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20874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1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 俞雅乖 (宁波大学商学院) 摘 要: 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新型的资源环境管理模式,是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创新的重要 内容。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有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产权理论生态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路径主要有: 加快立法进程,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法律保障; 全面开展 评估工作,使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 加强生态服务功能研究,为补偿标准制定提 供科学依据; 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为生态补偿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理论基础;实现路径 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新型的资源环境管理模式,是新时期我国

2、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创新的重要 内容。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战略选择,是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关于生态补偿的界定 关于什么是生态补偿( ),在国内外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还未形成统 一的概念。 由于研究目的和侧重点的不同,生态学、林学、经济学、法学等领域的专家对生态补偿给 出了不同的定义。 生态学上的生态补偿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侧重研究生态系统的内部规律,强调生态 系统的自我调节、自我恢复。如“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所表现出来的缓和 干扰、调解自身状态使生存得以维持的能力

3、,或者可以看作生态负荷的还原能力” 。 法学上的生态补偿主要从补偿发生的范围、法律关系的客体,主体以及补偿的手段上进行界 定。 吕忠梅()认为狭义的生态补偿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给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 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补偿、恢复、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广义的生态补偿则还应该包括 对因环境保护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的居民进行资金、技术、实物上的补偿、政策上的优惠、以及为 增进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水平而进行的科研、教育费用的支出 。 林学上认为生态效益补偿是指一种促进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社会经济手段,它强调对 那些为社会提供生态效益这一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承担了其义务范围以外

4、的成本的补偿,其理论支 点是承认环境价值或生态价值,其政策取向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 另有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定义了生态补偿,认为广义的生态补偿主要是指通过对损害或保护 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补偿,提高该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 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性不经济或外部经济性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而狭义的生态补偿是指 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或生态价值,针对生态环境进行的补偿、恢复、综合治理等行为, 以及基于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而对可能因此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的居民给予资金、技术、实 物上的补偿、政策上的优惠等行为。 二、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关于生态补偿经济学理论基

5、础,经济学家们用多种不同的学说对此加以解释。 例如,经济人假 设、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产权理论、生态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杨巧红,) ,这 些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对环境资源利用进行生态补偿的合理性。 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恰当的 制度设计使环境资源的外部性成本内部化,由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者来承担由此带来的社会成本 和生态环境成本,使其在经济学上具有正当性(王金南,)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公平、公正原 则,为人们探索代际补偿与代内补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补偿以及区域之间的补偿新途径提供了理 论依据(孔凡斌,) 。 (一)公共产品理论 按照微观经济学理论,根据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经济学上

6、将物品划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 物品。 按保罗 萨缪尔森的定义,纯粹的公共产品就是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 产品消费的减少。 公共产品具有两个重要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造 成公共产品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两个问题:“公地的悲剧”和“搭便车”问题。生态环境和资源是典型 的公共物品,为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政府应该通过制度创新让受益者付费,让生态保护者得到补偿, 那么生态保护者同样能够像生产私人物品一样得到有效激励。 (二)外部性理论 它由剑桥大学的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庇古在 世纪初提出的。外部性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 这项活动无关的第三方带来的影响,它包括正的外部性(外部经济

7、)和负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解 决外部性有两种方法: 一是庇古手段,即通过政府干预的手段来矫正外部性,对于正的外部影响应 予以补贴,对于负的外部影响应处以罚款,以使得外部效应内部化;二是科斯手段,即将外部性问题 转变成产权问题,通过明晰产权、依靠市场力量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三)产权理论 罗纳德 科斯提出了著名的产权定理,根据科斯第二定理:如果交易成本为正,交易权利的初 始配置将影响经济效率并进而影响社会总体福利。 因此,提供较大社会福利的权利配置较优,推论 是,在选择把全部可交易权利界定为给一方或另一方时,政府应该把权利易权利界定为给一方或另 一方时,政府应该把权利界定给最终导致社会福利最

8、大化,或社会损失最小化的一方 。 (四)生态资本理论 生态资本理论从原理提供了计算补偿额的方法。 生态资本理论认为,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产 品、服务应被视为一种资源,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具有生态效益价值,这种生态产品、服务或者说 生态效益价值就是生态资本。大体有四种不同的观点 :效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将劳动价值论与 效用价值论相结合形成的综合价值论、总经济价值理论。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 目前被广泛引用的最流行的定义是“布伦特兰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 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挪威, ,枟我们共同的未来枠,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观点是:()经济发展与环

9、境保护是统一的,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问题必 须一起考虑,并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求得解决,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同步发展。()世界上富足的 人应当把他们的生活方式控制在生态许可的范围内,并且应当使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同生态系统 生产潜力的变化协调一致。()必须摆脱过去的发展模式,从整体生态系统考虑环境问题,制定协调 改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长期政策,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持续利用,以生态改善来保障可 宁波市第五届学术大会论文集 持续发展目标的完成 。 三、生态补偿的研究内容 从已有文献资料来看,生态补偿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大类: (一)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研究 主要包括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张涛,)

