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生德育的实效性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12874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中学生德育的实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提高中学生德育的实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中学生德育的实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中学生德育的实效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中学生德育的实效性 鲍明旭 摘 要 当前,中学德育普遍实效性不高,其根本原因是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要切实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围绕学生的主体需要和现 实体验等 目的, 建立层次化 、人本化的德育目标,采取双向交流的德育方式, 赋予德育新的时代内容,完善德育评价体 系,引导学生的道德 实践。 关键词 中学德育主体性实效性 德育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传道”历来是教育 的第一要务,被置于教育 目标的首位。学校也比较注重德育工 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实施德育内容、方式、评价等 方面进行 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一直 以 来,中学的德育工

2、作相对于投入而言,实效性不高是一个不争 的事实,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迫在眉睫。 一 、中学德育缺乏实效性的原因分析 德育本应该是贴近生活、贴近受教育者,而在实际工作 中,我们的德育经常是游离于 “ 人”之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 性,而这种看不见 “ 学生主体”的所谓德育,显然不会达到应 有的效果。具体表现在: ( 一)德育目标 “ 高、大”,脱离学生实际 长期以来,学校往往把德育 目标定得过高、过大,超出 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有的甚至是一种口号,没有落实。我 们现在德育 目标过于理想化、同一化,缺乏时代性和层次性, 未能完全从社会实际及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认识实际出发,学生 面对那

3、些大而空的道德要求和理想信念,不能在情感上引起共 鸣,只能肤浅地理解它,也就不能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 ( 二)德育方法 “ 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一 直以来,我们德育的方法过于简单、缺乏新意,主要以 说服教育、单向灌输为主,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 三)德育内容滞后,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 一 直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稳定有余,创新不足,内容缺 乏时代感,滞后于社会现实,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需要不 相符,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 四 )德育评价单一,造成学生知行脱节 虽然学校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许多学校在德育方面的 考核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现行的评价体系仍然是以 “ 分数” 作

4、为评价标准,这种单一的评价难以真正地引导学生。 1 、德育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完善而严谨的评价体系。首 先,德育的考核制度不能经常化、制度化,导致学生放松要 求、不重视道德。其次,现行的德育评价制度所确立的道德规 范 、德育考核机制仅仅只采用测验的方法和论文式的评价机 制,这本身不能很好的衡量学生的实际道德情操。再次,德育 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复杂过程,很多的德育内容是隐性的,是 无法仅凭量化来考核的 。 2 、德 育评价追求单一标准化,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一 方面,传统的德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追求的是单一的道 德评价标准,往往只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没有看到学生在 发展过程 中在各方面表现出

5、的差异性,没有调动其他因素的评 价,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另一方面,传统的德育评价忽视发展性的观点,对学生 的评价主要凭教师的主观形成的印象,而且常常受智育评价的 影响,对那些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所给予的德育评价往往偏 低,不符合学生的德育实际情况。 ( 五)德育实践简单形式化,忽视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 德育是一个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和内化 的过 程,德育的最终 目的是实现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完善。这本身就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我们的德育却常把复杂的过程形式化、 简单化。 二、怎样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 一)立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建立层次化、人本化的德育 目标 传统的德育 目标过于社会化、理

6、想化,缺乏层次性与基 础性,由于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对学生而言,德育目标遥不可 及,脱离他们的实际需要,导致德育实效性低一 F。德育 目标的 确立,它不仅要体现社会对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 、道德法纪等 各方面的要求,更要关注学生主体在成长过程 中自身的需要。 ( 二 )重视学生 的主体体验 ,采取双向交流的德育方式 1 、变灌输式的单一德育方式为关注学生主体需要的参与 式德育方式。德育要从抽象化、知识化、理论化的说教中走出 来,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引导,要设计新颖、多变 、创新的教育 方式。如学校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 讨论、辩论、演讲、校论文比赛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 参与其

7、中,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增长见识。 2 、实行民主化的德育方式,变 “ 他律”为 “ 自律”。 首 先,应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学校的 德育应该重视学生的 自我教育,应该意识到一个人的道德素质 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在与 他人的合作交往中,通过 自身的感受和经历体验发展而来的。 其次,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起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 关系。教师应以平和的态度、平等的身份去接触学生,当学生 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在受到尊重中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方式。同时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处处以身作则,做到 为人师表。 ( 三)立足学生 主体

8、的现 实性 首先,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创设具有趣味和现代感的 开放的德育内容,倡导和组织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例如,可 以围绕学校德育教学中心,组织学生开展征文比赛、篮球足球 排球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 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 而也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成长与快 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 内容并内化为 自身的品德修养。 其次,扣住时代的主旋律,重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充实 学校德育的危机及对策 许开忠 一 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 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 。踏踏实实修好公 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 谦让、学

9、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 自律。这是2 0 1 4 年5 月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长的讲话。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 人际和谐的基础,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 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这 是2 o 1 3 q9 月习近平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 时的讲话。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教育事业的重 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了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工 作重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一 、道德教育危机的实质 :

