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编辑实验课.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360847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线性编辑实验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非线性编辑实验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非线性编辑实验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非线性编辑实验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非线性编辑实验课.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线性编辑实验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线性编辑实验课.(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线性编辑实验课 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古海清 景别的剪辑规则 在处理镜头间关系时,画面景别是必须 考虑的一个方面。在一般的类型电影叙事 中,要尽量追求画面之间的平稳流畅,避 免产生让观众脱离叙事情境的视觉跳跃。 因此,在不同景别的画面间要遵循如下剪 辑规则: 1、匹配的景别关系 通常情况下,景别应该接近一致,意味 着交流的平等关系。 2、镜头成组剪辑 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做到层 次分明地描述事件。 3、两极镜头的使用 两极镜头是指远景系列景别和近景系列 景别直接组合,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景别关 系。这种手法能产生视觉跳跃感,形成一 种视觉刺激。 一般情况下两极镜头很少使用,除非影

2、片在整体影像风格上追求奇异的视觉效果 。 4、不同景别的镜头时间长度把握 在剪辑时,景别越趋向于远景系列,画 面使用时长应越长;景别越趋向近景系列 ,画面使用时长应越短; 越是远景系列的景别,画面包含的内容 越丰富;越是近景系列的景别,画面包含 的内容越单纯; 远景系列景别给人感觉节奏较慢,而近 景系列景别则显得节奏明快。 视点 l简单来说,视点就是摄影机的位置。 l视点是好莱坞经典电影语言体系的重要技 巧,其电影语言的核心在于建立电影叙事 的幻觉,使观众完全沉浸其中。 l“在电影中,眼睛决定一切。”主体的观察立 场和位置决定了镜头的存在依据,也因而 成为了剪辑的依据。 按视点发出的依据,剧情

3、片中视点可分为: 1、客观视点,即摄影机作为旁观者; 2、主观视点,即摄影机作为动作的参与者; 3、导演视点,即导演有意图参与剧情的视点; 4、间接主观视点,即观众看的视点。 适用于好莱坞主流叙事电影的视点分析方法 1、客观视点摄影机对场景的记录 客观视点被美国著名导演约翰福特概括为“摄 影机的哲学”。 导演使用自然、直接、简单的机位设计捕捉摄 影机前一系列动作的镜头是客观视点镜头,它不 评价、不打扰这些动作。 客观视点镜头能再现连贯、清晰的场景,在电 影中得到广泛应用。 2、主观视点摄影机对场景的介入 主观视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带着剧中人物情感 倾向的视角,是摄影机对场景的介入。 主观视点的代

4、表者是希区柯克,他擅长于创造 引导观众卷入剧情的强烈感觉,运用精致的镜头 运动创造这样的视觉场面,从而带给观众悬念, 迫使观众成为剧中人去经历那些情感。 主观视点镜头是创造这种主观介入感的一个重 要工具,人物的主观观点可以将观众的欲望缝合 到电影中。 在整部影片中都保持一个纯粹的主观视 点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影片的镜头经常 会在主观和客观之间进行转换,这时通常 需要遵守这样的规则:镜头之间的简单逻 辑关系,即典型的正反打镜头模式。从主 观视点到客观视点的不断转换,让观众能 轻松理解事件中的变化状态并将观众带入 到剧情中去。 3、导演视点引导观众怎样看 导演视点就是导演通过特定的角度或焦距拍摄

5、某个场景,通过某种画面造型技巧,塑造、强化 了视觉形象的某种特征,表达出自己对视觉形象 的某种意义或情感态度,观众也被迫对看到的内 容作出一定的情感反应。这种视点会让观众以某 种不寻常的方式去观看。 4、间接主观视点接近动作卷入情节中 间接主观视点实际上不是在提供一种参与性的 视点,而是在迫使观众接近这个动作,以便将其 带入剧情并使其观影经验更加紧张。 间接主观视点与导演视点的区别是:前者从人 物的角度出发,以人物的心理去看,符合情节的 情绪需要,对观众的心理带入更加强烈;后者则 从导演的角度出发塑造人物和渲染场景,人物的 视点依据不强烈。 视点镜头的具体应用和分镜头设计 镜头视点的设计基于结

