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综合题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818758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综合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综合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综合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综合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综合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综合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综合题(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第 1 页,总 44 页外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内装订线绝密启用前2012-2013 学年度?学校 6 月月考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 分钟;命题人:xxx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 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 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评卷人 得分二、双选题(题型注释)试卷第 2 页,总 44 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第 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 I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 得分三、填空题(题型注释)评卷人 得分四、

2、判断题(题型注释)评卷人 得分五、综合题(题型注释)1下图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 1853 年 8 月 26 日从水深 305 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 36000 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现今该火山海拔 813 米。(1 )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 (4 分)(2 )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 (4 分)【答案】1、消亡边界( 2 分) 亚欧板块 (1 分) 印度洋板块 (1 分)2、 两大板块相互挤压,板块界限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4分)【解析】试题分析:(1 )图示范围位于印度洋

3、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处于消亡边界。(2 )喀拉喀托火山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受板块挤压的影响,板块界限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考点:主要考查了板块及对地貌的影响。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板块及对地貌的影响。2读图回答问题。 (14 分) 试卷第 3 页,总 44 页外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内装订线A、B、C、D 四处在地质构造上,A 是 ,D 是 。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向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找油气应在图中 处;找地下水应在 处。图中 C、D 两处此时的地貌,这除了地壳运动原因之外,还同 作用有关,此种作用能量主要来自 。【答案】

4、地垒(2 分);背斜(2 分) 谷地(1 分);岩层受水平挤压,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松散容易被外力侵蚀(2 分);山地(1 分);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 (2 分) D;C (2 分) 外力(1 分);地球外部的太阳能(1 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 A 处两侧为断层,中间岩层相对向上升,故判断为地垒;D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故判断为背斜。 (2)图示 D 处背斜,中间地势低,两边地势高,故判断为谷地。其原因主要从背斜顶部的受力情况和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图示 C 处中间岩层向下凹陷,故判断地质构造属于向斜,而从地形来看,中间高两边低,故属于山地,原因可从向斜槽部的受力作用和外力

5、作用角度分析。 (3)背斜储油,向斜储水。(4)结合上题分析,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受外力作用的结果,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对地形的影响。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利用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注意判断地质构造与地形的基本依据的差异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下的背斜、向斜形成地貌的差异。3读“六大板块示意图” ,回答问题(12 分)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B ,D 。图中和之间的边界属于 边界,和之间的边界为 边界。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板块和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填字母)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红海仍在不断扩展的原因是 。日本

6、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答案】太平洋板块(2 分);印度洋板块(2 分) 生长(1 分);消亡(1 分)D 和试卷第 4 页,总 44 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F(2 分)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2 分),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2 分)【解析】试题分析:(1)直接结合全球的海陆分布可判断板块的名称,B 位于太平洋,为太平洋板块;D 为澳大利亚,属于印度洋板块。 (2)图示之间位于南极洲板块的边缘,属于生长边界,南极洲与其他大陆的距离在加大。之间位于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附近,为板块的碰撞,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3)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南部,位于亚欧

7、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为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4)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故而不断扩展。 (5)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边界,由于地壳运动活跃,故多火山地震。考点:本题考查全球的板块分布和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全球六大板块的基本分布概况,并能结合板块的两种不同的类型,世界著名地形区的成因等内容分析即可。注意一些重点区域的特殊板块位置。4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 分)(1)某港务局拟在 A、B 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 A 处好,还是 B 处好? 。理由是 。 (3 分)(2)小岛 D 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

8、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原因是 。 (3 分)(3)河流的下游常常形成什么堆积地形? ,其成因和特征是 。 (5 分)【答案】 (11 分)(1)A(1 分) A 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河床深(2 分)(2)北岸(或左岸) (1 分)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北岸则泥沙堆积(2 分)(3)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沙堤等(1 分)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流速减缓及海潮的顶托下泥沙沉积而形成的;(2 分)其地形特征是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交错。 (2 分)【解析】试题分析:第(1)题,由图可知:A 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河床深

9、,适合建港。第(2)题,小岛 D 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左岸相连,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北岸则泥沙堆积。第(3)题,河流的下游常常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沙堤等堆积地形,其成因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流速减缓及海潮的顶托下泥沙沉积而形成的;其地形特征是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交错。考点:考查河流不同河段的侵蚀特征和堆积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主要明确以下几点:一是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二是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右偏,导致右岸侵蚀,左岸沉积;三是河流堆积试卷第 5 页,总 44 页外装订线学校:_姓

10、名:_班级:_考号:_内装订线作用与河流的含沙量密切相关,而河流中上游的植被状况又直接影响到河流的含沙量。本题易错的是建港的位置,取样的标本。其原因是建港的位置没有弄清是在凸岸还是在凹岸,判断这一点时要求读图,根据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的规律,建港要考虑凹岸,港 阔水深。取样要考虑沉积物的分异情况,流水沉积具有分选作用,颗粒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因此,要从图中寻找信息,运用联想思维方法去理解、判断。5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 分)(1)计划修建从 a 村到 b 镇的公路,在图中两个线路方案中,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 ,理由是 。 (4 分)(2)a 聚落与 b 聚落同属于

11、一个行政区而 b 聚落发展成为了人口规模较大的乡镇,试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 。 (5 分)(3)河流在 b 聚落发展中的作用是 和 。 (2 分)【答案】 (11 分)(1)(1 分) 沿谷地修建,地形平坦,修建难度小(2 分) ;成本低(1 分)(2)地形:a 村地处山地;b 镇地处平原,有利于城镇建设(2 分)河流:b 镇靠近河流,有利于提供水源;发展水运(2 分)资源:b 镇有矿产资源,有利于城镇发展(1 分)(3)为城市提供水源;作为交通通道(发展河运) (2 分)【解析】试题分析:第(1)题,山区公路应避开陡坡,呈“之”字型延伸,减缓道路坡度。第(2)题,影响图示聚落分布的主

12、要自然条件从地形、河流和矿产资源等方面分析。第(3)题,本题考查河流的功能。河流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另外河流还具有航运功能。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综合分析。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掌握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 (2)明确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思维拓展】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聚落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因为那里地势较低,气候比较温暖,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地形比较平坦,土壤比较肥沃;聚落呈条带状分布。 山区:聚落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因为那里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地形比较平坦,土壤比较肥沃;聚落呈条带状分布。 平原:聚落常沿河或沿海分布;因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小) ,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聚落呈条带状分布,形成试卷第 6 页,总 44 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沿河或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