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人教版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583777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人教版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人教版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人教版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人教版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人教版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人教版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人教版新课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人教版新课标 记得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有据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把猜想引入数学课堂中,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马新磊老实讲乘法运算定律时,就用了引导学生展开猜想,并且加以验证的方法,一堂课下来,我不仅感受到了牛顿那句名言的真谛,也深深感悟到了猜想在数学课上的美丽。感悟一:问诱发猜想上课伊始,马老师采用简单的复习导入: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吗?学生流畅的叙述出加法定律的内容。接着马老师提出了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我们知道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你们大胆猜一猜,乘法中会不会也有类似定律?”

2、此时教室热闹起来,有的说,乘法也有交换律,有的说学生大胆猜想为下面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而猜想是数学发展的动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为下面的学习做了一个良好的感情体验的铺垫,因为当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想与课本上一致时,他们会感到很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感悟二:导验证猜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验证。在学生有了初步的猜想后,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猜想氛围,不限制学生思维,鼓励他们去寻找证明猜想的依据。所以导入新课后,马老师接着引导学生:数学是源于生活的,看看生活中有没有能证明乘法交换律的例子。(出

3、示例1)希望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间教室,一共有多少间教室?学生1:34=12学生2:43=12让学生观察式子找规律通过学生验证,证明: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有的学生写了类似的式子:23=32事例都证明乘法交换律的猜想是正确的。教师再出示数学家归纳的定律,此时,学生兴奋不已,因为他们体验到了成功,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感悟三:说完善的猜想“说”师学生把感性的知识通过理性表现的一种途径,也是完善猜想的必要过程。猜想是人们依据事实,凭直觉所做出的合理推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实,猜想也是千奇百怪,教师要给他们机会表现自我,让他们把自己的猜想验证,依据实践过程,及时得到的

4、结论说出来。“说”通过对猜想验证过程的回顾,总结反思,使猜想明朗化,学生获得的远比得到一个答案要多得多。由于马老师是刚步入讲坛的新老师,可能经验少些,所以在此环节处理不是很到位,该学生说的马老师总是抢着说。感悟四:练运用猜想当学生沉浸于猜想成功的兴奋状态时,马老师不失时机给学生一些各式各样的开放性题目,让他们用猜想的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的得到巩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呼吁!不要压抑学生的发明萌芽,请他们大胆的去“猜想”吧!“猜想”真的很有魅力!听乘法运算定律有感今天有幸听了张森林主任的课,感受颇多。张主任执教的课是四年级下册乘法的运算定律。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接触乘法计算,

5、对乘法积累了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对于乘法定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定律和运用乘法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数学课堂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数学思想得到培养,应

6、用能力得到发展。这一点,张主任做到了。他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验证,总结应用。张主任选用的例题,也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张主任的这节课给我影响最深的有这几个方面。1. 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勤于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乘法运算律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他们的精神

7、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要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其前提是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迫切追求和主动探索的饱满热情,从而使他自然而然的主动探索知识,自主解决问题。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习乘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识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始终处于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突出。3. 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与外化运用的认知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总之,张主

8、任的课,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堂充满活力的数学课传统的观念常常这样认为:数学课太枯燥乏味了,数学老师太缺乏情趣了,只习惯于把知识一味地的灌输给学生,不会太多的顾忌学生的感受。但听了张森林主任的一节乘法运算定律的数学课,却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为张老师的数学艺术所折服,原来数学课也可以上的这样充满活力,情趣十足。一,孩子的自信心,使课堂活起来的前提。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心,他就不会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心,她就会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自信心,就不会积极思维,就不敢与人讨论,只能被动的接受。而张老师的课堂却把调动学

9、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放在了第一位。课前的交流,张老师用自己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让学生兴趣大增,随之而来的传话筒游戏,每人大声讲一句想说的话,一下子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不再紧张,也不再胆怯,一个个信心十足,恰到好处的导入,让学生顿时活跃起来。顺势而来的课堂教学,更展现了教学艺术的功底,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讨论意见,经典回答后的赞许的眼神和激励的语言。思考遇挫折时一个个鼓励的手势,都让学生的信心倍增,整个课堂上发表自己意见的多了起来,参与讨论的多了起来。一堂课,学生的思考正如张老师所说,“如雨后的春笋,噌,噌,噌向外冒”活力十足,兴趣盎然。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更是课堂活起来的的锐利兵器

