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及其散文研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491764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PDF 页数:65 大小:82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禹偁及其散文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王禹偁及其散文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王禹偁及其散文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王禹偁及其散文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王禹偁及其散文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禹偁及其散文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禹偁及其散文研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潭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王禹偁及其散文研究 姓名:龙理鹏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周建军 20080515 I 摘 要 王禹偁是我国北宋初期复古派散文家,他追师韩柳,主张以平易简淡的散 文来取代浮靡纤丽的骈文。他虽与柳开同执当时文坛之牛耳,但他的理论和创作 却要比柳开丰富、优秀得多,是宋初散文家里为数不多真正能言亦能行、将理论 与实践结得较好的文学家之一。他丰富的散文活动不仅深刻的影响着当时,形成 了一个以他为核心,众多文友弟子支持、学者士子依附的改良文风文体集团,同 时他圆通的散文理论,独特的散文艺术魅力也启示后世,为后继者欧阳修、苏轼 等人的散文革新运动提供了直接

2、的创作借鉴和宝贵的经验教训。 王禹偁本人虽在 经历、才智、文学天赋上跟欧阳修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在散文革新条件上也有着 许多相同之处,但最终因个人性格、胆识、年寿、政治条件未成熟等原因,使他 领导的散文改良运动最终未能取得胜利。 但他的确是宋初文风转捩时期的关键人 物,为后来欧阳修、苏轼等主导的古文运动的蓬勃兴起起了极为重要奠基作用。 关键词:王禹偁 散文 艺术 特色 II Abstract Wang Yucheng was a proser of Retrospection Faction in early Bei Song Dynasty. He advocated that literat

3、i should take after HanYu and Liu Zongyuan, maintained that fickle and furtive characters of literature should give place to simplicity and popularization. Although in prose field at that time there stood LiuKai as another coordinate, Wang Yuchengs theories and creations were more preeminent than hi

4、m. Wang Yucheng was a real litterateur combined theory and practice well and a reformation literature group formed round him. His prose creations with advanced theory and distinct characteristic, not only influenced literati at the moment, but also provided firsthand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teaching

5、s for successors of prose innovation faction, as OuYang Xiu and SuShi. As for personal experience, individual ability, litterateur aptitude and reformation conditions, Wang Yucheng was similar with OuYang Xiu, however, he failt on account of temper, courage, early-death, immature political setting,

6、few discussion of congener. He was not exalted by the people at that time, and his prose innovation movement was broke down as well. The flag of prose was not finally kept its footing until OuYang Xiu and SuShi appeared. Keywords: Wang Yucheng; prose; art; trait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

7、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

8、 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绪论 1、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以“王禹偁及其散文研究”作为选题,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宋初文坛处于中唐古文运动失败及晚唐五代骈俪文风猖炽之际,是一 个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重新反省和探索的阶段。 随着时代的需要, 在政治、 经济、 文化、 思想和行卷等多方影响下, 在散文领域, 先后相继出现了五代派、 复古派、 古文派这些宋初散文革新派别 1。他们批判五代文弊,反对西昆文风,主张文学 韩柳,以散文对抗并取代骈文写作。由于他们创作成就不高,内容上多重道,甚 至部分作家文风走向

9、怪戾艰涩, 因而宋初七十余年, 总体上仍是 “斯文终有愧古” “论卑而气弱” 2。然而其中复古派的散文家王禹偁却是个例外。他文风简易, 能言亦能行,不仅创作了大量类型丰富、思想艺术性强的散文作品,同时也提出 了许多圆通进步的散文理论;这些创作和理论不仅深刻影响到了当时的文人写 作, 同时也影响到了后世欧苏等大家的散文创作而这种理论和创作方向恰好 成为后起的古文运动的重要依据和框范。 第二,王禹偁的散文主题和同时代其他散文家相比,具有哪些最本质特征; 他的散文理论在继承的同时又有哪些方面的重大开拓; 散文分体艺术特色与总体 艺术特色有何独特魅力;他于宋初散文这一环节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有何

10、历史贡献, 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而综观文学史和各类研究成果, 却往往被忽略。 第三, “王禹偁文简雅古淡,由上三朝,未有及者,而不甚为学者所称。 ” (叶 适习学记言 )既然王禹偁的文章如此出名, “由上三朝,未有及者” ,那为什 么还“不甚为学者所称”呢?此外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人对王禹偁文推崇备 至评赞甚高,王禹偁本人也在经历、才智、文学天赋上跟欧阳修有着很多相似之 处,但是天分颇高的王禹偁却未能领导宋初学者将散文引向康庄大道,这当中是 什么原因导致产生如此结果,都是值得我们细心挖掘的课题。 2、相关界定 中国古代散文的概念具有复杂性、历时性等特点。散文是指纯粹用散体写的 古文,还是指

