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强传统习俗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464519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强传统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枣强传统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枣强传统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枣强传统习俗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枣强传统习俗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枣强传统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强传统习俗(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枣强传统民俗一、节日岁时春节习俗俗话说“进了腊月门,家里没闲人”。男人忙外,赶集上店,做小买卖,置办年货;主妇忙里,碾米磨面,蒸干粮,做衣裳。进腊月后,干活要稳妥,说话要和气,不摔碰家具物什,不批评孩子。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要吃腊八粥、腌腊八蒜,这算是过年开了头。到了二十,一般户便开始蒸干粮、煮肉了。过去的大户人家动手还要早些。腊月二十三是辞灶日,就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也有称作“小年”的。传说“灶王爷”上天去报本家一年的情况,为使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要用饴糖食品或糕点供奉他,以粘住“灶王爷”的口。然后把贴了一年的灶王爷像从墙上取下来烧掉,磕头,还要念叨“上天后多说好话,保佑

2、一家平平安安”、“上天言好事,回府降吉祥”等一类的话,如果家里有外出的没回来,要等外出的人回来后三十再烧。请来的新灶王爷则要等腊月三十再贴上墙。过了腊八以后,还要选个好日子搞大扫除,也叫扫房,一般都选在二十四,即把屋顶、墙上、地下、屋内、屋外各个角落及门外胡同都打扫一遍,把门窗、家具、碗碟等都擦洗好,要干干净净迎新年。大扫除后即贴年画贴对联,也有二十八九才贴对联的。腊月二十九这天,要把准备过年的事都办完,如:门前挂上红灯笼,缸里挑满水,剁好包饺子的馅,请来的各位神都贴上墙,神前摆好香炉,放好筷子。这天还要挂上家族谱,有的摆上先人的遗像。如果赶上小月,这些活就要二十八做完。腊月三十(如小进就是二

3、十九),早起开始“请家堂”(一般为三代宗亲),也有二十九请的。请时领着子孙到村外路口朝祖坟方向烧香烧纸磕头,口念“请老爷爷老奶奶回家过年”,然后放鞭炮,请家堂进门时,要先在门神牌位处烧香,说是如不烧香,门神不让进家门。进门后将剩余的香插到家堂前的香炉内,再磕头。请来家堂后,要上供,供品一般是点心、水果、馒头、鸡鱼肉等,再摆上筷子酒烟。其他神位前也要摆上供品,一般为三盘(神三鬼四)。摆好供品后,即为家堂和各位神位焚香烧纸,烧纸时要磕头,还要念叨“请爷爷奶奶或某某神收着钱,一年一趟二年一遭,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保佑今年好收成,过年一定上大供”等等。一般都是家里的老年主妇做这些事。在上供的同时,

4、家里的男性则燃放一大阵鞭炮。每个家庭,在上完供后,一般要等到初二“送家堂”时,再把供品收拾去。平时就是家里人吃什么饭就先供奉家堂处,然后家里人再吃。大年三十中午是改善生活的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肉喝酒,祝贺一年的结尾。三十的下午,主要是包饺子,不光是包晚上和明天早上的,还要包出来拜年的亲友吃的煎饺子。包饺子时,如剩下皮了称有衣穿,剩下馅了就叫有钱花。有的还在一两个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就是有福气。三十晚上吃饺子前,在院子里撒上芝麻杆,俗称“踩岁”。要到送走家堂后才能打扫。吃完饺子后即上蜡,在家堂和各神位前都点上蜡烛,家里的灯都打开,通宵不灭。点完蜡烛后,人们习惯燃放鞭炮礼花,增添节日的喜庆。之

5、后,即为“守岁”,要一夜不眠,民俗称“坐福”、“守福”。旧时,守岁多是在一起饮酒谈笑讲故事。现在多为看电视,听到中央电视台的新年钟声,各地鞭炮齐鸣,能持续一两个小时。三十晚上,还要在院内烧纸,要给没有家的游荡的野鬼点钱花。旧时,民谚为“丝(如牛郎星相似的三个星连成一条线)正南,乱拜年”,人们起的很早,叫“抢五更”。近来,人们大都等天亮了再去拜年,有的吃完饺子去拜,有的拜完回来再吃。出门拜年,一般是按本族远近先后去拜,其次是邻居。进别人家后,要先拜家堂,再拜长辈。当年遇到丧事的户,这天早起则闭门关户,不拜年也不受拜。有的村子则连续三年不起五更不拜年。初一这天,家里有孩子的,长辈要给孩子压岁钱。初

