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二教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503920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情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贵州省情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贵州省情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贵州省情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贵州省情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情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情二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学 过 程第二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从古夜郎到贵州一、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总以为贵州自古是“不毛之地”“历史空白”。自从1964年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试掘了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发现了大批旧石器时代的遗物,贵州历史的线索,突然向前延伸二三十万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经过二三十年的考古发现,现已知道,贵州“旧石器时代” 文化比较光彩(即使用比较粗糙的打击石器,采集和渔猎的时代)。贵州的旧石器时代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贵州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见图),观音洞:黔西县西南30千米处的沙井乡。黔西沙井观音洞的出土文物,经中国古人类学家鉴定,是长江以

2、南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证明早在五、六十万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同时,证明了贵州高原也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因而被命名为“观音洞文化”。它不仅是我国长江以南材料最丰富、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化遗址,而且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三个重要类型之一,它与北京周口店文化、陕西西侯度文化三足鼎立。中期:有桐梓岩灰洞文化遗址(见图),是南方少见的遗址之一,20世纪70-80年代,科学家又对桐梓岩灰洞进行发掘,发现古人类牙化石7枚,考证距今约20.6万年,还发现了炭屑和烧过的碎骨化石,这是华南地区古人类最早用火的证据。是长江以南地区最先用火的地方。中期还有盘县大洞文化遗址(见图),位于盘县城区东南49千

3、米处的珠东乡十里坪村,距城49公里,是一个发育于厚层灰岩中的巨大的溶洞。是中国南方新发现的古人类遗址。被列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其规模在国内外都是极罕见的。还有水城硝灰洞遗址,这里发现的“水城人”开创的“锐棱砸击法” ( 锐棱砸击法是将石核稍稍倾斜地 与石砧接触,然后用石锤较扁的一侧砸击石核的另一端。),是旧石器的新式技术,在国内外考古发现中占重要地位。旧石器晚期:有兴义猫猫洞、普定穿洞等遗址,形成贵州旧石器时代重要的区域性特征。从贵州考古的这些重要发现,表明云贵高原可能是“人类起源的摇篮”之一。过去不仅外界不了解,我们自己也不了解。我想在学习这个知识之前,我们也就只是从课本里

4、知道周口店文化而以。贵州历史不为人知的地方太多。虽然我们不可能向考古的专业人事那样对贵州的历史研究得这么透彻,但至少应该像中国人知道周口店那样,作为一个贵州人也应该知道黔西观音洞等等古文化吧。二、古夜郎的兴起贵州既然背了多少年代的“夜郎自大”的包袱,讲贵州历史,实在应该讲讲夜郎。夜郎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出现在祖国西南地区的以夜郎为名的地方政权。古代夜郎,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概念。广义的夜郎,包括除去黔东北一部分地带之外的今贵州全部地方,还包括广西西北部、云南东部、川南一部分。狭义的夜郎,具体就是指夜郎国,包括今贵州毕节、安顺、兴义、六盘水,云南昭通、曲靖,四川宜宾地区和广西西北部凌云一

5、带,即所谓大夜郎国。 我们不是研究夜郎文化的专家,关于夜郎的许多历史争论,比如夜郎的范围、夜郎的政治中心、夜郎初建何年、夜郎内外的民族关系等等,应该让历史家和考古发现去解决。但是有两点是应该肯定的:一是“夜郎最大”;二是夜郎属于“耕田,邑聚”类型的社会。这不仅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而且有多年考古发现证明。史记西南夷列传第一句话便是:“西南夷君长以计数,夜郎最大。”这里的“南夷”,是一个总称,包括“西夷”和“南夷”两部分。“西夷”指今四川阿坝、甘孜、雅安、凉山、昌都地区。“南夷”是今贵州和云南及桂西北。西南夷包括许多部族国家或政权,其中夜郎国最大。“西南夷”按他们的经济状况而言,大体分为三

6、种类型:夜郎、滇、邛都(在今四川西昌)属于“耕田,有邑聚”类型,也就是以农业为主,耕田而且不少是水田。第二句所谓“有邑聚”,古代称国为“邑”,也指城市。“邑聚”就是已形成人口聚居的村落和城镇雏形。所以,夜郎是有城镇的,是农耕社会,是西南夷各类型社会中,发展水平最高的一种。三、郡县制在夜朗地区的建立1、“夜郎自大”的典故: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派使者到滇国,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 大”。使者到了夜郎,夜郎侯发出了同样的问话,因而留下了“夜郎自大”的典故。2、郡县制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郡的长官称“守”,县的长官称“令”,均由国君任免。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

7、展。四、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牂牁的发展1、隋唐时期的“土流并治”:隋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中央王朝为了加强对今贵州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以南实行羁縻州。2、经制州、羁縻州和藩国:所谓“经制州”,即由朝廷直接派遣官吏治理,人口、田亩、政治、军事、经济、司法等受中央王朝的直接控制;所谓“羁縻州”,即由朝廷指派归附的地方土著首领统治,子孙世袭,土著首领在其统治范围内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与朝廷保持比较松散的羁縻关系。所谓“藩国”,是指中央王朝对其统属关系比较松散的地方政权。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是中央王朝对其统属关系比较松散的地

