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文化习俗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17709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尼族文化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哈尼族文化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哈尼族文化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哈尼族文化习俗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哈尼族文化习俗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尼族文化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尼族文化习俗(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尼族 目录 二、哈尼族族源 三、哈尼族经济生活 一、哈尼族的概况 四、宗教信仰、婚俗、饮食与歌舞 五、文学艺术 一、哈尼族的概况 哈尼族的概况哈尼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 的一个古老的民族。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 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名称,有“和夷(蛮)”、“和泥”、“ 窝泥”、“阿泥”、“哈泥”等。自称多达30余种,如“哈尼”、“僾尼 ”、“碧约”、“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叶车 ”、“阿木”等等。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语支里有彝语、拉祜语、 傈僳语、纳西语、基诺语等。 哈尼

2、语在国外,分布在缅甸、泰国境内的又称卡 (Akha)话,和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哈尼话接近;老挝、越 南境内的哈尼话和我国红河南岸地区的哈尼话大体相同。 中国境内分布在云南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 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墨江、江城、普洱、镇沅、景东、 澜沧、新平等县。使用人口约 100万(1982)。分哈雅、碧 卡、豪白 3个方言。 概况 公元前3世纪活动于大渡河以南的“和夷”部落,就 是今天哈尼族的先民。 公元4世纪到8世纪的初唐期间,部分哈尼族先民 向西迁移到元江以西达澜沧江地区。唐人文献中 ,哈尼族的先民被称为“和蛮”。 7世纪中叶,“和蛮”的大首领向唐朝进贡方物,唐 朝在给云南各族首领的

3、敕书中列入了“和蛮”首领 的名字,并承认他们为唐朝的臣属 二、哈尼族族源 10世纪(大理国时期),哈尼族开始进入封建领 主制社会。 元朝征服“大理”政权后,设置元江路军民总管府 隶属云南行省。 明朝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哈尼族 部落首领由明王朝授予了土职官衔,并受所隶流 官的统治。 二、哈尼族族源 父子连名制 是哈尼族社会历史发展自然现象。 1 公元五、六世纪,哈尼族社会由原始游牧采来向原始农耕转化,它 的经济基础由不稳定,逐步转向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和经济基础,需 要比较稳定、比较强壮、比较有农耕技巧的劳动力队伍,男人就是这 样一支队伍,男人的地位和作用比较地突出上来; 2 而“家庭

4、”、“私有”、“等级”逐渐明朗,特别是家庭,在社会上地位 和作用突出,家庭是社会的生产单位,是社会发展的细胞;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有了变化和发展,需要有一种形式能 够反映。父子联名是最好的表现形式。父子联名就是反映哈尼族社会 经济基础的最适合上层建筑形式。所以它在哈尼族社会历史上具有强 胜的生命力。 送咪窝窝腿雷腿雷总总嫫院嫫院驾驾提锡提锡利利 跑奔跑奔吾吾牛然牛然错错嫫威嫫威尊尊唐盘唐盘 漫漫合贪合贪姐姐利乌乌起腊腊贪奔奔孙连连龙播 播嫫波嫫波梯梯桑彪彪妈脏脏者者威威奸奸耶、耶 诸、诸乐、乐萨、萨昌、威包、包姐、姐柯、柯斜、斜 票、票嘠、嘠支、支克、克娜、娜搓、搓枣、枣威、威 商

5、、 举个栗子。 三、经济生活 梯田 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 四季,十里 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 创造的农 耕文明奇观。 地位: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哈尼梯田被成功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 使中国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 意大利。 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 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 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 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 亩。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 度至75度之间。 方法 在找地开田时,找不怕风吹、向阳、平缓 、无病虫害、雀鸟不来吃又终年保水的肥

6、 沃坡地,开成台地后先种三年旱地,待其 土熟。 再垒埂放水把它变成梯田。哈尼族是通过 挖筑沟渠来解决梯田用水的,他们遇到绕 不开的巨大岩石,就在岩石上堆上许多干 柴,放火把石头烧红,然后用竹筒背来冷 水浇上去炸开石头,这样就可以挖沟了。 解决水利问题 哈尼族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 沛,年均气温在15度左右,全年日照1670 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故哈尼族先民 自隋唐之际进入此地区就已开垦梯田种植 水稻。 挖筑千条水沟干渠,骨干沟渠4653条,其 中,灌溉面积达50亩以上的有662条。条沟 箐中流下的山水被悉数截入沟内,这样就 解决了梯田稻作水利问题。 服饰 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传统文化

