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波段风廓线雷达维护保障规范》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18578148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波段风廓线雷达维护保障规范》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L波段风廓线雷达维护保障规范》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L波段风廓线雷达维护保障规范》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L波段风廓线雷达维护保障规范》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L波段风廓线雷达维护保障规范》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波段风廓线雷达维护保障规范》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波段风廓线雷达维护保障规范》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XX/T XXXXXXXXXL波段风廓线雷达维护保障规范Specification for maintenance of L-band Wind Profiler Radar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发布XX/T XXXXXXXXX目次目次I前言IIIL波段风廓线雷达维护保障规范1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定义13.1 风廓线雷达 wind profiler radar13.2 无线电-声探测系统 radio-acousti

2、c sounding system;RASS13.3 风廓线雷达站 wind profiler radar site13.4 电磁干扰(EMI) electromechanical disturbance13.5 雷达机房 radar room14 分类25 维护周期25.1 常规维护25.2 不定期维护26 维护内容及要求26.1 一般性要求26.2 日维护26.3 周维护36.4 月维护36.5 年维护36.6 年巡检77 作业安全77.1 操作须知77.2 人身安全77.3 设备安全77.4 仪表安全78 维护记录8附录A(资料性附录) 风廓线雷达雷达维护记录表9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3、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07)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晓星、孙健、陈俊22L波段风廓线雷达维护保障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L波段风廓线雷达维护保障的技术要求、技术指标、检验方法和作业安全。本标准适用于中国气象局布网的L波段风廓线雷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784-1983 雷达名词术语GB/T 12649-1990

4、气象雷达参数测试方法GJB 570 气象仪器定型试验方法气测函2007188号 风廓线雷达通用数据格式(V1.2)气测发200065号 风廓线仪功能规格需求书(试行)中气函(2012)185号 风廓线雷达功能设计规范(L波段)3 术语定义3.1 风廓线雷达 wind profiler radar利用大气湍流引起的大气折射指数起伏对电磁波的散射作用,采用多普勒雷达技术探测大气风速、风向及垂直气流等参量随高度分布的遥感设备。 3.2 无线电-声探测系统 radio-acoustic sounding system;RASS利用风廓线雷达探测声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从而获取不同高度层的声虚温的设备。

5、3.3 风廓线雷达站 wind profiler radar site由风廓线雷达和满足设备运行环境要求的设施及其空间构成。3.4 电磁干扰(EMI) electromechanical disturbance 由电磁信号引起的干扰,它是一种可能中断、阻碍、降低或限制电子设备有效性能的电磁能量,会削减数据的完整性和增加传输信道上的误码率。3.5 雷达机房 radar room风廓线雷达设备运行所在的建筑空间,可以是在建筑物的特定区域或是特制仓体,包括雷达主机房、辅助、安全设备机房和维护维修场所等区域。4 分类L波段风廓线雷达按照安装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式和可移式两种。其中,固定式主要有最大探测高度

6、不低于3km和最大探测高度不低于6km两类,可移式主要有车载可移式和方舱可移式两种。5 维护周期5.1 常规维护5.1.1 每日、每周、每月、每年应对雷达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并按相应要求进行维护并记录。5.1.2 每年汛期开始前、汛期结束后,应对雷达系统用仪表进行一次全面的年巡检检查、维护。5.2 不定期维护5.2.1 影响观测精度的重大故障排除后应对雷达进行维护。6 维护内容及要求6.1 一般性要求6.1.1 日维护时间不超过1小时,周维护时间不超过4小时,月维护时间不超过8小时,年度维护与年度巡检时间不超过48小时。6.1.2 雷达维护应选择在风廓线雷达站监测范围内无重要天气过程时段内或非应急

7、响应期停机进行。6.1.3 风廓线雷达标准输出控制器作为雷达维护检查的重要工具,要确保其正常。6.1.4 维护结束后,应做好维护记录备案。6.2 日维护6.2.1 工作目标重点查看电源、环境温湿度情况,雷达主要参数,检查计算机系统及软件的运行状况,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清洁卫生。建议:日维护工作每天上午11:0012:00 时进行,技术人员1名。注意事项:对一些带电设备在查看和清洁时要小心触电;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误操作;清理磁盘空间时注意先备份后删除,最后对重要文件进行系统检查。6.2.2 项目1. 检查机房空调和除湿系统的状况是否正常,记录温湿度值。2. 检查UPS、稳压电源状态和市电供电质量,通

8、过UPS控制面板查看输入市电的电压、电流、频率情况,通过UPS控制面板查看UPS输出的电压、电流、频率情况,通过UPS控制面板查看UPS的功率占用比。3. 检查数据处理软件是否正常,是否有谱线或者廓线生成。4. 检查设备的监测状态是否正常。5. 检查组合面板仪表指示是否正常。6. 检查组合面板指示灯是否正常。7. 检查雷达的探测参数,并记录。8. 检查网络状态是否正常。9. 检查信号处理、数据处理计算机时间与标准时间是否一致(若差值超过30秒需进行校正对时)。10. 对信号处理、数据处理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进行检查。11. 对信号处理、数据处理计算机的雷达应用软件进行检查。12. 检查清理信号处理

