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第04讲-信用与信用体系.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18369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32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第04讲-信用与信用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金融学第04讲-信用与信用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金融学第04讲-信用与信用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金融学第04讲-信用与信用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金融学第04讲-信用与信用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第04讲-信用与信用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第04讲-信用与信用体系.(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学 第四讲 信用与信用体系 中央财经大学 黄志刚 本讲内容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活动的基础和特征 信用的形式 信用工具 信用体系 2 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credit): 社会学意义上的信用:诚信 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借贷关系 是一种以信任为基础,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 行为。 信用产生的逻辑线索: 私有财产剩余短缺借贷关系 信用的基本形式: 实物借贷 货币借贷 3 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与货币: 两者都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但相互并不必然互为 前提。 古代相对独立的货币和信用 实物和金属货币制度可以不依赖于信用而存在,因为所 有交换都是具有内在价值的商品的交换。 实物

2、借贷和货币借贷并存,信用流通工具并不是货币的 主要形态。 现代银行体系与信用 银行券和存款货币蜕变成不可兑现货币,使得所有货币 运动都以信用为基础。 信用活动和货币运动不可分割,两者相互融合形成“金融” 范畴。 4 二、信用活动的基础和特征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信用交易成为最主要的交易方式,交易者通过债权债 务关系的建立与清偿,来实现商品交换或货币转移。 信用需要: 企业需要筹资以投资; 家庭的提前消费; 财政活动中先支后收,要求融资。 信用货币是流通中最基本的货币形式 信用货币在信用的基础上产生; 信用货币流动本身也是一种信用活动。 5 二、信用活动的基础和特征 各种经济部门间的信用关系 6

3、 年份住户非金融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国外 19958513-8080-89-208-137 20007898-5269-100067-1696 200526524-136593471-2654-13681 201348913-3742115809-15838-11463 我国的资金流量表(亿元) 二、信用活动的基础和特征 信用活动的两种方式: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direct finance):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 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 的融资形式。 如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 证券市场的投融资活动是直接融资的典型代表。 间接融资(indirect finance)

4、:指资金供求双方通 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银行信贷是间接融资的典型代表。 7 二、信用活动的基础和特征 间接融资的特征: 间接融资中的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 系,而是分别与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资金供 求双方彼此并不了解,不直接发生接触。 金融中介机构在间接融资中,同时扮演债权人和债务 人的双重角色。 我国融资结构特点: 我国主要是以间接融资为主。 我国直接融资的比重不断上升。 8 中国2001-2014年融资结构 9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劣 10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优 点 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利于资 金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效益 灵活便利 筹资成本低,投资效

5、益高安全性高 利于实现资金的顺利流通和优化 配置 规模经济 缺 点 在数量、期限、利率方面受限多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 联系 便利程度及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受 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制约 筹资成本高,投资效益较低 投资风险大较难同时满足资金供求双方 各自不同要求 三、信用的形式高利贷 高利贷最古老的信用 特点:利率极高,不稳定,且差异极大。 高利贷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的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高利贷的形式经历了从实物借贷向货币借贷的演变。 “高利”的原因: 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 贷款者的垄断地位; 风险和成本的补偿:高风险、高运营成本。 11 三、信用的形式高利贷 资本主义和高利贷:

6、 高利贷积累的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高利贷导致的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成为产业后备军;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破坏高利贷存在的经济基础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求破除高利贷,降低资金成本。 我国当前的高利贷问题民间融资 利率超过贷款利率的4倍。 12 三、信用的形式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指工商企业间 买卖商品时,卖方以商品形式向买方提供的信 用。 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 赊销是商业信用的典型形式。 商业信用活动一般会签发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中用来载明债权人权利和债务人义务的书 面凭证。商业票据受票据法的保护。 票据经过背书、

7、贴现形式可以流通转让。 13 三、信用的形式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的积极作用:对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起重要 的促进作用。 商业信用使得商品流动和货币流通分离开来。使商品流通可 以先于货币流通进行,从而促进生产和流通的顺利进行。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以商品买卖为基础,规模和方向受商品买卖数量的 限制。 商业信用的期限受生产周期的限制,一般较短。 容易形成债务链和债务危机(三角债)。 影响货币供给的调控和信用总量的控制。 14 三、信用的形式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bank credit):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特点: 以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是一种间接信用; 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

