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说部与满族民俗——以萨布素系列说部故事为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479424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满族说部与满族民俗——以萨布素系列说部故事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满族说部与满族民俗——以萨布素系列说部故事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满族说部与满族民俗——以萨布素系列说部故事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满族说部与满族民俗——以萨布素系列说部故事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满族说部与满族民俗——以萨布素系列说部故事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满族说部与满族民俗——以萨布素系列说部故事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族说部与满族民俗——以萨布素系列说部故事为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满族说部与满族民俗 以萨布素系列说部故事为例 吕 萍( 满族) 内容提要 : 满族说部是满族民间长篇说 唱艺术, 它是满族各个氏族传讲 自己 祖先英雄史的重要形式。萨布素的系列说部故事是长期流传于满族民间的著名 英雄故事。在萨布素故事中出现了许多满族习俗, 如骑射、 祭祀、 服饰、 饮食、 生 育、 丧葬等, 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满族社会生活的画面。 关 键 词: 说部满族民俗萨布素故事 满族说部是长期流传于满族民间的说唱艺术,其主要特点是歌颂先民,弘扬民族精 神, 展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在众多的满族说部故事中, 萨布素系列说部故事尤其引人 注目。 萨布素, 富察氏, 满洲镶黄旗人, 清康熙朝著

2、名抗俄将领, 曾任黑龙江将军, 指挥了著 名的中俄雅克萨战役, 并取得了胜利。 作为民族英雄, 萨布素的故事在满族民间广为流传 , 其系列故事包括 萨大人传 萨布素将军传 萨布素外传 。 骑射 习俗贯穿始终 满族是北方古老的渔猎民族, 骑射在其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满族先祖肃 慎人早在周武王之前就发明了弓箭, 并作为贡物献给中原。 后来的挹娄人、 勿吉人、 棘辐人 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后汉书 东夷传 记载: “ 及武王灭纣, 肃慎来献石奢桔矢。 ” 晋书 肃 慎传 记载: “ 周武王时, 献其桔矢石磐, 逮于周公辅成王复遣使人贺。” 隋书 棘褐传 中 说: “ 棘韬人皆射猎为业, 角

3、弓长三尺, 箭长尺有二寸。” 3j 上面所说的“ 桔矢石砻” 就是 以桔木为箭杆, 以石头为箭头的弓箭。 大金国志 载: “ 女真, 善骑射, 耐饥渴苦辛, 骑上下 崖如飞。 济江河不用舟楫, 没马而渡。 ” 满族秉承先祖习俗, 特别强调骑射的重要性。 皇太 极是“ 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 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 的创业之君, 他在读金国第五代皇帝 世宗本纪 时对众人说: “ 世宗继位, 恐子孙习染汉俗, 屡谕毋忘祖宗旧制, 衣女直衣, 习女 直语, 时时练习骑射。我国士卒, 初有几何, 因善于骑射 , 敌野战则克, 攻城即取, 天下 范晔撰 后汉书 东夷传 , 见 二十五史 , 第 1 0 4

4、7页, 上海古籍 出 版社、 上海书店 1 9 8 6 年版。 唐太宗文皇帝御撰 晋书 肃慎传 , 见 二十五史 , 第 1 5 4 0页。 长孙无忌等撰 隋书 秫羁传 , 见 二十五史 , 第 3 4 6 6 页。 宇文懋昭撰、 崔文印校证 大 金 国志校正 , 第 5 5 1 页, 中华书局 1 9 8 6 年版。 1 5 7 民族文学研究 2 0 1 3年 2期 人称我兵立则不动摇, 进则不退缩, 扬名在外。” 这里, 皇太极借古喻今, 把保持民族旧 俗, 当作立国之本。 应该说, 没有骑射, 就不会有女真及满族人的生存; 没有骑射, 就不会有 金朝及清朝的江山。 满族说部承载着满族各个

5、氏族的历史, 歌颂着自己民族的英雄,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满 族的社会生活。在 萨布素将军传 中有关骑射方面的习俗就多有描述。比如: 此时, 校场上那位 已经过五关斩六将 大败众英雄的巴图鲁 , 正在射香 火。百 米开外的三炷香, “ 嗖嗖嗖” , 三箭飞过 , 齐刷刷地被斩去半截。接 着, 这位英雄又 后退百步 , 射掉在柳树 尖上的最后三片随风飘动的柳叶。 只见那骑 手拉 出雕花鹿筋大 弓, 抽 出一支黄翎箭呼呼直响 , 冲上云天 , 直射 中那老雕的嘴巴。“ 嘎” 的一声尖叫, 老雕从空中掉下来, 不偏不歪正好落在看台 上。 执令官拾起这落雁, 惊愕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看台上的将领们都围上来