9、、数据处理计算机磁盘空间(信号处理计算机工作磁盘分区至少100M以上剩余空间,信号处理数据存储空间至少1G以上,数据处理计算机产品存储空间至少1G以上),并作好文件备份工作。13. 关好机柜门,整理设备、工具、图册、器材,保持陈列整齐;检查保持机房照明灯、接线板、电源座完好可用。14. 室内设备清洁,对室内的灰尘进行清扫。15. 室外设备清洁,注意下雪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除雪(5cm时),用扫帚进行除雪,清洁前停止发射设备。16. 检查风廓线雷达标准输出控制器上的雷达监测信息。17. 作好日维护记录。6.3 周维护6.3.1 工作目标在日维护的基础上,重点检查各电源状况,设备内部除尘,排除报警提示

10、中的维护内容。建议:周维护工作在每周二13:0017:00时进行,要求有1名以上技术人员参加。6.3.2 项目1.检查天线座和天线罩单元,并对天线座内进行清洁维护。 2.检查各类电源变压器、断路器外观是否受潮、过热、机震、龟裂变形现象。3.检查各种测试仪表是否可用。4.检查数据处理软件,合理设置高低模式拼接高度。5.检查、整理、备份数据,重要数据要及时刻录成光盘,并制作相关的文字资料,保存在专用资料盒里。6.作好周维护记录。6.4 月维护6.4.1 工作目标在周维护的基础上,以检查维护天馈系统,备份雷达日志文件和探测资料建议:在探测区内无天气过程情况下,每月第二个工作日进行月维护工作,停机不超

11、过8小时,要求有2名技术人员参加。6.4.2 项目1.用水平仪检查天线座是否处于显示范围内,否则要进行调平工作,或者采用倾角传感器进行补偿。2.检查天线、机柜组合各部分的连接紧固件,如有松动要拧紧,如果有脱漆的地方要进行补漆。3.对雷达设备进行标定,检查测试主要参数发射功率和灵敏度变化,并记录标定结果。4.作好月维护记录。6.5 年维护6.5.1 工作目标在季维护的基础上,对整机进行系统检查、维护和标校。建议:在每年的冬季用不超过2天的时间进行年维护,要求有2名以上技术人员参加。6.5.2 项目1.设备结构检查,检查天线围网是否生锈,检查天线罩是否破损,检查室内机柜外观是否有破损。2.配电系统

12、检查,检查插线板及电缆是否老化,检查UPS电源输出是否稳定。3.发射机分系统检查:发射机工作频率,发射机输出峰值功率测试,发射机脉冲宽度、脉冲上升时间、下降时间、脉冲重复频率检查。4.接收系统检查:噪声系数检查,接收机灵敏度检查,系统最小可测功率检查。5.备件完整性检查。6.做好年维护记录。6.5.3 技术指标及检验方法6.5.3.1 发射分系统6.5.3.1.1 组成和功能发射分系统主要由发射机功放组合、监测与控制电路和发射机电源组成。发射分系统将频率综合器产生的射频脉冲激励信号放大,作为天线分系统的输入信号。监测与控制电路用于对发射分系统的监视、控制和保护,并将状态信息上传至主控计算机。6

13、.5.3.1.2 技术指标发射分系统的技术指标见表1。表1 发射分系统技术指标指标类别技术指标要求备注工作频率在1270MHz1295MHz和1300MHz1375MHz范围内选择工作频点输出峰值功率6kW(最大探测高度不低于6km)2kW(最大探测高度不低于3km)2kW(可移式)脉冲宽度0.8s和1.6s子脉冲数(最大探测高度不低于6km)0.4s和0.8s子脉冲数(最大探测高度不低于3km和可移式)脉冲上升时间、下降时间上升沿100ns且200ns下降沿10ns且50ns脉冲重复周期20100s6.5.3.1.3 检验仪器大功率衰减器、频谱仪、功率计、示波器。6.5.3.1.4 检验方法

14、图1 发射机性能测试连接图按图1将大功率衰减器接在发射机输出端,用频谱仪检验发射机输出频率;功率计分别测量高模式、低模式下发射功率;用示波器分别测量高模式、低模式下的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脉冲的上升时间、下降时间,以及脉冲重复周期。6.5.3.1.5 检验结果表2 发射分系统技术指标检验结果指标类别检验结果备注工作频率输出峰值功率脉冲宽度脉冲上升时间、下降时间脉冲重复周期6.5.3.2 接收分系统6.5.3.2.1 组成和功能接收分系统由接收机和频率综合器组成。接收机由模拟前端接收机和数字中频接收机组成。接收机接收并放大大气回波信号,输出数字信号。频率综合器生成发射分系统激励信号、接收机本振信号、信号处理器定时信号、系统时钟和标定信号,分别输出给发射分系统、接收分系统、信号处理分系统和标定分系统使用。6.5.3.2.2 技术指标接收分系统的技术指标见表3。表3 接收分系统技术指标指标类别技术指标要求备注噪声系数1.5dB低噪声放大器输入口接收机灵敏度-108dBm脉冲宽度为0.4s-111dBm脉冲宽度为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