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检测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8342127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检测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东台创新高级中学 2018-2019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历史选修高二历史选修 5 5 月份试卷月份试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 满分:120 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0 小题,每题 2 分,计 100 分) 1.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 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 中英战争 B 鸦片战争 C 通商战争 D 夷匪战争 2.1860 年英法联军侵华时,英国人可以轻易地雇到中国劳工为侵华战争工作;但到 1884 年中 法战争时,香港的苦力却拒绝帮法国的船只装货。下列选项中

2、最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1860 年中国劳工为英军工作,印证“工人无祖国”的说法 B.1884 年时,中国劳工生活已大为改善,无须再替外国人卖命 C.西 方列强一连串的侵略行径,激发了中国劳工的民族情感 D.中法战争波及香港,影响生计,故当地苦力不愿为敌效力 3.下表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英国对华贸易间(不含鸦片贸易) 。表中所示英国在华贸易下降的 主要原因是 (单位:万英镑) 年份 1842 1845 1850 1851 1853 输 华 商 品 总 值 96.6 239.0 140.0 216.0 100.0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B英国获得的经济特权太少 C.英国的商品不适应中国人的需要

3、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和鸦片贸易的影响 4.蒋廷黻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 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下列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外态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前者是为了“尊严” ,后者是为了利益 前者是愚昧的表现,后者是霸权的表现 前者是后者的原因 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中外交往中双方态势的变化 A B C D 5.右图昭示世人:中华民族曾经遭受列强侵略的劫难.这场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近代史上台湾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进行 了英勇的斗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台湾人民曾经抗击英

4、军的侵略 B 英国是近代最早侵略台湾的国家 C 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台湾开始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 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充分表现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7.抗战胜利的意义不包括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B扭转了百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屡败局面 C开创了一条殖民地人民打败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道路 - 2 -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8.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 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5、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9.下列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是 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 B革命道路脱离中国国情 C全力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D把反封建作为革命的目标 10.洪秀全尊奉“皇上帝” ,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 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官.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 ;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 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末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11.太平天国在待百姓条例中规定:“店铺买卖本例,

6、皆天王之本利,不许百姓使用,总 归天王。 ”其由天国设立的买卖机构经营。1854 年春夏间允许居民申请开店“赴圣库领本,货 利悉有限制, ”后恐市中人多聚众生事,令“各店俱歇”.在废除南京城内商业同时,在城垣 外设立由天国官员管理的买卖街,将城与市在空间上严格区分开。太平天国城市商业政策变 化表明 A .城与市分离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设想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时代 C.农民阶级革命斗争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D.太平天国革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2.冯友兰教授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说:“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要 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退黑暗

7、时期中世纪” 。以 下说法不能论证冯友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要建立的是君权神授的封建国家 B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太平天国影响巨大 C太平天国的纲领没有体现反对帝国主义本身 D太平天国的主张不能超越封建社会,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3.康有为在诗中写道 : “海东龙泣舰沉破,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 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甲午海战 马关条约的签订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百日维新 A B C D 14.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 皆无此脑力与兵力, 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 一也” , “故瓜分一 事,实为下策。 ” 使西方国家得出以上认识的历史事件是 A

8、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 国联军侵华战 D抗日战争 - 3 - 15.右面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 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 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漫画中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A19 世纪初期 B19 世纪中期 C.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D20 世纪中期 16.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确立。其主要表现是 A各列强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充当在华代理人 B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完全汇流 C清政府变成列强侵华的工具,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 D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严重

9、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7.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9:0010:00 朝鲜与东学党起义 10:1011:00 北洋海军的悲歌 11:1012:00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A晚清朝贡外交的影响 B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C两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D甲午战争及其影响 18.马关条约签订期间,美国国务卿葛礼山召见清朝驻美公使杨儒,指出:“日本之要求 当与不当,本官虽难以说明,但请清国对今日之状况加以重新考虑。如清国因有足以挽回今 日处境之良策,而特意拖延和平条约之批准,日本则将从事更大规模之战争。此时,欧洲各 国终将乘机纠缠于两国之间,努力满足其各自欲望。其结

10、果,清国终将不止于失掉辽东,犹 恐失去较此更为广大之领土。 ” 这反映出美国在中日问题上 A保持传统“中立”积极调停 B预见到列强将瓜分中国 C.偏袒日本以便于进一步扩张 D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19.武昌起义后全国有 15 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 相同,其中新军将领 13 人,革命党 5 人,咨议局议长 3 人,巡抚 3 人,布政使 1 人,提督 1 人,督练公所总参议 1 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20.著名学者罗荣渠所著现代化新论认为,按照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和变化速度, 社会

11、 变迁可 - 4 - 分为四种模式: 渐进性微变. 突发性微变. 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受外力影响) 。按此 工业 革命和辛亥革命应分别属于 A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 B传导性巨变.突发性微变 C创新性巨变.突发性微变 D传导性巨变.渐进性微变 21.2013 年 8 月,国民党党史馆举行第七次搬迁。有趣的是,党史馆乘机“秀”出国民党当年 发给毛泽东的薪 水单。当时毛泽东每月支领 120 元大洋,约为当时北大、清华教授 1 个月的 薪资。毛泽东领取国民党的薪水应该是在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2.有历史学家在探讨 20 世纪 20、3

12、0 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 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 ” “进军”的主要任务是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保存中国革命有生力量 C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D以退让求合作 23.1941 年 2 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 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 ”这表明当时美 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24.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 限援助政策” ,

13、1949 年开始逐步削弱对国民党的援助。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美国放弃控制中国的战略政策 B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 C美国由“扶蒋”逐渐转向“中立” D美苏争霸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 25.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 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 动,将及于士大夫。 ”容闳在这里 A肯定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 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 C强调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 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 26季羡林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 。自古以 来,中国就

14、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 和谐。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有 孔子主张“仁者 爱人” 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 老子主张“天道自然” 孟子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 B C D 27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 70 余年后,刘彻强行 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维护“大一统”的需要 C道学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28 葛兆光在 中国思想史 中曾说 : “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 家礼 。

15、 ”“朱 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 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影响,作者认为其 A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 B促进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29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 : “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 。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 5 - A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B韩非的中央集权思想 C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D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 30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以至 琉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 ”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 A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 D仍固守“天下一统” “朝贡贸易”的政治理念 31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