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黄水谣分析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18377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唱黄水谣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合唱黄水谣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合唱黄水谣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合唱黄水谣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唱黄水谣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唱黄水谣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唱与指挥黄水谣赏析马跃 景观1204 P1704120321 18752060217一、黄水谣的创作时代背景黄水谣是一首经改编后的混声合唱曲,选自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我国现代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首。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日寇大肆侵略我国、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1939年;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习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光未然完成了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

2、诵了这部诗篇。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同志听后异常兴奋,在延安一个简陋的窑洞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创作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五月十一日由冼星海指挥再度演出,很快传遍整个中国,鼓舞着中华儿女夺取抗战的胜利。黄河大合唱至今有66周年,久唱不衰,其表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影响着整个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二、人民音乐家、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简介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

3、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

4、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于1939年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三、黄水谣的曲式结构简析黄水谣在黄河大合唱中原是一首民谣式的齐唱歌曲,后改编成四部混声合唱,为AB A 三段体结构。E大调,2/4拍。第一段(A)和第三段(A )都是女声的

5、二部合唱,和声简洁,多为3度音程,还有许多地方保留着同度、齐唱的印记,第二段(B)第一句是男声的齐唱,第二句起为四部和声,在69小节使用了#4、6、1、 b3的减七和弦,第72小节的7、2、4减三和弦等不谐和和弦的使用给全曲增添了强烈的矛盾冲突色彩,起到了烘托全曲高潮的效果。四、黄水谣总体的风格表现及演唱处理1、黄水谣总体的风格表现:第一段抒情而深沉,表现了黄河滋养着中华民族、“麦苗儿肥呀豆花香,男女老少喜洋洋”的和平景象。第二段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国,广大民众痛苦的呻吟。第三段是第一段变化的再现,虽然第三段与第一段旋律比较接近,但情绪更为凝重,诉叙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呈现的是一幅

6、“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凄凉景象。2、黄水谣歌曲处理1)A段25小节钢琴的前奏与A 的7781小节间奏的音色相应明亮、清新、流畅些,A 的7712小节间奏钢琴的音色较凝重和厚实些,并且在速度上比A段要慢、沉重。B段的6065小节间奏的力度教大,64、65小节低音区震音的渐强要表现得很强烈。全曲96101小节的尾奏,要力度饱满、坚定。2)在歌曲演唱中:第一段“黄水奔流向东方, 河流万里长。 水又急, 浪又高”的演唱很平稳,音色较亮,“ 奔腾叫啸”四个字的演唱是一字一句的顿音,强而饱满,“如虎狼”则流畅地进行。 “开河渠, 筑堤防”的“开”字和“筑”,演唱有弹跳和停顿的效果,不要连。“ 河东千里成

7、平壤。 麦苗儿肥啊”流畅, “豆花儿香”则渐慢、减弱, “男女老少喜洋洋”中,“喜洋洋”要处理得有跳跃感。 第二段:“自从鬼子来, 百姓遭了殃!”男声的齐唱要深沉、有力度,每一个字都要唱响,“ 奸淫烧杀”的“烧杀”两字处理得慢、咬字重、有力,“ 一片凄凉,扶老携幼, 四处逃亡”演唱的音色和力度与前面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要求慢、轻,表现一种凄凉的场景,“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稍进入一些速度,增加力度,“家乡”的渐强和减弱的对比要强烈一些。第三段:与第一段的区别在于,第一段的黄河水流的是养育中华儿女的甘露,第三段的黄河水流淌的是中华儿女粘稠的鲜血。因此,“黄水奔流日夜忙”的演唱要慢、凝重,音色

8、是暗柔沉重的,切忌演唱得华丽、明亮。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和“离”字要断开,第二句的“妻离子散”音量强一些,基本上是一字一句、每个音符都要顿一下、咬住,要有一种呼天喊地的悲痛,指挥在这里打分拍,并且与最后一句,有一个较长的小节停顿,连接最后一句“天各一方”时很轻、很柔、很慢、很凄凉。(朗诵词) 是的,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地接近胜利。但是,敌人一天不消灭,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不信,你听听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 (合唱) 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离子散,天各一方!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