8、信用,无对象的局限; 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 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 来的; 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银行信用促进商业信用发展。 15 我国银行信用规模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2000-2014,亿元) 16 三、信用的形式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state credit):政府作为债权人或 债务人的借贷活动。 主要表现为政府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与政府财政直接相关,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政府各项 支出。 形式: 中央政府债券:短期债券、中期债券、长期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一般义务债券、收益债券

9、政府担保债券 17 三、信用的形式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的积极作用: 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 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 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配合其他经济政策的实施。 国家信用的消极影响: 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削弱未来政府的融资能力; 巨额债务影响国家信用等级,损害投资人信心; 出现国家信用危机(主权债务危机)。 18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主权债务(sovereign debt)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 向外国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来的债务。 2009年10月,冰岛主权债务问题浮出水面,欧元区17个成员中的 平均赤字占GDP的4.4,债务率75%。均超过马约规定的欧洲 经济货币同盟国需满足的两个

10、条件: 预算赤字/GDP3% 公债/GDP60% 2010年开始,欧洲多个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PIIGS” (葡萄牙、 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纷纷出现主权债务风险剧增,整 个欧元区面临严峻考验。 2010年5月10日,欧盟27国财长被迫决定设立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 救助机制,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防止危机继 续蔓延。 19 欧元区国家政府债务率与赤字率(2011) 20 三、信用的形式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consumer credit): 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于生活 消费的信用。 主要形式: 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 积极作用: 宏观

11、层面: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微观层面:实现生命周期的财务安排。 消极影响: 过度发展引起:虚假需求、信用膨胀、债务负担。 例子:美国“次贷危机” 21 我国消费性贷款总量 2007-2014,亿元 22 三、信用的形式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international credit): 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和借贷活动。 国际信用的主要形式: 国外借贷、国际直接投资 国外借贷包括: 出口信贷(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独立贷款和银团贷款) 外国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国际融资租赁 23 我国的国际投资情况 1990-2014,亿美元 24 四、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的演

12、变: 口头信用 挂帐信用书面信用票据 书面信用票据:是具有一定格式并准确记载借贷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偿还日期和偿还额,经 过一定的法定程序,能有效约束双方行为的书面 信用凭证。 票据经过背书后可以转让。 常见的流通票据有汇票、本票、支票。 其他可转让流通的信用工具:股票、债券等。 25 四、信用工具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 关系的书面凭证。 商业本票:又叫期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承诺 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 商业汇票: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在一定时期 内,向指定的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支付命 令书。汇票必须经过承兑才有效。 融通票据:

13、是专门为套取资金而签发的票据。通常按 汇票产生的程序形成。 26 四、信用工具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的背书(endorsement ): 商业票据经债权人在票据背面作转让签字后,可以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 手段流通转让。这种在票据背面签字转让的手续就叫“背书”。 背书人对票据负有连带责任。 票据贴现: 当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而又需要进行支付时,票据持有人就 可以经过背书,然后把它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满足 支付需求,这种活动称作票据贴现。 票据的转贴现: 商业银行在资金临时不足时,将已经贴现但仍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他商 业银行或贴现机构给予贴现,以取得资金融通。 票据再贴现: 银行

14、等金融机构将持有的票据向中央银行贴现获得资金的行为。 27 四、信用工具银行票据 银行票据: 银行本票:由银行签发,由银行付款的票据,可以代替现金流 通。 银行汇票:是银行开出的汇款凭证。 支票: 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要求从其存款帐户中支付一 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支票种类:即期支票、定期支票、记名支票、不记名支票、现金 支票、转帐支票、保付支票等。 信用证: 商业信用证:银行受客户委托开出的证明客户有能力并保证支付 的信用凭证。 28 五、信用体系 信用制度: 狭义:国家管理信用活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广义: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信用形式、信用工具 及其流通方法、信用机构和信用管理系指形成的有机 统一体。 信用体系构建的基础保障: 道德规范 社会征信系统 法律 29 30 信用形式体系信用形式体系 信用机构体系信用机构体系 信用管理体系信用管理体系 社会征信体系社会征信体系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个人信用国家信用、个人信用 国际信用国际信用 中介机构、中介机构、 信用服务机构信用服务机构 现代信用体系现代信用体系 信用制度安排信用制度安排 官方信用管理机构官方信用管理机构 行业公会行业公会 信用档案系统信用档案系统 信用调查系统信用调查系统 信用评估系统信用评估系统 信用查询系统信用查询系统 失信公示系统失信公示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