10、。数学教学活动中,单一的教学模型和重复的训练,常常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课堂,不但培养不了学习的创新能力,更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更谈不上是充满活力的课堂,而张老师的课,却充满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例如写89=98这样的例子时,让学生带着感觉写,写出感觉就不写了,学生在悟中写,在写中悟,一切跟着感觉走,很快就发现了规律,难点随之而解,在学习分配律时,让男女生进行做题PK,让听课的老师帮忙出示准备好的题目,学生做的热火朝天,做题的同时,却发现了女生为什么只输不赢的原因,随之难点得到了突破。学生在老师不同的教学方式下,摇头晃脑的说着自己的见解,面红耳赤的争论不休,整节课活力无限

11、。课堂结束了,学生兴趣依旧,仍然充满了探知的欲望。此时,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课堂,每天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却没有感觉到孩子的潜力。却不愿顾及孩子的感受。为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树立学生的自信,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听课及对“同课异构”的感受为了搞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在教研活动中采用了“同课异构”模式,在教学中取得了一点成绩。近日,教研室张森林主任与我校马新磊老师进行了一次“同课研讨”活动,通过老师及领导亲自上课进行大比拼,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听了张森林主任和马新磊老师的课作感受颇多:1.马新磊老

12、师的课扎实有效,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夯实得很到位,并且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让学生从而猜想乘法会不会也有这样的规律,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下子明确了,并且使学生有了的思维打开,进行大胆猜想。还有:进行乘法交换律知识点,就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试着写例子,对知识的掌握很有帮助。在让学生口述定律时,使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中的各部分名称分的很清,说得很明白,不足之处: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固然很重要,但马老师创设的这两个问题过于有难度,学生列起算式、说明算理根据时有点难,尤其是第2问题。建议:假如让学生大胆的去猜想乘法中也有结合律、交换律,就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

13、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可以让学生自己写几道乘法算式来作证明。2.张主任的课设计新颖,思路清晰学生掌握起来轻松、有趣,并且愿学,乐学。张主任从学生上学期学的“9的乘法口诀”入手,学生觉得轻松,感兴趣,“八九七十二”写两道乘法算式对学生来说很简单,他们知道两个因数换了换,得数不变,但他们不晓得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实用的定律,当老师夸赞学生们这个伟大的发现时,学生是何其的骄傲自豪,从而学生对其掌握得很好。乘法结合律是一个难点,学生口述有困难,用字母表示起来困难,可张主任设计的让孩子们学起来是那么的轻松,从学生感兴趣的拼组出发,从而引出用乘法计算的算式,换个方向。角度再引出另一道乘法,让学生进行对比,发现乘

14、法结合律。在练习部分,采用比赛竞争、分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挑战性,使学生乐学、善学。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补足自己的教学环节;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一边自己对症下药;学习别人的精彩之处,弥补自己的遗憾、不足之处。希望,学校的“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继续搞下去,使我们的学校再走上一个新台阶。听课有感近日,教研室张主任和我校马老师共同执教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一课,两位老师在教学中,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他们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彰显了各自教学的个性,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为我们的学习交流,提供了一个平

15、台。下面就张老师的课说一下我的感受。一尊重学生,体现个性。“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来学习乘法运算定律的。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因为乘法的运算律和加法的运算律相似。所以,教学中张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如:在学习乘法交换律时,张老师让学生用一句乘法口诀“八九七十二”来写两道乘法算式89=72,98=72,从而引出89=98.接着让学生再写几道类似89=98的算式,在写的过程中学生会欣然发现“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会发现新规律的方法。二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为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

16、习的需求,为学生创设了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三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从数学学科的特点看,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思维的结果,学习这些知识,不是简单的吸收,而必须通过自己的思维,把前人思维结果转化为自己的思维结果。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如:在“乘法分配律”教学中,张老师通过让学生比赛的形式计算657=357和(65+35)7类似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然后照样子写出几组这样的等式,引导学生再观察,让学生说明白自己发现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