6、二要送家堂。早起吃饺子供奉过家堂后,即摘下家谱来,俗称请下家堂来。放过鞭炮,带上香纸鞭炮直奔坟地,然后在坟上烧香烧纸燃放鞭炮,各个坟前烧纸、叩头。送完家堂后,便开始了走亲拜年。旧时初二是外甥拜年的时间,初二初三这两天,除岳父家不能拜,其他亲友都可以拜,初四初六是双日,一般是给岳父家拜年的日子,尤其是初六,现在则不再讲究这些。初五,俗称“破五”。这天要包饺子吃,还要给各位神上供。春节前后,是最热闹的时节,各村的架鼓队、秧歌队开始在大街上表演,锣鼓铿锵,笑声不断,一直要热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十六,成年人黎明即起,到野外散步,称“溜百步”、“走百病”,“外边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老年人要拾把柴草

7、,回家烧水洗脚,称可以防止脚病。部分村是夜“散路灯”,有人边走边投放用棉纸蓖麻仁做的小灯盏,众人抢,称可以取得吉祥幸福。正月二十五称“囤节”,为“囤神”的生日,也叫“填仓日”。一早即在院子里用柴灰撒一个或几个大圈,将少许五谷放在中间,压上砖,三天后才掀开砖,让鸡吃掉五谷,鸡是“囤神”的使者,预示今年丰收。在室内要打“钱囤”,同是灰圈,内置几个钱币。晚上要在“囤中”放黍米面做的“灯盏儿”,在水缸中放黍米面做的龙形灯。次日晨,视龙头的方向,占卜当年的雨水情况。因正月将尽,农事将开始,这天多由当家人做出农事安排,俗话是:过了二十五,手脚得沾土。中秋节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在本县人的心目中,仅次于春节,主

8、旨是庆丰收,一般是十四至十六三天。节前互相赠送糕点、酒类、果品。十五这天吃水饺和月饼等小食品,夜晚设香案供月宫中的嫦娥和玉兔,贡品除食品外,另有豆秧。是日,机关、工厂都要放假,家家团聚饮酒。另外,中秋这天,大营有的老皮匠要供比干。传说商代末期的大臣比干,曾在大营一代为官,是制裘技术的创始人,纣王在八月十五将比干杀害,让其宠妃妲己吃了比干的心肝。此习俗自古延续至今。其他重要传统节日、岁时立春立春时刻别躺在炕上,不然,有年内多生病之说。是日要吃南瓜馅的水饺或包子,可以“刮(瓜)病,”存瓜多的户要分给无瓜近邻。旧时,还有“一年两个春,来年粮食贵如金”之说,即预示收成不好,粮价特贵;称无立春节的年份是

9、“母子年”、“大有年”。二月初二称“龙王”上天之日。用黍米面做成“长龙”供奉。这天,用黍米面加枣泥和糖、芝麻等煎制甜饼。正月不准烙饼,烙饼是烤干锅,会把田地烤干,这天开禁,家家烙大饼。午饭,有的习惯水饺与面条混煮,称“龙戏珠”。清明俗称“寒食”,与各地相同,出于“焚绵山”纪念介子推的传说。但本县无不动烟火只食冷食之俗,只是扫墓。各部门也组织祭扫烈士墓,同日还习惯植树。端午节五月初五,即端午节,为纪念屈原而吃粽子。旧时,有人在这天插艾叶避邪、饮雄黄酒驱五毒、捉癞蛤蟆制药。立夏称体重,认为可以消灾去病。吃水饺,说是“热不着”。麦收过后年轻妇女都要携带儿女回娘家,带上用新麦子面蒸的馍馍为礼品,以表示

10、收获后的喜悦。有的还去坟墓上祭一祭亡故未几年的父母。七月初七旧时是日夜,有青年妇女在眉豆架下听牛郎、织女谈话、哭泣之说,仅为笑谈,大多是在院里乘凉,有的老人对孩童指星空中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讲“天河配”的传说。有的家庭中,姑娘们设供“乞巧”,说是这样做在日后能做好针线活。七月十五扫墓。九月初九即“重阳节”,旧时有文人登高和赏菊之俗。80年代定为“敬老日”,慰问老干部、老英雄、老模范。十月初一扫墓。十月十五秋收、秧种已告结束,旧时这天有人设案供神,感谢“老天爷”给了好收成。二、婚嫁习俗婚礼中各种仪式的象征意义迎亲这天,通路的到了后,女方的人便打开食盒,折礼品。多数村庄将男方来的礼全部留下,有的村庄留

11、一半,也有的村庄留六至七成。对瓶装酒,有的村庄则换上一两瓶白水,取“清清白白”到婆家过日子之意。也有的村庄则将白水带回去倒入男方的水缸中,称男女两家的清白水和起来了。收了男方的礼之后,要放自己的少许米面之类和预先包好的小饺子,俗称“随身饺子”。另外还有松柏枝上面用红线拴上花生,取松柏长青、花花着生孩子之意。一个双心葱,取聪明伶俐之意,两个小白菜,取清白之意。还有的村庄备有豆腐、木炭、两双红筷子等物品,都用红线捆着装到男家的车上。与其同时,女方家的人便开始往车上装嫁妆,有的村庄则是女方家的人和男方来的人一块装车。壶、碗、镜子等易碎物品,则要放到挑担的筛子里,用筛子俗称“筛下小子来”。凡女方的嫁妆