6、, 看清 了, 原来这支黄翎箭正 中老雕的 口里 , 射 穿了它的喉咙 上面出自萨布素将军“ 神箭夺佐领” 章节中对满族骑射神功的描写。“ 神箭夺佐领” 正 是清代八旗子弟比武选官的真实写照。 没有过硬的功夫无论是谁都不能当官, 更不能带兵 打仗。百米开外射柳叶, 九天之外射大雕, 这岂是一日之功?据 八旗通志 记载: “ 八旗官 学, 每学额设满洲助教二员, 满洲教习一人, 汉教习四人, 掌教满洲、 汉军学生。 蒙古助教一 员, 蒙古教习一人, 掌教蒙古学生。 弓箭教习一人, 掌教合学学生骑射。 ” 雍正七年( 1 7 2 9 ) , 关于觉罗学的上谕中也说 : “ 令其读书学射, 满汉兼习

7、。” 在清代, 八旗子弟为今后能成为 一 名合格的八旗兵丁, 除了读书外, 都要学习骑射。 在清代的学校中, 骑射也是一门重要的 功课 , 不论是满洲学生、 汉军学生, 还是蒙古旗学生, 他们在学校的基本课程包括: 满语、 汉 语和骑射 。 也就是说 , 除了要学 习满族 自己的语言满语外 , 还要学习汉语经典 四书五经, 更 重要的是把骑马射箭作为一门重要课程, 从小就进行训练。 满族人的主要狩猎方式是打围, 八旗制度就是在打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具有鲜明 的民族特征。 打围的基础是骑射 , 八旗兵丁可在打围中大展骑射神功和布阵智谋。 萨布素 将军传 和 萨大人传 里均多处展现, 我们来看

8、下面这段围猎习俗的讲述: 合围开始了。 各个围场的旗兵, 已经靠拢到一起, 五百多人的猎队, 在林中形 成了一个圆形的包围圈。天空中, 被惊起的山禽野鸟, 呼啦啦飞起来; 草丛里, 惊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注 满文老档 , 第 1 6 9 7 1 6 9 8 页, 中华书局 1 9 9 0年版。 傅英仁讲述, 程迅、 王宏刚记录整理 萨布素将军传 , 九 神箭夺佐领 ( 三) , 第 6 5页, 吉林人民出 版社 2 0 0 7年版。 同上。 纪昀等修 钦定八旗通志 , 第 1 5 5 5页, 吉林文史出 版社 2 0 0 2 年版。 鄂尔 泰等修 八旗通志 , 第

9、9 4 7页,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 8 5 年版。 l 5 8 满族说部与满族民俗 恐的獐狍鹿兔拼命逃窜, 狡猾的狐貂四处躲藏, 凶狠的虎豹熊猪大声嗥叫着, 妄 图冲出包围圈。 沙尔虎达一声令下, 顿时号角聚响, 万箭齐发, 能骑善射的八旗兵 个个大显身手, 不到半晌, 猎物就堆成了个小山似的。 好个“ 万箭齐发” 、 “ 能骑善射” 、 “ 小山似的猎物” , 大显身手的八旗兵向我们一展围猎 之本领。 八旗围猎历史悠久, 清代在许多地方都设有围场,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算承德“ 木兰 围场” 了。“ 木兰” 一词本身就是满语 m u r a n , 其义为“ 哨鹿” , 猎人们吹哨, 装

10、作雌鹿来吸引 其他鹿, 进而猎杀。 承德“ 木兰围场” 也因此而得名。 每年秋天, 清王朝都要在承德木兰围场 举行一次大型的狩猎活动, 名义上是一次狩猎, 实际上是一场大型的军事演习和练兵。八 旗军队成千上万, 前后左右调度, 场面十分壮观。 上面的这段描述虽然没有皇家的“ 木兰秋 猕” 场面宏大, 但也颇为气派, 目的也是为了练兵和演习, 展示一下各旗的实力。 祭祀 习俗彰显萨满文化 满族及其先人一直笃信萨满教, 萨满文化在其政治、 经济及 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 清代立国之后 , 对传统的满族民间信仰萨满文化, 并没有扬弃, 而是作为一种凝聚 民族心理的手段, 加以尊重和传承。特

11、别是乾隆时期, 将满族的萨满信仰用宫廷典礼的形 式固定下来, 并作为圣训代代相沿。 著名的 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 更是为我们留下了大 量的萨满信仰研究资料。 除清代留下的一些“ 官方” 书籍外, 民间也保存有大量的神本子及 口传神歌。 说部来自满族民间, 祭祀习俗多有表现。 在 萨布素将军传 中的第 4 1 个故事 萨公祭 天 、 第 7 1 个故事 莫尔根设坛大祭 、 第 8 3 个故事 元宵节灯会 、 第 8 4 个故事 宁古塔宗 族大续谱 中, 均详细地介绍了满族的“ 祭天仪式” 、 “ 祭祖仪式” 、 “ 祭野神仪式” 以及萨满看 病和“ 跑火池” 等绝技。特别是鲜为人知的富察家的“