10、终极关怀的缺失 “ 必须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首 位”,这是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强调的,也是很多学校工作计划和 总结中都会出现的几句话。不少学校虽然比较重视德育工作,每 学年的学校工作计划都有德育工作内容,教师对学生思想教育也 花了不少力气,但看起来轰轰烈烈,收效却始终不够理想。 传统道德教育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东西。一是在德育目 标定位上 “ 取法乎下”的策略,使得 “ 人们在德育 目标的设定 上往往对关怀和终极关怀缺乏理直气壮的规定”。失去价值 目 标的世俗德育,将那些神圣的真理变成了一个个被风干的文字 和语言符号,不再具有感召人们为了神圣的理想而奋斗的生命 活力,这是德

11、育实效低下出现的一个更为危险的倾 向。二是德 育内容终极 ( 价值) 关怀的缺失,使得许多人庸庸碌碌、麻木不 仁的生活。偏重知识化,脱离生活世界。现在所进行的德育, 是从生活世界 中抽取 出来、比较教条化的缺乏道德情感的东 西,学生很难从 自身的需要中找到与之相一致的契合点,无法 内化为 自己的信念,外化为 自己的行为。三是在德育方法上, 强调灌输,忽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不能触及道德结构的核 心道德信念,造成学生道德行为的不稳定。在教育者和被 教育者的关系上,教育者居高临下,缺乏沟通。师生不平等, 迫使学生接受德育内容,无视学生内心感受,造成师生形式上 沟通、思想上隔离的局面 。四是学校在评

12、价机制上,注重道德 认知,忽视道德行为。在教育的过程 中,教育者比较重视表决 心、做保证、写体会等这些表面形式的东西,缺乏对学生从知 到行的综合评价,客观上助长了学生 “ 光说不做 ”的不 良习 性。使得德育缺失了对人的灵魂深层的人性关怀和真实诚信, 致使德育停留于浅表层甚而呈现虚假化 、形式化、表面化。直 接导致德育实效上的低迷 。德育不能抵达青年的心灵深处,不 能给予青年应有的人文关怀,这是学校德育长期以来收效甚微 的重要原因。目前这一德育实效低下所隐含的更深重的价值危 机,这一危机会使德育的失误延伸到远远超过道德规范授受的 全部价值教育领域。 总的说来,传统道德教育最大问题在于忽视了主体

13、精神活 动在道德中的作用。对这种德育进行历史的、现实的反省是构 建新的理论和实践模式,更好地培养具有丰富道德生活,有充 实、积极的道德精神之实践主体的基础。 二、走出道德教育误区的关键: 从信仰教育的高度构 建新的德育理念 教育的目的是人,培养人、发展人、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 展是教育的根本追求。 “ 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够 幸福地度过一生,是我们不断推进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从信仰教育的高度构建新的德育理念,是走出道德教育 误区的关键。应 “ 使信仰教育成为整个教育活动的终极 目标或 灵魂 ”。用信仰教育统领过去的世界观 、人生观、理想教 育等概念,研究信仰教育高于上述范畴的价值

14、内容和心理特 质,从而完成教育活动对教育对象应有的终极价值 关怀。首 先,从人性出发,人的本质是对生命意义的精神性的企求,因 新颖生动活泼的德育内容,挖掘教育的内涵。 ( 四)完善德育评价体系,让评价促进学生的成长 1 、德育的考核方式全面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一 方面,通过建立学生常规行为管理制度,要建立学生品德档案 袋,让学生的品德有个客观的依据,同时要推行过程性评价, 使学生不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另一方面,我们对学生的德育评价不应以分数论英雄,要 将注意力从对学生的道德知识的考核转移到对学生道德实践的 引导, “ 摒弃那种单纯应试的评价方法,以实践而不是以知识 作为评价学生品

15、德高低的标准”。 2 、评价标准多元化,体现人本化的要求。首先,要把评 价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们德育评价的对象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 人,每个学生对 自己都有发言权,所以中学德育应该注重学生 的这种权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制定的评价项目,对 自己的德 育作出评价。 其次,德育的评价离不开教师,教师在德育评价中,是 良 师,亦是益友。教师在学生的自评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自评结 果及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行评价,更多的是给予学生于鼓励性的 肯定,提出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希望与期许,从而使学生更清晰 地认 识到 自身的发展方 向,并为之而努力 。 再次,家长参与评价是提高德育实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可 以通过建立家校联系的手段,使家长可以通过家长建议,加强 与学校的联系,从而使学校和家长双方面都重视学生的品德水 平,携手共进呵护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立思主编: 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 北京:中国 人 民 出版社 , 1 9 9 9 年4 月第1 版 2 景志明、宋春宏主编: 中外学校德育综合比较 重 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1 年1 O 月第1 版 ( 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石马初级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