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献余热和谐幸福多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10264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2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夕阳献余热和谐幸福多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夕阳献余热和谐幸福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夕阳献余热和谐幸福多(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 2孽i |;i 蔓 囊篓 j i漤 凡 人 新 事 口石宏 2003年,米达兰马木提因工作需要从八师石河子八 一毛纺织厂调至天富热电厂参加扩建工作,成为了热电厂 的一名普通检修工人。米达兰每天起旱贪黑,没日没夜地 在工地上冒严寒、斗酷暑,手脚冻裂了,皮肤晒黑了,可他 却没有一句怨言,这样一干就是10个年头。 辅助工段所管辖的设备繁多,包括输煤、除灰渣和脱 硫系统,工作十分繁忙。2012年9月8日凌晨2点,这注定 是一个不眠之夜,米达兰接到值长通知:25兆瓦锅炉2 冲渣泵轴承散架,需立刻更换轴承。他叫上值班人员一起 做完安全措施,准备将泵从本体上拆下时,发现地脚螺丝 全部锈死,无奈之下用电焊

2、将螺丝冲掉,继续大锤敲击轴 承进行拆卸没想到早晨8点#1冲渣泵又发生故障, 无法坚持运行。这就意味着没有备用泵,25万锅炉无法 正常出渣,将会导致锅炉停炉。紧张的抢修工作继续到下 午18点,连中午饭都没吃的米达兰满面黑灰,工作服已经 被汗水完全浸透。抢修一直持续到9曰凌晨4点,整整26 个小时不眠不休地工作,这只是米达兰生活中极为普通的 一个周末。 2012年10月,扩建工程2135兆瓦两炉一机投入运 行初期,由于除灰、输煤系统的设计并不完善,检修人员工 作时经常在厂房一扎就是五、六个小时,夜里抢修更是家 常便饭,厂房温度很低,呆的时间长了,大家冻得直打哆 嗦,厂领导及时为大家配备了棉大衣。年

3、近50岁的米达兰 那段时间几乎没有回家睡过觉,糖尿病复发,他的爱人热 依汗大姐不放心,跑到厂里找米达兰,米达兰劝妻子先回 家,保证随后就到。热依汗大姐拗不过米达兰,只好回家做 好饭,买上药送到厂里。 米达兰在工作之余从不忘给自己充电,下班回到家或 午休回到办公室,他总是不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刻苦钻 研有关输煤、脱硫的专业书籍,有时为了弄清设备的机构 原理,经常加班到现场研究设备构造。多年来他的很多设 备创新、技改方案被公司采用,其中回收水池溢流管技术 改造和塔顶喷吹膜片改造被公司评“五小成果”奖。 然而在这些骄人的成绩面前,米达兰没有满足,当人 们都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称赞他取得的各项成绩时,

4、他 却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没有妻子的支持,厂领导 的关心,大家工作中共同的努力和紧密的配合,我一个光 杆司令怎么可能取得这些成绩啊。” 短短10年,他处处起先锋模范作用,在平凡而重要的 岗位上忘我地工作着,先后被厂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厂职工技能比武第一名、天富好员工及优秀共产党员等荣 誉称号,凭借着刻苦钻研的学习热情、扎实的输煤、除灰专 业技能及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由一名普通职工成为检修 分场辅助工段的工段长、专工。口 夕 阳献 余 热 和谐 幸 福多 口王秀兰 今年已78岁高龄的退休党员杨殿卿老人,家住二师 二十七团天河水韵小区,1998年退休至今,努力为居民做 好事、解难事,义

5、务为社区奉献余热,受到社区领导及居 民的齐口称赞。 1956年,21岁的杨殿卿支边来到了新疆兵团,几十 年来,他始终以自己的良好品德为人处事,工作中与同志 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渡难关,赢得了同志们的好评。1985 年,他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被兵团派往非洲索马里参加援 外农场开发工作,顺利完成了两年半的援外工作,为国争 了光。 他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修理工,通过组织培养和自身 努力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先后担任修理连副连长、砖厂 副厂长和车队队长。不管是当工人还是当干部,他始终 “以德为人,以诚取信于民”作为处事的标准。 1998年,退休后他本可在家安享晚年,可这位老人却 以“家长里短”的小事打动着人们的心

6、,用一颗热乎乎的 心为民服务。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四个子女都已成 人,走向了不同的工作岗位,老伴已年七旬有余,退休在 家,如今老两口和大儿子生活在一起,他们把儿媳妇当亲 闺女一样对待,是一个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的大家庭。为了 搞好小区环境卫生,杨殿卿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打扫楼栋 周围卫生。当邻居家没人时,老杨承担起了帮庀看家护院 的工作,邻里之间彼此成了相互帮助的好朋友。 2008年6月,杨殿卿老人被推选担任该团老年体协 主席职务。每天到老年活动中心参加活动的老人有80余 人。 为了抓好老体管理工作,他和分会会长及小组成员 义务担任起了管理工作,杨殿卿老人在管理期间准时开、 关大门。活动室的清扫工

7、作老杨和几位老同志义务担了 起来,每天扫地,擦洗座椅,有时个别人员在活动室活动 时随地吐痰,扔纸屑、果皮时,老人会走到座位边亲手扫 除。杨殿卿老人的率先垂范使活动室的同志养成了良好 的卫生行为习惯;当座椅松动摇摆时,他会主动维修好; 为了老人们的健康,他常常提醒久座的同志到健身广场 做户外运动,增加血液循环;冬季到活动室的人越来越 多,室内场地显得小了,这时老人向社区提出扩大场地的 建议;当户外健身场运动器材坏了,他跑前跑后联系社区 修理;为了闭场气功站的建立,他和几位老同志带头去学 习并示范当教练。就这样,老人把老年体协工作管理得井 然有序、有声有色。 平时,老人还积极参加社区开展的各项公益活动,加 入志愿者队伍,义务在小区巡逻,由于他尽心尽力工作, 小区内无一刑事案件发生,确保了小区的治安稳定。口 兵团工运o2013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