7、的精髓,不仅仅是简 单的御寒防风蔽身之物,它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 构成展示和追忆祖先迁徙壮举英雄业绩的物化态载体。哈 尼服饰的色彩、款式和纹样,既是该民族生存区域地理环 境的折光,也是族人社会身份和角色的标识,透露出生生 不息、物我合一的生存理念。服饰文化可谓五彩斑斓,制 作工艺精湛,体现了哈尼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 哈尼族卡多支系服饰(妇女)用黑色自织染布作面料,包 头为圆盘式镶边戴帽,配以各种彩色花饰。上衣为左开襟 服,绣以各种色彩鲜艳的图纹和佩以银饰,下着黑色长裙 。 叶车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叶车妇女头戴白尖帽,上身穿靛青色 对开式短袖土布衣,无领无扣,由宽宽的五色腰带扎腰。布衣是

8、一件一件地套着穿,少则七八件,多达十余件,里长外短可以看 出衣服的件数。叶车人认为,衣服件数越多,服装越美,越能显 示出家庭的富裕。她们下身穿黑色短裤,裤脚口打上适当的褶纹 ,褶纹数与上衣数大致相等。大腿以下全部裸露着。逢年过节, 姑娘们手上还带银手镯,胸前挂银链,腰的两侧佩挂银片和银泡 泡,走起路来铃铃作响,颇有风韵。 婚俗 公公领着媳妇回门 一人出嫁百人送 跨火断线入夫门 “公房”里谈情说爱 偷婚 “踩路”定姻缘 一朵鲜花说成草 哈尼族还没有形成虔敬的一种崇拜,原始的万物有灵,多神 崇拜和祖先崇拜,是其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有少数地方信 仰基督教。 原始宗教信仰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和建寨进行。

9、祭天、祭山、祭龙是祭祀的主要内容。 宗教信仰 婚俗 哈尼婚俗哈尼族还保留着男方到女方家上门的习俗。这种 上门的婚礼比较简单:由一长者做媒,选定日子带一筒酒 于黄昏时把男子带到女家。男子随身写带一顶篾帽,一床 被子,女方家杀一只鸡招待媒人一餐饭,婚礼便告完成。 哈尼族青年男女结婚后生了第一个孩子,一般就要与父母 分家对立生活,但也有不少家庭关系和睦、三四代同堂的 大家庭。哈尼族家庭关系中,以长者为尊,晚辈很尊重长 辈,也很听长辈的话。在家庭中,夫妻关系融洽,离婚的 较少。 离婚,则要举行简单的仪式:由一中间人主持,男方砍一 木片,两侧各砍三道小口,然后将木片破成两半,各拿一 片为凭证。 包烧酸肉

10、点击添加文本 哈尼族美食 炸竹虫 歌舞 棕扇舞是源于哈尼族古代图腾崇拜的祭祀舞蹈,人们手拿棕榈叶 ,充当能为民族带来吉祥幸福的白鹇鸟羽翼,在具有傣族舒缓、柔美 特点的乐曲伴奏下,模拟白鹇鸟在树下嬉戏、漫步、四处窥探等自然 形态。舞蹈动作古朴、细腻,充分表现了哈尼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 哈尼族舞蹈 陈玉先 在哈尼族风俗中,老人去世时,前来吊唁的人们要围绕死者的住房跳 集体丧舞莫搓搓,以寄托哀思。 舞蹈总是与音乐紧密结合着,内容常与古老的传说有关。在红河南岸 地区,流传最广的有三弦舞、四方舞、扇子舞、罗作舞、木雀舞、拍 手舞、钱棍舞等。 原生态歌舞迎宾客 “十月年”长街宴以绿春县和红河县的哈尼

11、族地区最为隆重。绿春县 的长街宴在县城中心主大街举行,红河县的长街宴以甲寅乡最特色。红 河县甲寅乡是长街宴的发源地,乡里每年一次的“长街宴”也是盛况空前 。每家备办丰盛酒菜摆到寨中主大街,规模达千余桌,一桌连一桌,龙 头接龙尾,同吃一锅饭,同喝一碗酒。 长街宴有“天下第一宴”美称,民族服饰也走向时装化,亮丽异彩,场 面非常热烈壮观。绿春曾摆了2041桌,四千多米长,被上海吉尼斯总部 授予“世界最长的宴席”。 十月年 哈尼族饮食哈尼族以稻米为主要食粮,也吃玉米 和荞麦。呈红褐色的米皮富于营养,有益于身体 健康。 哈尼族的禁忌 产妇分娩,忌外人闯入室内;进 村时不能披着衣服;不能用火塘上的三脚架烘湿 鞋;禁止砍伐“龙树”和将污秽物扔置“龙树”之下 。 多说两句吧 哈尼族是世界上最先种植茶叶的民族之一 。哈尼族种茶饮茶有深厚的文化根源 。哈尼族祭茶 哈尼族在每年初春举行的 全寨性的祭祀活动“甫玛突”节,有一个对茶 树的祭拜仪式。目的是通过祭祀的方式告 诉茶树神已经是春天了,祈求茶树多发芽 。主持祭祀的摩匹率众跪在一棵选定的古 茶树下,不断诵经祈祷,神秘而又严肃。 仪式过后,方可上茶园采摘茶叶。 结束 谢 看 观 谢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