12、常祭祀” , 使我们第一次领略了满族 为新生儿而作的祭祀活动。 该仪式是在新生儿出生的第九天举行, 由该家族的家萨满哈勒 苏主祭。主要情景如下 : 首先将产妇生孩子时所用的那些已经沾上血污的东西,如垫在身底下的用 五种草编制的长寿袋呀、 包孩子用的马那干呀以及其他布帛等, 都在神面前一块 烧掉。 据传, 这些东西若随便扔出去, 神会怪罪的, 容易出罗乱。 接着在萨满的神 鼓声中, 烧一锅温水, 给新 生儿洗一个恩都 力木 克 澡, 象征 着孩子 更加健康 、 平 安。一 在净室选出一个地方设神堂, 供上乌莫锡妈妈、 奥都妈妈 、 歪历妈妈 的 神位。 这一切进行完之后 , 全族人喝 团圆酒,

13、吃祭祀 肉, 一连三天的隆重的家祭才 萨布素将军传 , 十 长白山乐火围 , 第 6 9页。 “ 常祭祀” 指满族新生儿到了第九天, 按习俗所举行的大礼祭祀。 恩都力木克为满语 e n d u r i m u k e , 意为神水。 歪历妈妈又叫瓦立妈妈, 满语 w a l i m a m a , 指一位满族民间祭祀的女神。 1 5 9 民族文学研究 2 0 1 3年 2期 算结束。 这种祭祀目的有三: 一是为了清室、 净室。 把新生儿用过的脏东西清理干净, 使房间卫 生整洁。 二是为了感谢祖先 、 神灵。 在满族人心 目中, 新生儿是祖先 、 神灵赐给的 , 所 以要献 牲。 三是请女神、

14、子孙神、 智慧神永远住到这个家来, 保护本族儿孙的健康。 而其中所说的 “ 祭祀祖先, 献牲供神” 等又都与满族的祭祀习俗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萨大人传 里的这段 描绘 , 不但介绍了满族萨满祭祀风俗, 而且使我们感知了满族与生育有关的许多鲜为人知 的习俗。 在清代乾隆年间的 满洲祭神祭天典礼 中, 就有“ 佛立佛多鄂谟锡妈妈” ( 民间多 称为佛托妈妈) 的记载。满语 f N i f 0 d o ( 佛立佛多) 汉译为“ 结绳柳枝” , 满语 o m o s i ( 鄂谟锡) 汉译 为“ 众孙子” , 全译为“ 结绳柳枝子孙娘娘 ” 。 佛托妈妈不论在满族 民间还是在清代宫廷 都是一位重要的神

15、祗。 其神性为子孙送福, 为后代繁衍。 因此, “ 佛托妈妈” 又可以称为人类 的生命之母 , 而在满族各姓 氏中又尊称她为始母神。 满族不但重视生育, 训练骑射, 更看重对后代尊老之教育 , 友情之忠贞等优良品质的 培育。 在古时, 金兰结义时常常歃血为盟, 仪式办得隆重些不为新鲜, 但像说部里描写的萨 布素、 巴海两人为了共同在北疆抗御罗刹, 紧紧拧成一股绳, 互相结为兄弟所举行的萨满 仪式却不多见。射白天鹅 之古俗则更是 闻所未闻。 萨布素、 巴海先到神案前叩拜、 焚香, 再向长辈磕头。这些礼节完了以后, 两 人走到神案前, 恭敬地从神案上拿起早已准备好的弓和梅针箭, 共射离高桌二十 几步远的高高神杆上绑着的一只新捕捉 来的 白天鹅鹅头上的红冠子。一切准备 就绪, 由萨满击鼓 , 二人 同时放 箭, 要让梅针箭穿过鹅冠子。萨满忙走过去 , 将天鹅抱到沙尔虎达等众长辈面前 , 让他们验看两箭均 已中的。 接 着萨满将鹅头 红冠子上的两支梅针箭拔了下来,从箭伤处挤出血,滴到事先装满黄酒的大碗 里。转过身, 端起血酒碗, 用手蘸洒掸向天、 掸向地、 掸向众长辈、 掸向巴海、 萨布 素, 并把血酒分装在两只一样的泥碗里。待 巴海、 萨布素向神杆 、 神案、 天神 叩头 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