12、,大件都拴红布条,小件则剪成红双喜字,放到上面。如:茶碗内放上带籽的棉花,称“有子扎根”。结婚旧俗旧式婚姻,除个别自由恋爱被指责外,大都讲三媒六证。未婚男女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枷锁下是不允许自由恋爱结婚的,主要由父母包办婚姻。从议婚到结婚,按旧时的“六礼”称:纳彩、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其过程也很繁杂,主要程序按日常说法如下:结婚日前议婚,俗称“说媳妇”、“说婆家”,有媒人介绍,三方共议。富户大户特讲“门当户对”,许多人迷信“命相”、“属性”、“生辰八字”。大多是父母偏听媒人的话,为子女包办。订婚,俗称“换号”或“换帖”,双方互换写着家长姓名的小贴,有的还要书写三代祖辈的姓名。男

13、方向女方送一些衣料或成衣,还有现金,男方的女眷们都带上礼品登门祝贺。通大书,也叫送大贴,即正式婚约,相当结婚证书,此举一般在订婚之后数十日。送小贴,即男方向女方送结婚日期的通知。其前已选好“良辰吉日”,俗名“看好日”,一般由男方之胞弟或堂弟去送,有的还把占卜得到的“喜神”方位和种种忌讳一并通知女方。筹办一应事项,男方要筹办结婚那天的吃、喝、用等物品,打扫卫生、美化新房;女方要购置陪嫁的家具、用品。喜日临近,双方都要组织服务、礼宾人员。男方要通报亲友,定花轿、彩车,请吹鼓手,在各屋门贴喜联,在新房内贴喜字、窗花、床头花。女方在结婚前两三日要闺女多吃鸡蛋,少饮水,为的是结婚那天尽量少去厕所,免得被

14、人笑话。结婚之日通路,男方准备的车辆、挑担到女方运陪嫁的物品,大型家具用车装,易碎品用担挑。还有一个食盒,内装酒、肉、米、面、馍馍、糕点等礼品。浩浩荡荡往返,沿途要在街巷墙壁和道旁树上贴一些小喜字,作为路标。同时,女方也有执事队伍负责礼宾和装陪嫁物品,送来的礼品留下一大部分,白酒全留下,另用一坛或一瓶凉水奉还。县境西南诸村则是女方往男方送嫁妆。娶亲,即迎新娘。新郎穿袍褂、戴礼帽、扎红绸带(称“十字披红”),乘花轿启程,有红布旗、铜锣、神枪为前导,紧随有吹鼓手鼓乐齐鸣,神枪声震天,全村人看热闹助兴。沿途村落、道边常有人拦截,让吹鼓手吹奏一番才予放行。有的路途远,出村后新郎便改坐彩车,临近女方村边

15、再下车上轿。临近女方街巷、门口,要放神枪或爆竹。进家后,新郎先向岳父母行礼,然后到客房静候。此时,新娘在更衣,红袄、红裤、红裙、红鞋,有件红袄披在外,叫“催妆衣”,是随轿租赁而来,不一定可体,也不太干净,头上插花,脸上涂粉,好似戏曲行当中的彩旦,打扮完毕后即上轿,新郎乘坐同去的彩车而归。也有的新郎在外未归,而让一男童“压轿”代办。取来的新娘独守新房很久,俗称“老等”。花轿到达男方门外,鞭炮声响大作,花轿外罩取下,抬小轿进院,刚过门槛,有左右二人放神枪以示拦截鬼祸。小轿至中庭,新郎取预先放在香案上的弓在手,朝小轿虚放三箭,以示丈夫的威风。小轿落地,门朝喜神方向。新娘由伴娘搀扶下轿,新郎用秤杆儿挑掉蒙在新娘头上的一块红布(称盖头),这才是新人第一次见面。新娘下轿后,使其迈过一个燃着柴炭的火盆和马鞍、花糕,以示“日子红火”、“步步平安”、“步步登高”。有的轿停在巷口,使新娘脚不沾地,而沿毡前行,称“倒毡”。吃合婚饺子,磕见面头。新娘进新房更换自己的新衣,进屋时,有人将“催妆衣”挂在屋门上,有谣:“催妆衣,门上挂,过不了三年抱娃娃”,然后吃合婚饺子,新娘坐在炕上,新郎一只脚蹬着炕沿,一只手拿着笤帚,在笑颜中显显大丈夫的威风。饺子本是煮熟了的,但有人故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