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薪火资料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456991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薪火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薪火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薪火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薪火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薪火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薪火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薪火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教育薪火”书系之一代人天导师马寅初解读策划案目录(成书时略有删改)前言第一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马记酒坊小东家 不让读书就投江求学沪上点油灯 北洋大学高材生放弃理工学经济 漂洋过海深造行一篇杰出博士文 不写中国写美国第二章 弃仕从教马寅初 修身治学为百姓留洋博士归祖国 不为官来不为财北京大学名教授 才高八斗管教务创建上海商科大 学贵致用管经济入主浙江管财政 禁烟禁赌显身手第三章 山城重庆风云起 炸雷一声狮子吼大难不死来山城 重庆执教会英雄国家民族利益重 严正声明忿不平言人不能言者事 平地一声狮子吼敢言敢怒惹老蒋 教授被关集中营息烽营中马教授 再被软禁乐山中坚决不做真空管 弃旧

2、迎新跟党走第四章 反对内战争民主 千里北上获新生较场口遭遇暴行 唇枪舌剑与敌争全面内战失民心 再引马老狮子吼金蝉脱壳大转移 神秘轮船教授行辗转香港返大陆 寅初再回北京城第五章 依靠群策用群力 一流大学建浙东就任浙大新校长 大刀阔斧改革中素质教育与培养 管理科研于一身社会工作校长事 高龄教授不耽搁教职员工联合会 高等学校一创举凤凰山上祭烈士 教授题词悼英雄爱惜人才好领导 师生敬仰怀恋中第六章 人天导师回北大 教育计划大发展再回北大就新职 慷慨激昂演说词学习政治换思想 整顿学风大动员全面发展新北大 教育计划拓展中关爱师生老校长 培育桃李满天下学而不厌老教授 孜孜不倦学俄语平易近人无架子 大俗大雅一

3、君子第七章 石破天惊人口论 计划生育举旗人人口骤增成隐患 寒暑三度探缘由小有心得求高见 计划生育口号生震耳欲聋一呐喊 人口理论破土成反右斗争浪潮起 人口理论褒贬声第八章 维护学术著农书 真理面前人平等一片乱象失道理 依依惜别北大情单枪匹马誓死战 学术尊严高于天骇人听闻政治帽 上纲上线被免言忧国忧民老教授 晚年奋力著农书第九章 空前未有大浩劫 惨绝人寰噩梦般教授身在江湖远 考察计生去民间高岁老人患癌症 围绕手术起争端焚书消文风靡时 农书又遭灭顶灾文革生死大浩劫 又失挚友周总理第十章 拨乱反正重见天 盖棺定论正气传历史有情洗沉冤 百岁老人重见天姗姗来迟获荣誉 喜度百年盛华诞盖棺论学界泰斗 浩气存人

4、天导师人口论富国强民 经济擎学桃育李附录:马寅初大事年表参考文献样稿节选:第一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章前导语】浙江绍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人杰地灵,可以说是中国“盛产”才子的地方,无数古今文化名人诞生于此。绍兴可以说是文化积淀深厚,东汉哲学家王充、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唐代诗人贺知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到了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鉴湖女侠秋瑾、文学巨匠鲁迅、科学家竺可桢、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等等。毛泽东给绍兴这块地方起名为:“名士之乡”。 浙江嵊县(今嵊州市),地处绍兴地区,位于绍兴市东南,我们文中的主人公马寅初就是绍兴人,他出生于嵊县浦口镇,家中并不富足,父亲只是个开酒坊的

5、,他的童年也并不幸福,求学更是不顺利,所追求的理想也并非如他所愿,求学一事父亲多方阻挠,几经努力,不爱做生意的马寅初读了私塾,后来在舅舅的帮助下进了绍兴学堂。一心读书的马寅初,并没有得到父亲的理解和支持,他为了能到上海去读书,以死抗争,最后,父亲只好由他随之任之了。 十九世纪末期,中国被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疯狂掠夺让年轻的马寅初深切感觉到,中国要想从独立走向富强,就需要懂实业的人,于是在上海读书时,不但刻苦努力,甚至连点电灯的钱都舍不得花。就这样,他一根油灯芯陪伴自己完成了上海的学业,接着进入天津的北洋大学学习矿冶。 马寅初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想法,以优异成绩提前从北洋大

