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新型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17455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172 大小:7.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种新型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几种新型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几种新型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几种新型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72页
几种新型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种新型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种新型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1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几种新型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姓名:顾峥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有机化学 指导教师:向建南 2010-03 博士学位论文 II 摘 要 本论文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湖南大学“985”专项基金项目平台 下重点研究了有机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第二阶段是在国家留学 基金委高水平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平台下重点研究了纳米荧光探针的合成、 性能研究及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几种基于 DPA 基团的有机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在第一部分中,首先概述了荧光探针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最新进展,探讨了 这类电子转移反应的实际应用。

2、分子荧光具有许多特殊性质,比如灵敏度高、响 应快、可以在单分子水平上和远距离监测、易于实现人-分子之间的联系等等。同 其它材料相比,有机分子有更好的可设计性和可裁接性,因此新型有机分子荧光 探针的开发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设计、合成性能优异的有机分子是开发 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充分探讨了设计荧光分子探针时所遵循的原则 性,而且更进一步强调了合成的简便性和易于向多种领域衍生的可能性。鉴于目 前人们生活中对金属离子检测的迫切需要,由此本论文确定的研究目标是发展高 量子产率的荧光分子探针并探讨它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本部分主要通过有机偶联 的方法设计合成了几种化学荧光探针,研究了它们对不同

3、金属离子检测的选择性 以及检测的灵敏度。 (1) 芘是一种具有强荧光活性的芳香烃有机物,荧光特性和光敏感性在光化学 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易于合成多种衍生物,通过胺化还原反应连接 DPA 基团,有助于整个荧光分子探针的亲水性质。对于一个荧光分子探针而言,DPA 基团的链状敞开式结构使它能够快速与金属离子络合,保证检测的实时性。不仅 便于分子在水溶液中的应用,而且为分子探针的进一步衍生和固载提供了反应活 性基团,将有可能固载于聚酯、聚醚、烯烃共聚物上做成传感器器件。设计合成 了一种基于 PET 过程作用原理的芘型 DPA 荧光分子探针。 作为表征介质极性的荧 光探针, 能够快速与金属离子络合

4、, 保证检测的实时性。 在 300 nM 的检测水平上, 对于荧光探针分子 Zn2+和 Cd2+明显要优于其它金属离子溶液,在 Zn2+为 00.40 M 范围内的检测限达到 0.26 g/L,并对 Zn2+拥有良好的单一选择性响应。同时 该荧光分子探针对 pH 值的不敏感性,可避免生物体受到外界刺激后引起 pH 值变 化,有应用于生物体系的发展前景。 几种新型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III (2) 二苯乙烯由于具有较好的平面性、共轭性而成为常见的共轭桥,根据其特 点设计的荧光分子探针将具备分子相对较小,既有亲脂性又有亲水性,有在各种 不同环境检测中进行测定的可能。通过设计期望这种探针分

5、子能够克服传统有机 荧光分子探针水溶性不好、工作光谱不在可见光区、选择性不高的缺点。设计合 成了一种基于ICT过程的二苯乙烯型DPA荧光探针分子。斯托克斯位移较大(74 130 nm) ,可避免吸收光谱干扰发射光谱,从而提高测试的灵敏度与准确性。在 DMSO/H2O (10/90, v/v)和MeCN/H2O (10/90, v/v)体系中Cu2+和Cu+表现了对该荧光 探针分子优良的灵敏度,在Cu2+为00.50 M范围检测限达到25 nM,并对铜离子 拥有良好的单一选择性响应,使荧光分子传感与检测真正成为一类常规的水质检 测技术。 (3) 含有杂原子的苯并噻唑作为一类电致发光材料显示了独特

6、的优势,同时其 结构易于调整,可以通过引入双键、苯环等不饱和基团、以及各种生色团来改变 共轭程度。改变材料的发光波长,其发光波长可以覆盖整个可见光范围,从而能 衍生出更多的荧光分子探针结构来。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 ICT 过程的苯并噻唑型 DPA 荧光探针分子。在 MeCN/H2O (10/90, v/v)体系中 Sn2+和 Fe3+表现了对该荧光 探针分子优良的荧光猝灭效果,在 Sn2+为 00.50 M 范围内检测限达到 134 nM, 并对 Sn2+拥有良好的单一选择性响应。这种荧光分子探针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应用 价值和发展前景。 (4) 异维A酸是一种含芳香环的单双键交替的共轭体系药物分子

