓“硬环境”,指的就是学校的物质环境。学校只有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硬 环境”,才能发挥这种“静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首先,学校应净化 、绿化、美化校园 ,特别是应从教育的理念出发,本着经济、实用、 发展的宗旨,对学校的人工物质环境进行设计与改造,使之符合建筑学、心理学、教育学、 卫生学、美学的原理。 其次,学校应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的物质设施,如建设必备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扩大学 生知识视野等

5、。 再次,学校还应重视校园的“阵地化”建设,如反映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校报、校刊, 以及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等物化媒介的优势,尽可能发挥它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 (2)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软环境”,充分发挥校园“动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 育的功能。 所谓“软环境”,就是校园的精神环境。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或者需要通过活动加 以体现的精神环境构成了校园的“动态文化”。校园“动态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要 比“静态文化”来得更直接,也更具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深刻性。为此,学 校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出发,大力创设良好的校园的精神环境。 首先,学校应端正办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6、坚持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教育 理念,追求教育性和人性的结合,树立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提 供正确的观念导向。 其次,要着力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风、班风。校风、班风是集体中长期形成的在价值上、 言论上的共同倾向,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学生置身其中自然受其影响。 第三,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并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学校中的教学心理环境 和人际氛围是校园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学校应通过全员培训的方式强化教师的有关 意识,以新的理念建立平等、民主、互助、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四,完善学校的制度管理,发挥“制度层”的育人功能。学校管理者必须理顺管理思 路,建立管

7、理网络,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使师生行为有 章可循。 第五,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在这种“流动 的文化”中真实感受校园是自己精神生活的乐园。 从影响受教育者的因素来看,校园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是综合发生作用的。物质环 境和精神环境构成了共时态、共空间的校园整体文化情境,形成了文化形态的校园隐性心理 健康教育课程。因此,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物质情境和精神情境的整 体文化的综合心理效应,力求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2. 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体会,谈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答:在校园

8、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可以培养健康的情感情绪,打开青春期孩子的心门,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影响到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主要从以下几发面着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搞好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让校园墙壁、板报、鲜花草坪、绿树林荫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2、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

9、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学科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也可能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压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良好的意志、性格等,减少学科教学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4、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新课程也提出教学要关系生活。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学习、去参与,在动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研究的

10、能力。并在活动中多用鼓励,激发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成绩、优点,继续努力向上。在实践中,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动脑能力,更学会了很多书本上所感受不到的失败、成就感、喜悦、耐心、信心、希望等等,更为将来储备下坚实的心理基础。5、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外,还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以及个别学生当中已经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总之,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细致,不仅要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要对症下药,使用合适的方法,更需要家长的配合,这样才能多管齐下,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可以培养健康的情感

11、情绪,打开青春期孩子的心门,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影响到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主要从以下几发面着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搞好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让校园墙壁、板报、鲜花草坪、绿树林荫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2、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

12、教育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学科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也可能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压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良好的意志、性格等,减少学科教学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4、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新课程也提出教学要关系生活。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学习、去参与,在动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研究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多用鼓励,激发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成绩、优点,继续努力向上。在实践中,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动脑能力,更学会了很多书本上所感受不到的失败、成就感、喜悦、耐心、信心、希望等等,更为将来储备下坚实的心理基础。5、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外,还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以及个别学生当中已经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总之,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细致,不仅要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要对症下药,使用合适的方法,更需要家长的配合,这样才能多管齐下,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