10、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水资源生态补偿;这 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些生产要素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分析这些要素的补偿主体和对象即谁补偿 谁、补偿多少、如何补偿等问题的研究。 (二)区域生态补偿研究 主要集中在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毛振军、李松雷()认为建立一个 稳定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资金紧缺的问题,而且可以成为社会运行环 境成本降低的重要保证,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效益使用的不合理现象,保证生态建 设的可持续性,并且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的原则和具体构想 。 郑长德()则提出了 建立西部多元化的生态补偿融资渠道的构想 。 姚艺伟()则从区域协调

11、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公 平的角度对东西部地区生态补偿进行了分析,认为东部应对西部生态进行补偿 。 (三)生态功能区补偿研究 主要包括水源涵养区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尤其是自然保护区管理、资金筹集、生物 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生态旅游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开展较多,为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奠定了基础。 保护区的设立限制了区内与区外居民的发展,因此,生态补偿制度是协调自然保护区 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键,但对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较为系统地探讨自然保护 区生态补偿问题也是近些年的事。 吴晓青等 曾围绕补偿主体、补偿依据、补偿数量、补偿形式、补 偿征收、补偿使用、补偿监管等问题进行

12、了较为系统的探讨,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框架。邓 睿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如保护区的破碎化、缺少发展规划、资金缺乏等方面出发, 探讨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中的生态补偿机制,认为该地生态补偿途径应当包括进一步加大财 政转移支付力度、利用民族立法权制定法律条款、对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实行分级补偿制度、积极申 报国际援助项目、适当引入商业运作方式、发行环保彩票为环境保护筹集资金等。 章锦河等 以九 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 年的资料进行了补偿标准的具体测算。 近年来有学者把生态补偿与主体功能区划结合起来,探讨主体功能区背景下生态补偿的新机 制。施晓亮()认为主体功能区划的提出赋

13、予了区域实施生态补偿全新的内涵,他结合宁波市主 体功能区划的新要求,针对性地提出了以生态补偿基金为核心,以公共补偿为主,互助补偿、市场补 偿为辅的象山港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架构,并对生态补偿基金的筹集渠道及使用领域作了阐述 。 贺思源、郭继()认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意味着不同区域承载着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发展模式、 不同的发展机会,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四)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目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研究处在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定义、主客体、原则和模式,对流域生态 补偿数额定量研究较少,计算模型较单一,计算成果的普适性较差;流域生态补偿研究多集中在中 小型河流流域,对大

14、江大河乃至国际性河流流域生态补偿研究涉及较少;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较孤 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 立,需要进一步与流域管理的制度创新和流域污染控制的技术创新等相结合,实现对流域生态环境 保护的立体化、纵深化、系统化研究;对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流向研究着重于下游对上游,上级对下级 实施补偿资金的“外部研究”,对补偿金在补偿客体内部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及其公平性、公正性、效 率性研究有待加强;生态补偿研究集中于满足上游地区当代人生存及发展需要,对上游地区后代人 补偿研究不足,即研究如何确保生态补偿的补偿客体地区代际公平仍需突破;对生态补偿的时效性 研究缺失,就生态补偿补多久的问题没有触及;补偿主客体

15、之间因其中一方未履行其相应职责而造 成的纠纷仲裁、损害赔偿及责任追究仍是研究空白 。 四、生态补偿的基本内容 (一)生态补偿的原则 在建立与完善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体系时应该遵从:“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受 益、谁补偿”的基本原则;实施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的组织原则;从点到面、先易后难的操作原则;广 泛参与、因地制宜的实施原则等 ,这也应该是生态补偿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二)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客体 通常情况下,生态补偿主体是指因生态环境改善而受益的那些地区、行业和群体。 生态补偿客 体是对生态环境改善作出贡献的地区、行业和群体。 (三)补偿依据与标准的确定 这是生态补偿的难点。 因为

16、它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并且其成本很难计量。 如流域生态补偿标 准确定的依据提供流域生态服务的成本、流域生态服务的价值,还很难计量。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要 考虑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对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大致可以分为成本法、意愿支付法、市场替代 法和能值分析法等 类 ,但要精确地计量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还比较困难。 (四)生态补偿的资金筹措与管理 资金筹集渠道主要包括拨款和募集、生态补偿费与生态补偿税、财政补贴制度、生态转移支付、 生态补偿保证金制度、优惠信贷、交易体系、国内外基金、对环保产品实行利润分成制等。 总的来说,中国生态补偿的研究经过 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与国外相比较,中 国的生态环境补偿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