6、学毕业,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改变了他当初实业救国的想法,开始在耶鲁大学攻读经济学,并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很快进去美国的另外一所高等学府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他毕业的论文做到了惊世骇俗的地步,一篇纽约市的财政得到美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马寅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经济学博士之一。马记酒坊小东家 不让读书就投江【引言导语】马寅初从小顽皮,聪明过人,七岁开始读私塾,随着他年龄的增长,马寅初觉得这样的读死书的模式越来越不适合自己了,终于因为无法忍受而愤然撕毁了自己的四书五经。在母亲的一再要求下,父亲又给他请来了才高八斗的老师俞桂轩,俞老师不但教小寅初基本的国学知识,并且,课余时间

7、给他讲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于谦的清白人生;海瑞的刚直不阿等故事,这些人物的品格深深打动了马寅初幼小的心灵,所以,立志想要自己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马寅初生长在一个剧烈动荡的年代里,国家和人民生活在外强欺辱,政府腐朽的环境中,随着他年龄的增长,看到在“朝局纷更甚,群夷要挟频”状况下,他慨叹出“独上高楼思悄然,四方多难起硝烟。溪山依旧千秋在,独立苍茫欲问天。”从此,他暗下决心,不能做庸庸碌碌之人,而虚度终生,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那就是出去读书,将来可以干一番大的事业。【导师故事】马寅初在私塾完成了启蒙教育后,接着是在老师俞桂轩的指导下,不但学习了国学知识,并且也懂得了很多

8、人生的大道理。两年以后,老师俞桂轩的教育也已经不能满足马寅初的求知欲望了。但是,父亲就没有打算让马寅初继续学习的想法,父亲顽固地认为,目前他所学习的知识就足够用了。马寅初十七岁那年,父亲开设的酒坊的生意越来越不景气,年近半百的父亲性格也因此变得原来越暴躁,还染上了吸大烟的恶习。他为了节省酒坊的开支,准备解雇账房先生,就让马寅初和账房先生学记账,然后顶替账房先生。在父亲断绝了马寅初一切学习费用来源的情况下,马寅初只好缀学在家,开始子承父业,管理起来父亲酒坊的账目,在柜台上迎接南来北往的顾客。可是马寅初怎么希望自己做一辈子的账房先生呢!随着他年龄的增长,马寅初越来越懂事了。对父亲培养自己管理酒坊的

9、事情,越来越不满意。父子之间,每天都在一起打交道,因为矛盾激化起来,也是早晚的事。他多少次恳切地和父亲说:“爹,我想去外面读书,如今,杭州、上海都办起了新学堂,开设数术、几何、学习开矿、制造机器。我要学会了这些本领,将来好为国家出力呀!”父亲不管马寅初多少次的恳求,就是不答应他出去读书。还振振有词地说:“你想读书,哪来的钱呀?”“你抽大烟有钱,给我读书怎么就没有钱了?你要是不抽大烟,不就有钱给我读书了吗?”马寅初据理力争地说。多少次的要求,在父亲这里都没有得到应承,马寅初开始心灰意冷起来,就着出门催要账目的机会,马寅初接触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于是,开始学会了赌博。父亲知道后,大为恼火,动不动就

10、对他一番训斥,很多次都跪罚他,甚至有鞭子狠狠地打他。在这样的僵持局面下,父子二人维持了很长时间,父亲一看这样也不是个办法,因为马寅初的心思根本就不在酒坊的生意上,几次造成了账目的差错。于是,父亲找马寅初做了一次认真的谈话。父亲对他说:“寅初,你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了,爸爸希望你能帮助我做事呀!逐渐熟悉酒坊的生意,过几年就能独立管理这里的账目了,你现在这样可不行呀,心思没在咱们这个家业上呀,爸爸也一天天地老了,将来我们马家还指望你呢!”“我不愿意,我要到大城市去读书。”“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不听话呢?读书有什么好呢?”“读书有什么不好?”“做生意有什么不好?”“我已经说过了多次,我不喜欢做生意,我喜

11、欢读书。”“我坚决不让你读书。”“我就要读书,你不让我去,我也要去.”“你怎么这样油盐不进呢?太不听话了!”“去读书怎么就叫不听话了呢?”“你还在和我犟嘴,还不给我跪下!”老父亲看这个儿子实在是不听自己的,越说越生气,又一次来了脾气,大声呵斥起马寅初。“跪下,我也要去读书!”马寅初倔强地昂着头说。“算我白养活你了,我看你还敢不敢和我顶撞了!”说罢,拿起桌上的鞭子用力向马寅初身上抽去。“打死我也不会做你的酒坊生意!”伴着疼痛的马寅初,随着他一声声的大叫,惊动了楼上的母亲,知道儿子马寅初又被他的爸爸责打,一定又是因为他要读书的事。三步并作两步的从楼上跑了下来。此刻,恼羞成怒的父亲,还在劈头盖脸的用

