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西部高考题备考复习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465942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4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洲西部高考题备考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欧洲西部高考题备考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欧洲西部高考题备考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欧洲西部高考题备考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欧洲西部高考题备考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欧洲西部高考题备考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西部高考题备考复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北京卷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回答13题。图11在7、8月份,伦敦比北京()A气温高,日较差大B风小雾大,降水多C正午太阳高度角小D日出晚,昼短夜长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与气候的相关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7、8月份,两地同为夏季,但北京的气温高,降水多。此时两地都是昼长夜短,由于伦敦比北京纬度高,伦敦白昼长于北京。2英国()A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B西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C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D多数河流短,含沙少,无结冰期2D解析英国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纬度较

2、高,不适宜珊瑚生长;据图可知地形特点;因面积小、植被覆盖率好,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所以河流短,含沙少,无结冰期。3途经该区域的洋流()A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北美到欧洲顺北大西洋暖流航行,速度快;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渔场;进入到北冰洋海域,由于产生海雾,因此能见度变低。40.(28分)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材料一:法国

3、、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图9).材料二:2007年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电量构成(图10)。(1)2011年6月8日,三个国家的首都,白昼最长的是,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4分)(2)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控制,地带性植被是。(4分)(3)据图10,热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风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风力发电与火力发电相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6分)(4)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勒斯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简要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6分)(5)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巴黎,巴黎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对此,法国实施了以均衡化发展为

4、目标的政策,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8分)【解析】(1)在2011年6月8日,北半球为夏季,故纬度越高,昼长越长,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结合图中的纬度即可得出答案;(2)三个国家的南部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故夏季属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属西风带控制,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3)根据图10即可得出答案,(4)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从市场,交通,经济基础,劳动力,技术协作等来分析,(5)从材料来看,实施均衡化发展的措施,主要从发展周边地区,转移巴黎的一部分城市职能等方面来分析。【答案】(1)巴黎新德里(2)副热带高气压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3)意大利西班牙较小(4)经济发达,

5、消费市场广阔发达的海洋运输,有利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工业基础好,技术先进,劳动力丰富(5)控制巴黎的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拓展交通运输网,加强区域联系积极发展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流入延长产业链,合理布局产业图1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完成12题。图11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甲;盛行风、洋流B乙;纬度、地形C丙;经度、地形D丁;盛行风、纬度解析:主要通过判断等温线、等温线走向及影响因素是对影响气候因素的考查,欧洲1月0等温线实际上就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界线,也是地中海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界线。因为

6、这二种气候类型最冷月都是高于0的,而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必须小于0。西欧0等温线分布受西风与北大西洋暖流影响。2“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石”,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主要考查的是板块运动及变质作用;是一道初高中知识结合的题目,这里涉及到板块运动与地质作用中的变质作用。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是有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分布,该地貌的基岩是石灰岩为主,因此再结合试题材料可以判断。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个题。(注意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201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1简答题详细解析(史上最详细系列)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

7、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5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解析:该题是一道农业区位试题,为了降低难度,在设置问题时特别提醒应该从“地形”、“气候”两方面作答。1.通过读地形图可推理出甲地位于河谷中地形平坦;2.由于位于“河谷”,附近有河流还可得出“灌溉便利”(这一条我觉得能推理出,但是和问题不太吻合,灌溉便利应该算作水源条件,不是地形条件。考虑到是高考试题,出题者应该知道这个情况,

8、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有误!)3.材料中特别提到甲乙两地均产“优质葡萄”,同时又专门告知优质葡萄就是糖分高,而糖分高需要足够的光照和昼夜温差(我觉得这道题最成功的地方就在这个地方,逻辑层层递进,清晰,让人赏心悦目,该题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好题!)。联系该地的气候,位于地中海沿岸,可判断其为地中海气候,故可得出答案甲地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答案:(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度附近)葡萄生长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暖石堆积的原因。(8分)解析:外力作用,很简单,不解释!答案:(2)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

9、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暖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16分)解析:类型和特点不难!地中海气候对葡萄种植的影响不解释,相信每一位地理老师都讲过无数遍。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这也是该题的亮点,设置巧妙啊!解题逻辑很重要!既然在葡萄园堆积鹅卵石,目的肯定是有利于葡萄的生长,让葡萄生长的“区位条件”变得更好(相对没有鹅卵石),而区位条件只有两类自然和社会经济。鹅卵石堆积显然只可能改变自然区位。而自然区位只有四种1.气候(光照、温差、降水、热量):有可能温差改变

10、,比热变化可引起昼夜温差的变化(暗合材料中给出的类容);2.地形应该没什么变化;3.土壤也没有改变;4.水源有可能,白天鹅卵石遮挡,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同时鹅卵石可以使地表水流速减慢,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答案:(3)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火热干燥。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照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36.(30分)读图6,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4分)(2)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12分)

11、(3)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8分)(4)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判断依据是什么?(6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区域图的判读能力、运用所学规律原理阐释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地理现象、问题的评价分析能力。【关联考点】: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类型与成因、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塑造、聚落与人类活动的区位选择。【解题思路】:读图,注意经纬线、海陆轮廓、地形、河流、交通线等要素。理清极昼极夜与极圈的关系、冰川侵蚀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形河流交通线气候等对人类活动分布的影响。【答案】:(1)66.50N及其以北地区原因:黄赤交角为23.50,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消失(2

12、)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西临大西洋,盛行西风,山脉走向与海岸平行,迎风坡,暖流经过乙地: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相对少,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较大背风坡,海域面积小,海洋水汽较少(3)冰川作用,流水作用西部海岸曲折,多峡湾;湖泊广布,东部形成冰湖群;河流平行状排列。湖泊主要位于河流中上游(4)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理由:主要城市分布在海湾沿岸地区,铁路和公路环绕海湾分布;众多河流的下游,地势平坦【区分度】:低1.2008年2月26日“植物界诺亚方舟”仓库在北欧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图1)正式落成,以便在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能保存世界各地的生命种子。选择仓

13、库在建在此处最主要的原因是CA.寒流流经此处,气候寒流B.国际航线众多,交通便利C.人烟稀少,安全性好D.冷高压控制之下,气候严寒19.(25分)科技革命使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一些国家结合自身条件,抓住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9世纪晚期,德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收”,1886年到1890年间,德国六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德国依靠高度合理化的生产体制,将世界市场上合成工业的垄断权从英国人手里夺得。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大量资金,使它们能够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尽

14、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德国正是依靠一种新的体制和社会机构,推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1)概括上引材料所述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8分)(1)政府扶植经济发展;建立合理化生产体制;鼓励利用先进科技成果。20世纪中后期,在一些传统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工业区。如意大利的萨索洛,数百家以瓷砖生产为中心的中小企业,通过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2)简述这类新兴工业区的特点。(8分)以轻工业为主;中小型企业为主(或者企业规模小);生产过程与布局分散;生产灵活多变,产品面向市场。(十五)阅读阿根廷相关图文资料

15、,回答问题。(21分阿根廷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北热南冷,中部温和,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潘帕斯草原是世界著名牧区,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阿根廷交通运输发达,以首都为中心形成了放射状的交通网络。山脉河流潘帕斯草原巴塔哥尼亚高原国界铁路城市 乌拉圭 巴拉圭 玻利维亚阿根廷地理简图35S38简述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8分) 39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著名牧区的有利条件。(8分40位于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东临大西洋,但气候却十分干燥,分析其原因。(5分)(十四)读下列有关瑞士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瑞士国家馆(下图)主体结构由两个承重的大小圆柱组成,左为“城市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