8、方政权。五、贵州名称及区划的由来贵州名称及区划的由来始于宋代。当时的“贵州”,相当于今贵阳地区,因州南有水方如矩(今贵阳四方河),故名矩州。第二节 从贵州建省到贵州解放明代是贵州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主要标志,一是在贵州建立了行省,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二是在贵州大规模地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发,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贵州行省的建立行省的建立。明代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对西南的统治和巩固边防,1382年朝廷在贵州设都指挥司,这是贵州第一次建立的省一级军事机构。1413年设贵州布政使司统辖8府4州,贵州正式成为全国的一个行省。1417年设提刑按察司,至此贵州

9、“三司”具备,实行“军政分管、土流并治”,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二、大兴屯田:大兴屯田,推动了贵州经济的发展。在今安顺地区,仍保留有许多明代屯堡的原有风貌。三、改土归流对贵州发展的影响。1、背景:为了革除土司制度的弊端,从明永乐十一年起,便开始进行改土设流。2、改土归流政策: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3、影响:改土归流以后,朝廷对贵州的行政区划和行政建制作了较大的调整。改土归流以后,清王朝对贵州加强了统治,官府和地主阶级互相勾结,对人民敲骨吸髓,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在贵州先后爆发了“乾嘉起义”和“咸同起义”。四、乾嘉起义与咸同起义:1、乾嘉

10、起义:是乾隆、嘉庆年间苗族和布依族起义的总称。2、咸同起义:指咸丰、同治年间贵州各族人民的大起义。这次起义是在太平天国起义的背景下爆发的,与太平天国相互呼应、配合,在太平天国全盛时期进入高潮。五、震惊全国的“三大教案”:鸦片战争后,先后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青岩教案”、“开州教案”和“遵义教案”。其中“青岩教案”最为重要。青岩教案不仅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案,也是全国“反洋教”斗争的先声。在其影响下出现了四川的酉阳教案和安徽的安庆教案等。虽然“三大教案”最终因清政府的无能而遭查办,但它震惊了全国,也使贵州的社会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对唤醒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觉悟起到了重要作用。六、辛亥革命在贵州:鸦片

11、战争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资产阶级的出现,在贵州产生了一批立志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张百麟(18781919年)、平刚(18781951年)等,在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们也发起组织了自治学社、科学会等一批革命组织,但最终都因革命的不彻底性,宣告失败。七、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有6支红军在贵州活动。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历时6年之久,先后攻克32座县城,震撼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播下了革命火种。红军在转战贵州期间,宣传北上抗日、反蒋抗日统一战线等主张,对团结贵州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八、中共贵州地方党组织的发展

12、:“五四”运动前后,贵州一批知识青年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到省外和国外学习,投身于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洪流,如邓恩铭(19011931年)、王若飞(18961946年)、周逸群(18961931年)等。开展武装斗争。九、国民党对贵州的统治:国民党统治贵州以后,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社会动荡不安,特别是贵州解放前夕,官僚资本携带资财外逃,许多工厂停工停产,不少民族工商企业倒闭,市场混乱,物价飞涨,贵州各族人民再次陷入水火之中。十、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贵州:1949年15日解放贵阳,推翻了国民党在贵州的反动统治。为了迎接贵州的解放,中共贵州地下党组织与毗邻

13、省的地下党组织相配合,组织和领导了农村的武装斗争和城市的反蒋爱国斗争。解放战争期间,贵州农村建立了近万人的游击武装力量。在黔南地区主要有 “黔南荔波人民游击队”;在黔东北地区主要有“黔东纵队”;在黔西南地区主要有“盘县游击团”。第三节 贵州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一、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剿匪斗争贵州解放后,于1949年11月22日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通过军事接管,彻底推翻了国民党在贵州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政权。1949年11月23日,贵阳市人民政府成立;12月2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贵州解放初期,国民党的反动残余势力行动猖獗,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大规模的剿匪斗争,共毙伤及俘获中队

14、长以上匪首14397人、匪众(包括部分被裹胁的群众)26.37万人,缴获各种炮294门、轻重机枪1247挺、步枪11.69万支。取得了剿匪斗争的全面胜利。二、土地改革运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制度的基础。我们要改革封建剥削制度,就必须先对土地的所有制进行改革。为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从1951年开始,分四批在贵州开展土改运动,并于1953年,完成了土改任务。通过土改,使农民分得了土地,和房屋,以及其他生活资料,实现了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三、“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

15、的初步建立在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了我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度时期。党在这个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就是在这个相当长的时期中,逐步完成“三大改造”。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四、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贵州从1953年起,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以下简称“一五”计划)。贵州的“一五”计划,是以发展农业为重点,并在服务于农业和与农村经济密切结合的原则下,积极发展地方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相应发展其他事业。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

16、努力,贵州提前一年完成了“一五”计划规定的主要指标。五、“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贵州和全国一样,经历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8月23日,全省第一个人民公社,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就基本实现了全省人民公社化,将本来就对农业生产力发展存在若干不适应因素的高级社急速地转变为规模更大、公有化程度更高、政社合一(农村基层政权与集体经济组织相结合)的人民公社。使全省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折,出现了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从1961年开始,贵州在认真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以后,坚持从贵州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六、“三线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