12、皮鞭抽打着马寅初,母亲连忙从父亲手里夺过鞭子,扶起倒在地上的马寅初,他也趁机从地上站了起来,看了一眼盛怒的父亲,拔腿就跑出了门外。吃午饭,马寅初没有回家。到了吃晚饭的时候,马寅初还是没有回来。一晚上过去了,马寅初还是没出现在家门。第二天,日上三竿了,马家人开始着急了,特别是马寅初的母亲,开始要几个儿子去外面找马寅初。一直到中午,大家都纷纷低着头回来了,马寅初还是踪影不见。于是,吃完了午饭,又都分头去找马寅初。一直到晚上,大家还是无功而返。回到家里的孩子们都纷纷说饿,着急的母亲哪里还有心思做饭,此时,饿极了的马寅初的小妹妹泪眼汪汪地对母亲说:“我知道哥哥在哪里,可是他不让我说。”就这样,一家人在

13、马寅初小妹妹的带领下,出了家门,穿越浦口镇的主街道,来到了偏僻夜晚上卖汤圆的刘婶的小铺子。只见一个人正弯着腰,给煮汤圆的炉子填着柴。填柴的人正是马寅初,只见他扭过头来,一看全家人都来了,还有一脸怒气的父亲,便呆在了那里。父亲一步抢了上来,一把抓住马寅初,此刻的马寅初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猛地一把把父亲推倒在地上,拔起腿来就往江边跑去。秋风中,身材单薄的马寅初跑呀跑,跑呀跑。心中想:“我一次次地给父亲下跪,换来的是一次次的责打。我想读书有什么错呢?”此刻的他,觉得越来越无助,跑着跑着,不知不觉就跑到了江边。马寅初望着眼前东流的江水,自己孤身一人被笼罩在一片漆黑的夜幕之下,不禁落下了伤心的泪水。万

14、念俱灰的马寅初,抬头看了看天,又看了一眼家的方向,一咬牙,眼睛一闭,一头栽进了江中。马寅初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醒来的他,发现自己在一个亲戚家中。他开口就说:“你们为什么要救我,我不能去读书,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谁说不让你去读书了?寅初,我就是来带你去大上海读书的张伯伯。”一听是张伯伯,马寅初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认出了是自己父亲商业上的好友张江声先生,连忙行礼说:“谢谢张伯伯能带我去读书!”原来,正当马寅初和父亲因为读书和做生意的问题,父子俩人弄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马寅初的母亲就悄悄地捎信给张江声先生,想让他来劝劝寅初这个固执的爸爸,答应马寅初想去读书的愿望。马寅初投江自杀获救后,

15、张江声给马寅初的父亲也讲了孩子的愿望是好的,同时也给他说了一番成破厉害的关系。希望他能支持儿子,并且要把眼光放得远一些。余怒未消的父亲在老友的劝说下,勉强答应让马寅初去读书了。但是父亲说:“他的学费我可拿不起。”张老先生和颜悦色地说:“我来当他的担保人,出钱让他读书。”马寅初的父亲此刻再也无话可说了,只好同意张江声带马寅初去上海读书。就这样,经过马寅初坚决不懈的努力,十七岁那年,他圆上了去上海读书的梦想。为了感谢张江声对自己的帮助,马寅初认他做了自己的干爹。1898年初秋时节,马寅初带着简单的行李,离开了生活十七年的浦口镇,来到了十里洋场的大上海求学。这是马寅初在人生旅途中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从此,他就像一只被放出笼中的自由小鸟,可以在广阔的天地中大有作为了。【品读感悟】崇高的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一个人生命的灵魂,然而正如石墨变成金刚石需要高压和烈火一样,理想的实现同样需要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脚踏实地的努力精神。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要有一定的目标,你也许这一辈子都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着。可是,实现目标的路并不平坦,或许,你会遭遇很多挫折,甚至可能为了实现目标,也可以不惜生命。这一点,我们马寅初老前辈帮我们做到了,他在极端不可能的情况下,努力抗争,最后不惜以死相博,得到了读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