6、构主义的电影观 念,即每个镜头对故事戏剧性的传达都有 意义,视点的变化是为了引导观众去看场 景中的重点,并随着镜头数量的积累而建 立情绪和戏剧性。 视点设计的目的: 1、呈现戏剧重点; 2、增加镜头数量,以完成时间的积累。 分镜头的视点设计是导演对影片最不可 替代的贡献。 导演的分镜头设计将观众视点与剧中人 物的视点缝合在一起,从而牢牢抓住观众 的心理。 在人物关系、事件中表现人物情感,是 叙事和视听语言的重点内容。视点镜头的 作用就在于给镜头以人物的心理依据,使 事件、动作、任务的关系部分得以视觉化 。 分镜头设计的镜头单元: 1、客观视点单元 2、主观视点正反打单元(强化戏剧关系) 3、导

7、演诠释视点单元(呈现戏剧重点) 4、客观视点镜头单元(镜头数量) 如何设计分镜头才能有效实现戏剧效果? 镜头的逻辑以叙事的逻辑为基础,即引 导观众理解情节、人物关系、人物动作。 除此之外,还要有对镜头节奏感的掌握能 力。 镜头的节奏感包括镜头数量、镜头长度 和镜头切换的频率。 好莱坞经典叙事体系中的视点技巧的功能: 在叙事中建立起一种幻觉,观众看故事需要他 们看到的,并且被导演的诠释视点所控制,以导 演需要的方式来观看; 主观视点技巧使观众与角色视点重合,从而认 同影片中的人物心理和欲望。 在剪辑中,还需要注意色调的运用 1、色调 色调是彩色电影电视画面中总的色彩组织或配 置,以某种颜色为主导

8、,使画面呈现一定的色彩 倾向。 视觉材料:场景空间的整体、环境、天气、光 源,人物服装化妆,重要的道具。 2、色调的运用 和谐和对比是电影色调运用中最重要的两个关 系,是导演用来实现特定效果、使观众产生情绪 反应最重要的技巧。它也是建立或者打破连续性 最有用和有效的手段。 一组色调相似的镜头可以一起形成有节奏感的 变化,而调子从黑到白、从暖到冷、从相对中性 到相对强烈的突变会带来场景气氛、情绪节奏的 改变。 色彩的节奏 色彩具有节奏感。 色彩和调子的反差与相似关系可以建立起节奏 感。 色彩和谐、相似则节奏感平缓,反差大则画面 刺激感强、节奏高。 编导在考虑色彩节奏时,应从观众的感受出发 ,使节

9、奏变化有呼吸感,给观众放松舒缓的时间 。 剪辑的依据 1、服从内容 (1) 剧本内容:根据剧本提供的剧情 和顺序,把握总体要求完成影片的结构框 架,做到条理清晰,段落前后连贯。 (2)根据已经拍摄完成的素材:原始 素材画面和收录的原始素材声音是创作的 基础。导演事先一定要有设计,并拍摄必 要的镜头,如果原先没有设计,后期是无 能为力的。 2、服从风格 对于不同题材、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影片, 在剪辑处理上要有所区别,尽量保持影片统一的 基调和节奏。 (1) 慢节奏和动作片的剪辑是不同的。东京 物语、悲伤草原、悲情城市、金色 池塘都追求一种韵味,要有情感的连续性、完 整性,不能把镜头切得很碎,也

10、不能用怪异的镜 头让观众分心。 (2)好莱坞电影崇尚清楚、自然、流畅的剪辑 风格,让人察觉不到剪辑的存在,经过剪辑处理 后,其时间和空间的感觉是连续的,不会有突兀 的感觉。“无缝剪辑”让观众对故事感兴趣。 (3)苏联蒙太奇学派注重表现,强调艺术再创造和 表现力。爱森斯坦认为剪辑和历史一样,是画面 与理念的冲突,电影的意义不在于镜头本身,而 在于他们的碰撞。两个元素的对立、冲撞会激发 出更深层的意义,各种暗喻皆可因镜头的组合而 产生。 (4)作者电影:涉及哲学、人文主题,剪辑风 格是采用反传统、反常规的手法,它的依据是主 人公的思考和作者的思考,影片穿插大量闪回梦 境,导演不求时空的连贯和完整,

11、而是人物内心 活动为逻辑依据。 3、服从节奏 电影进入21世纪,剪辑的另一个变化是电影 节奏越来越快。现在的观众生活在电子游戏、广 告、MV时代,能够更快的处理信息,明白画面的 意思。以前一场打戏几个镜头就解决了,现在可 能要上百个镜头,从瞬间的眼神、肌肉的细微变 化、动作的多角度展示等,充满了视觉冲击力。 一般来说,一段戏剪辑次数越多,它的速度感 就越强,也增加了戏的紧张度。 两极镜头的组接,如特写接全景,能起到特殊 的艺术效果。 4、服从剪辑原则 (1)视点原则 根据前一个镜头人物的视线,剪辑下一个镜 头的内容,下一个镜头是上一个镜头的延续,两 个镜头间呈因果关系。 (2)180度轴线原则