11、包括骈赋颂箴铭等文体都在内的古文,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张梦 新主编的中国散文发展史 、陈柱的中国散文史 、郭预衡的中国散文史 、 谌东飚的古今散文研究中的散文观念及分类问题等都把赋颂箴铭等纳入散文 的研究视野中。而刘振东等编的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则把赋排除在外,费振 2 刚在他主编的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中认为散文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即 文学性的散文,广义的是和韵文相对的一切文字,这样,他也认为赋不属于散文 研究的范畴。蒋长栋主编的中国韵文学概论则直接将赋纳入了韵文的范畴。 可见专家学者对此见仁见智,看法不一。 我认为古代散文是指不用韵,具有散句单行性质,同时又有条件地借鉴骈偶 艺术特色等手法的

12、书面语言,它包括箴铭颂等文体,但却不包括赋。理由有以下 几点: 一、 “散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宋罗大经所编的鹤林玉露 : “山谷诗骚妙 天下,而散文 颇觉琐碎局促。 ” “四六特拘对耳,其立意遣词,贵浑融有味,与散 文 同。 ”可见该词一开始就是作为诗骚骈文的对立面出现。倘若我们再联系唐宋 古文运动之际的内容,则更可清晰的体察到散文是指一种不尚对偶、不用韵的散 体文章。如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言: “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穆修、张景辈 始为平文,当时谓之古文” 。 “不尚对偶”的散体文并不是指一点都不借鉴骈偶文 的艺术手法,纯用散体写作。它因创作和表达感情的需要,讲究文采、气势,讲 究行文的抑扬顿挫

13、,布局的匠心独具,从而需要运用和借鉴骈偶之文的艺术技巧 和手法是完全可理解的。 二、 古代散文不包括赋, 但却囊括了箴铭颂等文体, 这是因为从曹丕的 典 论论文 、陆机的文赋 、刘勰的文心雕龙等文论,到萧统等所编纂的昭 明文选 ,李眆、宋白等编纂的文苑英华 、姚铉等所编纂的唐文粹 、吕祖 谦等所编纂的宋文鉴 、吴讷编纂的文章辨体 、徐师曾编纂的文体明辨 等文选类总集,虽皆题为“文”或“文章” ,且诗文兼论或兼收,但它们在体制 安排上却通常是把诗、骚、赋放在一起,以区别于其它的文体,这充分说明,这 些编纂者都认为诗骚赋有着共同的源流,属于同一大类文体韵文。明汪宗元 的皇明文选不收诗赋,明清之际贺

14、复征的文章辨体汇选 ,也不收诗赋, 则更进一步说明诗赋同源而有别于其它文体。但是姚鼐所编纂的古文辞类纂 总括文体十三种,却只排除了诗歌;清严可均所辑录的全上古先秦两汉三国六 朝文中,不录诗歌,而辑录赋颂箴铭等文体,把这些文体看成属于“文”的范 畴。又可见部分编纂者只排除诗歌,而将赋与颂箴铭等散文文体同等对待。由此 可知历代编纂者们分歧重点在于收不收“赋” 。另外赋这种文体在形式上确实多 用骈偶对仗,形式比较华美,句子有明显的韵感,而箴颂铭等文体因为实用性缘 故,虽然可能在形式上也借鉴了“赋”的一些艺术手法,但整体上还是在用散体 的形式在行文, 韵感没那么强烈。 比如王禹偁的 崆峒山铭 : “轩

15、辕氏之为圣也, 天下首冠足履者皆知之,况通儒巨贤乎?然则枉万乘之驾,不自为尊也;降匹夫 之室,不自为日辱也;陟千岩之险,不自为劳也。所以然者,不风闻道而已哉。 3 故放勋法之以师许由,重华继之以让善卷,文命宗以尊子高。凡数帝者,天下非 不理也,诸候非不实也,兆民非不安也,阴阳非不和也祥瑞非不至也,所以孜孜 于一山翁林叟者,何哉?盖恐后世失尊贤好问之道尔。 ”又如罔极赋 : “痛吾 母之早终,受君羹而舍肉;丁吾父之大忧。徒倚庐以食粥。被朝恩之抑夺,履人 事而凄迷。五鼎或来,羡仲由之斗米;三牲纵具,非茅容之双鸡。岂无兄弟,各 怀禄而凄凄;亦有子孙,方嬉戏于孩提。 ”二者显然对比强烈,前者明显就是一

16、 篇优美的散文,而后者则是一篇韵感强烈,骈偶迭出的韵体文。至此根据上面的 论述, 我认为把诗辞赋排除于古代散文的研究范围而包容箴铭颂等文体是既合情 也合理的。 因此,本文后面所论述的王禹偁散文,是指不用韵,具有散句单行性质,同 时又吸收借鉴了骈偶艺术特色等手法的,包括箴铭颂等文体,但却排除赋的书面 语言。 3、文献综述 王禹偁,字元之,是我国北宋初期一位被人称道的正直官吏和坚持现实主义 创作,具有革新精神的文学家。历代评论者对他都比较推崇: 宋史王禹偁传 卷 52 云公:“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 东都 事略卷 39 云公: “真天下正直之士哉,其事君必尽言无隠”。林逋称其“放 达有唐唯白傅,纵横吾宋是黄州”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