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8582519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5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获得诺贝尔奖的 华人 首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 杨振宁(1922-),美籍华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石溪理论物理研究所教授、所长。中国科学院外籍 院士。爱因斯坦讲座教授、物理学家,1957年诺 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51年与李政道教授合作, 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 因而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原 理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对称性的认识,促成了此后几 十年物理学界对对称性的关注。 首位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 李政道(Henry Lee,1926-),男,1926年生 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美国华人物理学家。 1976-1986年在美国80多所大学培养了700

2、多名中 国物理学学者。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主任; 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洛克菲 勒大学“名誉科学博士”;暨南、复旦、清华等10 多所大学名誉教授。 第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华人得主丁肇中 丁肇中(Samuel Ting,1936-),男,1936年生 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市,祖籍山东日照。美国 华人物理学家。 1974年在高能加速器的质子碰撞 实验中,发现了原子核中的一种新粒子“J”粒子, 这是基本粒子科学的重大突破,1976年荣获诺贝 尔物理学奖,1988年4月获意大利最高科学荣誉奖 德卡斯贝里科学奖,1996年获中国国务院颁 发的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第四位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

3、人 朱棣文 朱棣文(1949-),男,1949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 祖籍江苏太仓。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他是第一位可 以控制、移动一粒原子的人。 1997年10月因利用激 光冷却气体,使冷却的原子陷在原子捕捉器内的方 法获得技术上的突破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五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华人得主崔琦 崔 琦(Daniel C.Tsui,1939-),美籍华人物 理学家。男,1939年生于河南宝丰,祖籍河 南宝丰。因发现电子在强磁场、超低温条件 下相互作用,能形成具在某种特异性质的量 子流体,获1998年诺贝尔奖。 首位诺贝尔化学奖华人得主-李远哲 李远哲(Lee Yuan Tseh,1936-),男 ,19

4、36年生于台湾新竹,祖籍台湾新竹。 美国华人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主要研究气态化学动力学、分子光束和激 光化学。 1986年10 月获诺贝尔化学奖; 1986年获全美华人成就奖。 诺贝尔文学奖的黑马得主-高行健 高行健(1940-),男,1940年生于中国江 西。 1986年因剧作彼岸被禁演而萌生出 国念头,于1987年定居法国。 2000年因他的 大作灵山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由此, 他比曾获提名的老舍、巴金、北岛等名家更 有幸而成为百年来华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灵山简介 高行健在灵山中有一 段描述:你如果不是命运的机缘,也许就在这 小镇上出生,长大,成亲,也娶上个这样的美 人,也早给

5、你生儿育女。 这部没有故事情节的小说,像一面夜空,这 样的句子,恰如夜空里闪烁的星星。这面夜空 繁星满天,处处闪耀。灵山单从语言 上就是一部罕见的伟大小说。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 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 ”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 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 ?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 我们极大的启发。 应应应 应 有有有 有 精精精 精 神神神 神 丁肇中 这是一篇著名科学家对学习自然 科学的经验之谈的议论文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 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 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 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科 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 哲学博士

6、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 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 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 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 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 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 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 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 关心。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 致知: 正心 : 修身: 齐家: 抽象: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推究事物的道理 求知,得到知识。 端正心思。 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整齐家政。 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

7、协调别人。 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第一阶段:通过掌握的议论 文知识,初步阅读本文,整 理出文章脉络。 “格物”、“致知”的出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 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 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释义: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 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 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 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 万事万物。 意念真

8、诚后心思才能端正思想端正了,然后 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 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 平定。 第一阶段:通过掌握的议论文知识,初步阅读 本文,整理出文章脉络。 提出问题问题 分析问题问题解决问题问题 (1)段:中 国学生如 何学习习自 然科学 (2)-(12)段: (2)谈谈“格物”、“致知 ” (3-5)传统传统 并未真正“ 格物”、“致知”。 (6-12)现现代科学需要 “格物”、“致知”。 (13)段: 希望我们们做 到“格物”、 “致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快速阅读 时间8-10分钟 总分20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9、分) 2、阅读第3自然段,传统的中国教育中“格物”、“致知” 的目的是什么?(2分) 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 (2分 ) 4、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或态度是什么?这样做 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做法对中国学生继续支配的具体表 现是什么? (5分) 5、用课文原话回答,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什么重要性? (3分) 6、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 什么观点?(3分) 7、用课文原话回答,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3 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提示: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 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学习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10、2、阅读第3自然段,传统的中国教育中“ 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2分) 归纳: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补充: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 样不一样? 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 为论证观点,作者 举了哪些事例?这些 事例之间有什么关系 ? 方法探究: A、讨论: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归纳: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 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 学的观察。 B.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11段 归纳。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 ,偏向于抽象的 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 很好不会做研究。 C、讨论:

11、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 是什么论证? 归纳: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 ,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王阳明“格物” 研究竹子 个人经验 王阳明的“格物”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不能适用于 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不正确 。 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积极的栽种、研究成长过程、科学观察 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 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 细致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1)、归纳 课堂小结: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议论文 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 道理论证 论证结构: 提出论题 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 (1) (2-12) (13) 中心: 本文就中国 学生的现状, 指出格物致知 的重要性和真 正意义,希望 我们这一代要 培养实验的精 神。文章用举 事例讲道理论 证了中心论点 应有格物 致知的精神 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 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 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 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 -丁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