7、,存在着单双 键交替结构的异变性,但是该分子的缺点是共轭的萜烯链结构末端缺少荧光团的 存在,同时分子的共平面性和共轭程度也不甚理想。另外,传统的炔键形成往往 要涉及到羧基保护与脱保护步骤,而研究出一种新型无铜Sonogashira偶联方法用 于直接偶联卤代芳香羧酸与端炔分子,将能大大简化反应流程,提高合成效率。 通过不同底物的选择,拓展了在无铜Sonogashira反应条件下将卤代芳香羧酸与端 炔的直接偶联。具有操作简单、产率高的优点,同时反应后处理方便,产物的分 离和纯化也简单易行。并将反应底物进一步得以拓展,实现了乙炔型维A酸类药物 分子和乙炔型DPA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表现出该体系良好的

8、应用前景。同时设 计合成了以异维A酸结构为底物,连接DPA分子形成一个类似PET过程的结构分 子,考察结构特点对荧光探针分子的影响。其较强的紫外吸收能力得以保留,但 金属离子的加入也不能引起化合物发生电子跃迁,同时紫外吸收波长保持稳定, 通过吸收光谱的检测无法来识别金属离子。合成过程中得到了一个化合物单晶, 并通过了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 博士学位论文 IV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量子点的合成与纳米荧光探针的研究 在第二部分中,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荧光探针,与传统荧光染料相比,具有 许多优良的光学性质,已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医学等研究领域获得广泛 应用。相对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大小均匀的半导

9、体量子点发射光谱窄且具有尺 寸调谐特性、用单个波长即可激发不同的量子点、荧光量子产率高、稳定性好和 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针对当前有机溶剂中合成量子点仍然存在反应条 件苛刻反应温度高、原料金属有机化合物易燃、易爆、毒性大和溶剂昂贵等缺点 采用改进的绿色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出了高荧光产率的分散性好的半导体量子点, 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溶剂对量子点生长情况及性能的影响。与传统 的有机荧光探针相比,表面充分钝化的量子点具有激发光谱宽,发射光谱窄且对 称分布,最大发射波长位置可调,不易光解的特点,因此可以作为荧光探针对生 物样品和细胞进行成功染色。若表面未加充分钝化,则量子点的荧光特性对周

10、围 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这是此类荧光探针检测无机离子、蛋白质、DNA的理论基 础。 (5) 微波辐射法由于快速、简便、高效、绿色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 有机合成的加速反应和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采用微波辐射法,在低温条件下(50 C140 C) ,以甘油作为良好传热介质,柴油作为溶剂,油酸作为配体,没有使 用有剧毒的TOPO作为配体,快速合成了CdSe量子点。考察了在不同温度、不同反 应时间、不同配比、不同微波功率条件下量子点光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所合成的 量子点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量子产率最高可达70 %,发射峰半峰宽最小在28nm。 该方法进一步降低了原料成本,简化了实验工艺,实现了环境

11、友好绿色合成,进 一步促进了CdSe量子点合成工艺的发展和生物上的应用。 (6) 利用羧基与Cu2+离子之间的配位作用,合成了基于聚合物Mao-mPEG包覆 的水溶性CdSe/CdS型核壳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在其它金属离子共存的情况下能 高选择性的定量测定Cu2+,在Cu2+为00.5 M范围内得出量子点荧光探针的检测 限达到16 nM,建立了荧光猝灭效应测定Cu2+离子的新方法,并从机理上阐释了量 子点荧光猝灭的原因。选择发射波长为595 nm的量子点探针作为研究对象,可以 有效的消除潜在的生物应用上的干扰,使生物样品和细胞实体分析成为可能。 关键词:荧光分子探针;偶联反应;金属离子;荧光团

12、;离子识别;量子效率. 几种新型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V 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first part of the studies are on the design,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several DPA-type organic fluorescent molecule probes under the Hunan University 985 special fund project; and the second part of the st

13、udies are on the 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f quantum dots under the State Scholarship Fund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a joint PhD student. Section One In the first section, we reviewed the research history and recent development of the fluorescence probes, and focused on the ap

14、plication of this kind photo-introduced 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 Molecular fluorescence has many remarkable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sensitivity of detection down to the single molecule, rapid “on-off” response, feasibility studies of human-molecule communication, subnanometer spatial resolution

15、 with submicron visualization and submillisecond temporal resolution. Compared to other materials, organic materials have the advantage of being designed and modified easily,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new organic materials has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 due to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chemica

16、l fluorescence probes. The design,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organic molecules have become an active and interesting subject. Highly developed organic chemistry, deep understanding of molecular recognition and increasing skills on molecular design provided the solid foundation for our research works herein. Except following the general rules of designing a new fluorescent molecular, we also emphasized the volat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