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推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464391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2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推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推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推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推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推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5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移阻力大 任何一种产业都不可能永远担当主导产业,世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向矿业以外 的产业转移比如商业,金融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 辽宁省的资繇型城市中,车溟、抚顺、阜新、北票、南票资源已经枯竭其他城市如盘锦和大石轿 矿产的维持时同也只有s 1 0 年的时间,鞍山的铁矿虽然仍较丰富,但品位低,开采成本高。珏宁省资 潭型城市的资源现状急迫要求发展接续产业。但是,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建国初期全国J 5 6 个工程重 点项目。有2 4 项安排在辽宁,长期以来,产业以重、大为特征,产业结构由于存在刚性特征,产生了大 量沉啦资产影响到资源型产业的退出。现在只有鞍

2、山、奉溟和抚顺的开采业比重逐渐降低接续产业发 展已呈现出一定规模- 阜新、北票和南票,位于豇西贫田地区经济结构非常单一,接续产业非常薄弱。 如果再不加紧时问进行产业转社,恐怕真要。矿竭城衰”了。 参考文献 1 郁$ 目巾目单一赍镕城市F n 转# 模式自探口济横2 0 0 2 ( 2 】 叼 索立日目十目赍# $ * F n “链”目题持续发展对策L J 美中济评Z I l 0 5l 钉蒋浩晨我国费枯目艘市济转女i # 的月题厦对策 J :龃北社舍科学2 0 ( 1 4 5 钉张“诚目外r n # 市经* 转型大扫描h i t p :,7 b c n 作者简介 目女d 宁* ,日凡f 1 9

3、7 86 ) 扣0 年丰 4 宁女荦日* i m 航空I t 擘f # H H 事# * * M & B 镕# 研 采岩i ( 沈阳师范大学法律系1 1 0 0 3 1 ) t i l l 要 环境问题是自夸国际社会的普遍问煎,遗一问题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尤为囊m 由于特殊的历 史状况,老I 业基地的环境闸惠呈现与盘不同的厚固。随着撤兴老I 业基地战略的逐步耀入开展环境 洼治也显得尤为迫切,但现行的坪境法制建设存在诸多的弊端。环境都门在做好环境保护I 作、改善环境 质量的同时,转变执法方武,改进行政执击I 作,提高执洼敛能,保障太开发战略吏施,促进经济持续快 速发展,也是环保部门曲一项重荽任务。丰

4、文探讨T 老I 业基地环境问题的成目的特殊性,并对女夸的环 境法制建设,提7 一些台理化的建议。本主结合坪境筒愿的特殊性,对老工业基地的环境法制建设迸行 一些探讨。 关链词 环境污染老i 业基地环保意识环境法制琏设 相对于人类而言,环境既包括生活环境,也包括生态环境。环境问题可分为两类地震、火山泥石 瀛等自然灾害问题是第一类环境问题丽。由于人类恬动作用于人仉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 吼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话和健康所产生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1 是第二类问题笔者在 本文中所要阐述的环境问题也即第二娄环境问题。 近几年来,老工业基地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不仅仅是社会发展幕一环节同题

5、,而是关系全局发展 的重大现实问题,而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t 法制建设递步推进的今天,把环境保护纳 法治进程的轨道 阱法治为主的综合治理,应该说是当前环境问题解融的最忧方案。本文试就老工业基地的环境问题及环境 法治作一下探讨 9 7 1 老工业基地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 1老工业基地环境问题的现状 当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发展到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所面临的新的全 球性和广域性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 的严重污染事件。 由于东北地区历史形成的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薄弱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以及脆弱的自然环境, 污染

6、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使松花江和辽河的干支流和部分湖泊水库受到严重污染,水生态 系统破坏,严重影响城市居民集中饮用水源的质量,进而影响河流两岸的地下水,甚至一些流域的土壤以 及近海海域也已受到污染,广大农村的面源污染日趋严重。 1 2老工业基地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环境问题在老工业基地如此的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 文社会等因素,而且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又使其具有特殊性,下面笔者将分别进行一下具体的阐述: ( 1 ) 经济因素: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 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