12、 电影的场面调度是全方位的空间调度,观众 可以看见任何一面的空间位置。在180一侧拍摄 ,不管摄影机安排在什么位置,镜头连接起来, 都不会造成方向上的混乱,可以保证人物行动路 线和人物位置关系始终清楚。 越轴:在镜头转换改变视角时超越视线一侧 180度的范围,背离轴线原则。 三镜头拍摄法的核心就是使观众的注意 力始终统一在一个封闭空间里,在通常情 况下,要避免跳轴,跳轴的危害就是会使 人对空间关系产生迷惑而使注意力离开剧 情。 三镜头拍摄是实现连贯剪辑的必要条件 。 连贯剪辑是好来坞经典叙事系统中的重 要技术支持之一。这种剪辑的目的在于用 镜头组织起稳定的空间和有弹性的时间。 对白场景中的常用

13、“三镜头接法”:一 个交代镜头,两个正反打镜头。 (3)动作匹配原则 前后镜头间要尽量保持主体动作的连续性,剪 辑师要利用动作形成的动感带动镜头的切换,用 一种不为人注意的自然形态来掩饰剪辑的痕迹。 5、避免拖沓 剪辑中往往需要调整场次、压缩内容、删除多 余的枝蔓,使节奏变得明快。 6、避免单调 为了加大画面的信息量,剪辑时可以从不同的 角度、景别中选择适当的镜头进行组合,以便造 成变化。 不同场面的镜头组接 一、静接静 是在视觉上没有明显动感的镜头之间的 切换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组接方法。它包 括各个镜头之间以及场景段落转换处的组 接。这种固定镜头的组接可以根据剧情内 容的需要来选择剪辑点,它

14、更注重镜头的 连贯性,不强调运动的连续性。 二、动接动 是两个在视觉上都有明显动感的镜头之间的切 换方法,它是以“形体动作为基础,以剧情内容和 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为依据,结合实际生活 中人体活动的规律来处理。”如果剪辑师能够找到 最佳剪辑点,观众几乎感觉不到镜头转换的痕迹 。 三、静接动 是静止镜头与动感明显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上 一个镜头的静,突然接下一个段落的动,节奏上 的突变对剧情是一个推动。 剪辑对时间的塑造功能 电影的时间有三类:故事时间,银幕时 间和观众感受的心理时间。 电影创造者在进行一场时间游戏。艺术 家不仅需要记录过程,更需要运用各种手 段来修饰时间,只有时间得到重新安排,

15、 叙事才存在。 从技术角度讲,剪辑是剔除不必要的时 间和空间,它是一种减法, 但也有例外。 压缩时间 指电影放映时间比场景、事件发生的绝对时间 短。分镜头剪辑:为了保持情节的流动性,不是 从头到尾拍摄一个场景,而是截取有特征的几个 动作片段。如“下班回家”,现实两个小时的动作 ,在电影里仅需要几个镜头一两分钟的时间。 电影有多种方法来表现时间的压缩,一 座时钟,一页日历,一池春水,一束光, 一片白云,一缕白发等,都可以使时间跳 跃。 延长时间 指电影放映时间比场景、事件发生的绝对时 间长。一个国家的诞生中的“最后一分钟营 救”,一分钟的真实时间被延长为多个场景交替 剪辑的十几分钟。战舰波将金中的“敖德萨 ”阶梯一段,几分钟的真实时间被延长为强烈的 、充满情感强度和冲突张力的十几分钟的电影放 映时间。 电影中的时间延长既是对重要时刻的造型手 段,也是对经历这一时刻的人物、动作、戏剧冲 突的强调。 实现手段: (1)将在一个时间段内发生的场景分割为不同镜头 单元交替或者平行剪辑,使得绝对时间成倍延长 。 (2)延迟重要时刻的发生时间建构和提升悬念 用剪辑控制观众利用观众心理时间- 镜头剪辑-放映时间 “图像是在镜头里,形象则是在蒙太奇里 。蒙太奇具有双重的功能,如果它要成为 艺术作品的蒙太奇,那么就要既有图像的 叙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