7、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 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而东北老工业基地是粗放型经济的典型 代表。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 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出规范。但 近年来,农村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所在 集体和本人的损害。对此,政府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十五小”企业。但在一定意义上,政府既是冲 突调解者,又常成为冲突的一方( 地方利益) ,违法阵营庞大,法律执行的难度极大。 (

8、 2 ) 人文社会因素: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 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 的行为上。” 2 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据调查,我国 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理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 府型的特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些大量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 的国民的环保意识是有多么的差。一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如此的差,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环境问题又是怎 样的一个状况了。而且环境问题与贫

9、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从总体 上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 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老 工业基地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 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2 对老工业基地环境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环境法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包含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在此对老工业基地的环境法制建 设作以下几点探讨: 2 1 加强地方环境立法工作,完善环境法制体系 生态环境

10、建设和保护是老工业基地的切入点和基础,围绕这一中心,环境立法工作一方面应根据国家 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另一方面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水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 9 8 面的法规规章。在立法工作中,应做好立法项目调研论证,并注意将生态环境保护的成熟经验和做法用法 规的形式固定下来。 地方立法应将国家立法中污染者与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谁污染谁治理,这本来就是环境保护的一个基 本原则。在市场经济的体系下,市场主体具有趋利性,往往出现一些企业为了眼前短暂的经济利益宁愿被 罚也不去治理污染的现象。因此,加强地方环境立法,强化污染者的责任已刻不容缓,这应该说也是权利 义务原则在环保法中的体现

11、。 坚持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结合原则,各地方的污染状况不同,环保的具体任务也不尽一样,这就要求地方 立法以本地事实为依据,坚持国家立法的原则性与本地实际的灵活结合。同时,由于总结性立法往往带有明 显的滞后性,而社会关系不断发展,地方立法应在科学预见基础上超前立法,以弥补国家立法的滞后性。 2 2 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要求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法行政,环保部门作为行政执 法部门,监督环保法律法规的实施,必须要依法行政,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进行行政管理,做到既不越 权,又不失职,加大执法力度,坚决纠正和制止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做法,严厉打击

12、环境违法行为。同时, 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和监督制度,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改进 机关作风,接受社会监督。要正确理解和掌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笔者认为,在老工业基地环境法制建设 系统工程中,执法是末端环节,前面的问题不解决而仅靠末端一刀切,无异于以堵口子治洪水,是治标不 治本,甚至会激化矛盾,为环境法治的发展埋下隐患。 2 3 改进环境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投资环境 实行政务公开和行政法公示制度,环保部门要将办理的行政事务,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公布和公开,增 加工作透明度。就环保执法而言,可进行执法公示。实行执法公示,一方面起到社会监督作用,另

13、一方 面,起到告诫指引和宣传教育作用,使人们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 环保部门在严格依怯行政的同时,还应从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角度 出发,转变执法观念,改变执法方式,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效率,做好服务工作。 鼓励组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搞好环境保护工作,不仅靠环保执法部门,更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努 力,需要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良好的环境不仅是人类健康生存的需 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环保部门应当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做出努力,指导乡 镇制定环境保护乡规民约,组织社会团体和公众开展清除白色污染、节约水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环境宣

14、 传、倡导绿色消费观等环保公益活动,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 2 4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 公民的环境意识与守法观念,不只是普法教育与司法权威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公民法律信仰的培养 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使民主与自由深入人心,法治现代化道路已达三百年之久,而中 国由于长期封建统治思想根深蒂固,现代法律并非本土产物,对法律总持一种排斥态度,尤其是环保法,历史 上只有破坏环境与自由,而无保护环境的传统,由此,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此外,环 境保护部门要结合“四五”普法,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工作,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新闻 舆论督,对自觉守法保护环境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对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曝光。 参考文献 1 辞海,上海古籍出版社。3 4 8 页 2 洪大用当代中国环境问题载教学与研究1 9 9 8 年8 作者简介 张岩女1 9 8 0 6 2 6 ,沈阳师范大学法律系民商法研究生民法方向 9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